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

来源 :今古传奇·故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_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博能是个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每到周末,他都会穿着马甲、背着照相机出门采风,一副专业派头,所以,朋友们都打趣地称他为“摄影家”。李博能之所以会喜欢上摄影,还要从一次手术说起。
  一天,一个青年教授在讲课时突然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教授才40出头,业务与授课方面都非常优秀,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家庭也很幸福。李博能负责对这名青年教授进行抢救,尽管他的医术很高明,但仍然回天无力,青年教授就这样走了。
  这次经历对李博能的打击很大,他感觉,即使医生技术再高明,也有挽救不了患者的时候,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这样的现实令他十分沮丧。
  从那以后,消沉、悲观的情绪便左右了李博能的生活,让他一直打不起精神。


  一次,李博能到省里开学术会议,遇到了省肿瘤医院的王院长。他们是同学,见了面,都会聊几句。这次他们刚好住在同层,一同往楼上走时,李博能看见王院长除了带着行李包外,还背着个装照相机的包,便好奇地问:“你带照相机干什么,难道你爱好摄影?”
  王院长说:“你还不知道啊,我都学了好几年摄影了。”王院长说,他现在是省摄影协会的会员,作品还得过许多大奖。为了拍摄好的照片,他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全国各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拍摄。他觉得,四处走走看看,既能陶冶情操,也能缓解从事医务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压力。
  李博能听后,感到醍醐灌顶。有一个摄影这样的爱好,确实能有效地缓解精神压力。于是,他从省里学习回来后,就购买了最好的摄影器材,还参加了摄影学习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他对摄影有些入门了,便开始四处找风景优美的地方拍照。
  有一次,本市遭遇了雷电暴雨袭击,狂风撕扯着城市的建筑、树木、花草、广告牌,天空中到处飞扬着树叶和塑料袋。李博能突然想到,这种时候应该能拍到绝佳的照片。于是,他穿上雨衣,冒着狂风暴雨狂奔到了街上,不顾一切地抢拍,最终捕捉到了很多极为写实且独具美感的照片!
  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此次特大暴雨对本市的破坏。李博能在暴雨中拍了两个小时,因为精神高度集中,把杂念都抛到了脑后,所以拍完后,他感觉精神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脱。当天晚上,他一上床就睡着了,而且睡得非常香。
  之后,李博能拍摄的照片被报社采用并刊登,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还获得了年度优秀新闻摄影奖。李博能去领奖时,与在场的摄影爱好者们一起畅谈摄影体会。这种感觉让他很放松,心情也愉快了不少。
  如今,李博能已经是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出版了两本摄影集。在本市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了。有人跟他开玩笑说:“李医生,你摄影技术这么高超,退休后可以开家摄影艺术馆了。”
  李博能听后,笑着说:“我摄影只是为了缓解压力,真正的老本行还是救死扶伤啊!”
  这天晚上,李博能突然接到电话,要他马上赶到医院抢救病人。到了医院,他才知道患者是一位市领导。这位领导年富力强,每年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毛病,现在却突然陷入深度昏迷了。李博能参加了抢救工作,院方还请来了省级医院的专家一起会诊,但最后还是没能留住这位领导干部。
  事后,几个领导围住李博能,问他如何才能提前发现隐匿的疾病。李博能想了半天,只得实话实说:“有些疾病,以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是发现不了的。”这些平时呼风唤雨的领导听到这话,情绪都十分低落。
  经过这件事,原本从悲观阴影中走出来的李博能再次陷入了低沉。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往沙发上一坐,就不想动了。沙发上放着一本他新近出版的影集。他拿起影集,慢慢翻看着照片,心情竟然一点点好起来。他不禁感叹,摄影艺术真是神奇,能改变人的心情,这也正是摄影的魅力之所在。
  不久后,李博能接到前往湖南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通知。会议结束后,他顺道去了一趟张家界,拍摄了很多风景照。
  李博能这一去就是半个月。他回来后,兴奋地对妻子说:“这次的收获太大了,我拍了好多藝术性很强的风景照片,如果拿出去参展,保证能获大奖。”接着,李博能便把照片传到电脑上,让妻子欣赏。
  妻子看了半天,并不觉得这照片有什么好,她不满地说:“你跑了这么一大圈,花了多少钱?”
  李博能说:“花点钱算什么,我这次旅行的收获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我过去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死亡,弄得整个人心情很压抑。但是,自从我喜欢上摄影后,我的心态变得比以前好多了。这样的收获,是花钱能买来的吗?”
