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忽略了语文思维规律,忽略了语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往往把精力集中于对一篇篇课文的具体讲解,却忽略了通过具体问题对学习语文一般方法的传授和训练,学生则常常专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答案,却对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考过程掉以轻心。也就是说教师要把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与一般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训练结合起来。但学生要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必须积极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具有强列的求知欲望,认真学习。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打破传统的“文选”的组织形式,转变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揭示了透过表象而习得一般学习语文能力的实质。然而理想化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个别差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有条不紊的组织学习活动。
  一.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学习
  著明的特级教师于漪说:“兴趣是最好的原动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提高学习兴趣,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例如,我们讲述朱自清的《春》的第一课时,可以首先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春天都有什么?春天时我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情?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就会畅所欲言,展开联想,主动的发言。而教师适时的走入学生中间,角色由导师转化为朋友,进一步增加了课堂浓郁的学习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有关“春天”内容的录像(该录像在授课之前已经进行过处理,配上歌曲“春天在哪里”),在师生共同观看的同时,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本篇课文,通过组织以上的活动,教学情境真正达到了高潮,学生们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随之产生,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都能不自觉的在视频中寻找书中介绍的“春天”的景物,并与书中景物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春的特点,而朱自清的《春》也在无形之中融入每一个人的心田。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对话表演、看图说话、猜谜语、做游戏、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力求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兴趣 。
  二.情绪调控,使之合理优化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情绪的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严格要求教师以其良好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绪,利用教师新颖的教法、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可以感知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
  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多变的情绪处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无疑,要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而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
  以上是我在全世界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针对中小学学生特点、学科特点,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调控好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点作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时代是变化的,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的变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名教育工作者的需求。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可能保持一成不变,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造。我们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紧跟时代潮流,在重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同时,要善于学习中外先进教育理论,在继承的同时 ,注意创新,努力追求教育领域更高的境界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含量。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三小)
其他文献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把学生在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和创造等认知活动中的数学思维凸显出来。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就是要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地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和创造,真正参与到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期刊
美术讲究“点、线、面”,实施美术新课程也应讲究“点、线、面”。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点”(美术学科特点)、“线”(学习兴趣、美术“双基”两条主线)、“面”(审美、综合、创新三大块面),摆正他们与美术教学的关系,是提高美术新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明确一个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美术教育是建立在美术学科基础上的以延续和发展美术文化或获取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育门类,美术技能作为美
期刊
新课标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一.问题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练习的研究做的不够,教学中的练习往往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1.盲目多练  目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倾向,是依赖各种练习册,搞题海战术,放弃了课本,丢掉了基础知识;机械地重复多练,认为练的次数越多,做题量越大,质量就会越高。这种“
期刊
例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桥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搞好例题的教学工作。例题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精心筛选出来的典型范例,是学生掌握双基的重要来源,它既是不见面的老师,又是学生书写的样板,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纽带,处理好例题的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例题的教学,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认真研讨例题和习题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应努力去挖掘,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建构起人文精神的体系,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一.用人文关怀来点燃数学情感  “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更应是师生、生生互动有效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引导和学生
期刊
【原作】  夜静更深孰正忙?园林街巷起宫商。路为线谱星为曲,舞动红霞万户窗。 光辉事业心尤净,春光总利他人骋。壮矣大地美化师,瑶镜金轮亦钦敬!  近三年多来,在中华诗词网和诗词文学等大型网络上,一直活跃着一位引人注目的诗人,有近百首诗作获得好评,今年十月,在《中国诗词文学网》举办的《国庆赞元戎》的竞赛中,又一举获得金奖。这位诗家就是利川市团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干部曾春鸿先生(笔名巴山流云)。  曾春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导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去上好每节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不尽人意。本人听过许多老师的体育课,发现大多数体育老师在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平铺直叙(或称直接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一是×××,二是×××”;“本课的任务:一是×××,二是 ×××”等等。缺少对学生体育意识、
期刊
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环境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创造;教学力求在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能力。因而产生了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等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这里主要谈一谈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及其优越性  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
期刊
物理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自然把握自然。但是,自然界中任何事物与其他许多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干丝万缕的联系,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人们在着手研究时,总是遵循这样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基于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人们就创建了“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
期刊
小学音乐教材中,每课歌曲后都安排几首欣赏曲。欣赏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欣赏课难上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欣赏曲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难于静心欣赏领悟抽象的音乐,不能从单纯的“听”音乐过程中获得感性体验。针对现状,我努力探索改进欣赏课“教师讲解、学生听音乐”的老模式,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欣赏教学,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  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