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luoyanyu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为特征的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举措。本文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在初中开展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以浅释。
  一、新的课程改革迫切需要在教学中开展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语文教学主要采取注入式的方法,使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语文教学质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并且,其为解决传统语文课堂学生缺乏自主实践、课堂气氛沉闷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时间,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使之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活动课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以落实和不好坚持的问题。
  二、开展语文活动课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不断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又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和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并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角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所以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又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三、语文活动课有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活动课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教材的教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和生活色彩,因而,她既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學生以具体生动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而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和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能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四、语文活动课要取得实效,需要教师周密安排和合理调控
  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都需要教师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需要教师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就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活动,绝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要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是,绝不能因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的指导,否则活动课会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搞好物理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握好短暂的45分钟,巴班斯基强调:“全面的质量标准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不能靠增加学业负平。”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构建高效课堂,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中每项活动和每个环节所需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不断调整时间的分配率,以求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专家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下面我就从教师的教学角度,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谈体会。  一、导入中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课的一开始就要选择孩子喜闻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些都说明了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的“积分制管理办法”为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很多教师也开始了积分制在班级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在学生中实施“语文积分制管理”的想法应运而生。  一、实施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注重沟通师生情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和
期刊
通过实践调查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学生只有在具有主动学习意识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目标。自主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期刊
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多;作业设计形式单一,过份注重书面,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方面的练习;很多练习使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
期刊
一、研究背景  1.贯彻十八大精神,确保可持续发展  当前,学校体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转型发展时期。中山一中紧紧抓住“立德树人”工程实施的契机,把学校体育植入教育的整体改革发展中,找准抓手、找到突破口,把运动技能教学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训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强健学生体魄,确保学校体育可持续性发展。  2.高考体育术科训练需要系统和科学的指导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以及
期刊
在数学作业中学生重复做错题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学生做错题并不可怕,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我们更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分析,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载体。  一、解析错题缘由,确定错误类型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老师往往比较注重对错题的订正过程,却忽视对学生所犯错误的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们研究的一点心得。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其教学实践,又怎么能设计出一堂好课?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