  妻子听后,再没说什么。
  尽管没有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李博能还是坚持摄影。可是,拍了一段时间风景照后,他感觉有些空虚。他想拍些更加有意义的照片,可是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这天,一个80多岁的老人突然找到李博能,说:“听说你既是医生,又是个摄影家,我想请你帮忙拍一组死亡写真。”老人的脸色有些苍白,精神状态不是太好。
  李博能目瞪口呆地看着老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拍“死亡写真”这回事,这要怎么拍?
  老人见李博能满脸困惑,笑了笑说:“我想请你拍一组我活着时的照片,然后再拍一组我死后的照片。最后,由你用乐观主义的表现手法制成短片,放给我孙子看。我希望能通过‘死亡写真’对我孙子有点启发作用。”老人停了下又说,“我孙子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开始自主创业。自从不久前他创业失败后,他就一天到晚萎靡不振,寻死觅活的。我的目的就是想用照片记录下我是如何对待人生苦难与折磨、坦然面对死亡的,以此来激励我孙子振作起来。”
  李博能被老人的精神感动,他说:“我考虑下这个写真集的主题应该体现在哪里,侧重点与次要点放在何处,等我构思好了,我就去找您,行吗?”老人高兴地走了。
  老人走后,李博能陷入沉思。他是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职责,不可避免地会经常遇到生命的骤然离去。他本该从容面对这一切,但他为什么会陷入悲观失望的情绪中呢?老人的这种做法或许真能给后人以启迪作用!于是,李博能开始认真准备关于老人的死亡写真的拍摄蓝本。
  完成构思后,李博能就找上门去了。根据老人提供的社区、门牌号,李博能很快就找到了,并敲开了老人的家门。老人是独居,老伴已经不在了。老人为李博能沏了茶,然后听李博能讲他的构思。
  李博能讲完后,老人很满意。老人说,他得了重病,不久就得住院,到时候他就找李博能治疗。这样一来,他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与安息后,李博能都能拍摄到。老人的意思是,他一定会很配合李博能的工作,把自己人生最后一段路程走得潇洒而帅气,给孙子及青年人做一个好榜样。
  李博能觉得这个老人太可爱了,不由得肃然起敬。他问老人是如何产生这个想法的。
  老人突然从身上取下个尿袋,说:“20年前,我到医院做手术,医生把我的手术做失败了,造成我后来的生活上非常不方便。有人说我这样是生不如死,但这么些年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每天都是快快乐乐地生活。我想告诉年轻人,生活中再大的困难都不可怕,你只要去适应它,一切都会改变。命运赐给你的,不管是甜的,还是苦的,你都要接受。接受了,就去适应,这样你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痛苦,而是另一种活法。”
  李博能觉得老人说得太有道理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博能突然问道:“当年为您做手术的医生,您还记得吗?”
  老人说:“不记得了,20多年了,谁还去记这个,有意义吗?”老人回身打开一个抽屉,拿出一个破旧泛黄的病历说,“这本病历我还留着,上面的字我一个也认不清。”
  李博能接过来,一翻开,他就呆住了。病历上是他的签名!医生写的字,只有医生能看懂。也就是说,老人的手术是他做失败的,他居然不知情。
  李博能尽量克制着没有让自己的手发抖,他问:“您为什么不去找那个医生?”
  老人说:“去了几次,都没找到,有人说他去学习了,有人说他去深造了。后来,我就放弃了。我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吗?”
  李博能离开老人家时,内心无比沉重。20年前,他完成这例手术后,感觉不是太好,也没放在心上,就去了一家大医院深造了一年。
  第二天,李博能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人问他:“李医生,你不摄影了?”李博能说:“摄影只是业余爱好,不能占了太多的时间。”
  从此,他只有节假日,才会背上照相机到外面转转。
其他文献
这天,黄梨来到居委会,给他的父亲黄晓平开死亡证明。居委会接待他的老太太吃惊道:“你爸爸去世了?”  黄梨“嗯”了一声,脸上没有什么悲伤的表情,简单地说:“突发疾病,这是他的死亡诊断书。”  老太太拿起纸笔,一边出具着他父亲黄晓平的死亡证明,一边摇头叹息。等黄梨走后,老太太忍不住拨通了几个电话,把黄晓平的死亡讯息一一传播了出去。  黄梨跟着接到几个电话,都是父亲生前好友打來的,他们纷纷表示要前来吊唁
期刊
★病人:“您给我开的药,昨天报纸上已经公布停止使用了。”  大夫:“不要紧的。你的病是在公布以前得的。所以这药对你仍然有效,请不要担心。”  ★病人:“我很担心,这次手术恐怕要花费很多钱。”  大夫:“你别害怕,你可以留下遗嘱,叫你的继承人把你的手术费用也继承下来。”  ★病人:“我做了阑尾手术之后,体重减轻了差不多15公斤。”  大夫:“瞧你说的,哪有15公斤重的阑尾。”  ★病人走出診室时,向
期刊
老人们在体育场内选择着各自的锻炼方式,玩得很尽兴,老元握住汽枪射击,枪枪射中,博得老人们的阵阵喝彩。这时,县长一行人走过来,县长身后的唐主任鼓掌高喊:“县长来看望老同志们了!”  老人们马上鼓掌欢迎县长,县长笑逐颜开地同每位老人亲切握手,听说老元的枪法了得,更为称赞。唐主任不失时机地说:“县长当过兵,在部队可是神枪手。”老元他们高兴极了,忙请县长露一手。  县长一边瞟了一眼唐主任,一边说:“和老同
期刊
每次小编都被美编质问:“怎么会这么晚才给我编辑部故事?”小编无言以对,只能在心里默默懊恼:“拖延症不是病,犯了病却能要人命。”关于拖延症,编辑部的编辑都是“欲语泪先流”,这期,小编就来说一说编辑部的拖延症众生相。  迟到  老板问琢鸦:“你看看,这个月的考勤,说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经常迟到?”  琢鸦有些委屈地说:“我也不想的。”  老板接著问琢鸦:“你是不是每天都没定闹钟,拖延症犯了?”  琢鸦
期刊
阿美打开储藏室,看到里面的几箱苹果快烂了,心想,吃也吃不过来,干脆处理掉算了。  这时,阿美听到有个收废品的在吆喝,便去问他要不要苹果。收废品的直摇头,说只收废品。阿美心里有些失望,当废品都不收,这种苹果当地市场上都没货呢!人家送苹果时说了,这种苹果按个买,一个得5块钱。  阿美正郁闷,又有一个收废品的经过。这次,阿美多了个心眼儿,她让收废品的先看苹果,然后才说要处理的事儿。那个收废品的倒也痛快,
期刊
眼看现在有车一族越来越多,阿丽缠着自己的老公阿辉也买了辆车。  车是开回家了,可阿丽却开始发愁了:怎么才能顺利上手呢?虽然她早早就考到了驾照,可是多年都没有上过路,看着网上各类女司机错误操作造成事故的消息,阿丽更不敢摸车了。  崭新的汽车就这样被闲置在车库。每天上下班看着汽车,阿丽心疼了,总不能一直把这车放在这儿等着报废吧,得想个办法才行。  第二天,阿丽的热心同事王姨带来了好消息:“听说有人开了
期刊
1932年冬,县委书记康鹏来到县大队后,通报了组织部长武鸣叛变的情况。然后,与大队长高桐一起,给楚杰下达了处决叛徒武鸣的任务。  楚杰是康鹏几年前开展农运时发展的党员,现在是县大队的侦察小队队长。楚杰枪法准,指哪儿打哪儿,而且头脑灵活,人称“智多星”。楚杰拍着胸脯说:“我坚决完成任务!”  楚杰化装后混进了县城,暗暗打听武鸣的行踪。原来,武鸣叛变后,被任命为县保安团副团长,晚上就住在团部。摸清保安
期刊
夜深人静,刘憨家突然间起了大火,等睡梦中的村民们惊醒赶来,刘憨家已烧成了废墟。  有人在废墟里找到了一具烧成炭状的尸体,经过大家辨认,尸体左手没有无名指,想必是刘憨了。但废墟里没有找到刘憨的妻子韩秀儿,这么大的火,她跑哪儿去了?  刘憨是村里公认的好人,这样的人,谁会忍心放火烧死他呢?  村民们自发地为刘憨搭起了灵棚,并在废墟上拉了灯,继续翻找,他们不忍心让刘憨一个人孤零零离去,要找到韩秀儿陪伴他
期刊
传奇的大桥,竟是种出来的……  北宋皇佑五年,福建泉州郡守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桥长834米,宽7米。船形桥墩就有44个,扶栏645个。在当时来说,工程量巨大,要克服很多客观困难。大桥的建成,并不是单纯拼人力和物力,而是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像种庄稼一样种出来的。  桥址处是一个渡口,叫万安渡,其实它是一个万险渡,此处水阔五里,深不可测,潮差大,渡船行驶时,不定什么时候就
期刊
1.剖腹产:要想安全生产,就要敢动真家伙。  2.冠心病: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3.咽喉炎:“气”不成声。  4.颈椎病:不堪回首。  5.大脖子病:好吃你就多吃“碘”吧。  6.肩周炎:要想高抬贵手,有点困难。  7.高血压:高标准,“盐”要求。  8.哮喘:只為了争一口气。  9.高血脂:油水很足。  10.早产:生不逢时。  11.咳嗽:“痰”吐不凡。  12.糖尿病:如饥似渴。  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