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犀牛角杯的故事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的犀牛角杯异常珍贵,一直是收藏界、投资人追逐的对象。我与家人曾与一只明代的犀牛角杯擦肩而过,在遗憾的同时也感到意味深长,还有些许欣慰。
  三年前的一天,我刚要睡觉电话响了。电话是女儿和女婿从英国打来的。他们说,在英国中部某个小镇的拍卖预展会上,见到了一只十分古朴的中国犀牛角杯。其实,西方人对犀牛角并不陌生的,中世纪的时候如狩猎到犀牛,他们会将犀角这种战利品,挂在墙上作为装饰,但对中国明清两代珍贵的犀牛角杯并不热衷。
  我这两个孩子在英国并没有从事古玩行业,对犀牛角杯是一知半解的认识,基本是个外行。怕他们漏没捡着反而“吃药”,我便在电话里询问了一番。得知横断面有明显的鱼子纹,纵切面也有清晰的竹丝纹,整体通透,颜色为红棕色,只是中间带一小片黑,杯口大杯底小像个喇叭,杯的外壁主体雕有松树、山石,树下有老人。松下老人纹饰是明代工艺品常用的题材。虽然已雕成杯子,犀角上特有的天干地支依然清晰可辨。“天干地支”是古玩界的说法,是亚洲犀的一个特征,也是鉴定亚洲犀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再问有没有微微的麻油香,重量及包浆是否浑厚时,他们答不上来了。我让孩子们第二天带着电子秤早点赶过去,一定要在拍卖前再闻一闻,是不是有点儿麻油香,仔细看一看包浆是否自然,浑厚。电子秤的作用当然是要秤一秤犀角杯的重量。
  第二天,女儿的越洋电话及时地过来了。当得知有土腥味,包浆浑厚,犀角杯重量有320克时,我十分兴奋。女婿说他们还有3万英镑的积蓄,我表示以2万英镑的价位拍下,但不能超过此价。2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0万元,对一只重320克明清时期的犀角杯来说,绝对是个捡漏价。
  于是,他们办好了拍卖手续,领了号牌,进入拍场。临战前,得知整个拍场只有女儿和女婿是中国人,我想应该没有其他中国人成为竞拍对象了,也许不用2万英镑就能將犀角杯收入囊中。
  拍卖开始,为了不让他们分心,我挂断了电话。才过了几分钟越洋电话又急促地响了起来。原来,这时突然有四位年轻的中国人进入了拍场,问我怎么办?突如其来的情况让我的心情变得有些复杂,即使这样,我还是明确以2万英镑为界,过了就放弃。收藏要有良好的心态,一切随缘,切不能硬拼。即使没有买到,在实践中学到鉴赏知识,就是最大收获。
  后来得知四位年轻人原来都是中国留学生,他们本身并不搞收藏,而是受了北京某古玩城老板的委托,目标竟然也是这个犀角杯。来者环顾四周,当发现另有两位年轻的中国同胞时,轻松的神色没有了,变得明显的紧张。经过一阵紧急磋商,其中一位当即拨通电话,与北京的委托者汇报了情况。
  电话很快挂断,看来有了明确指示。通电话者主动来到我孩子的身边,十分友好地与孩子握手寒暄。北京的委托者明确地讲,中国人要讲究团结,在海外一定不要在生意上发生矛盾。他还告知我孩子底线是3万英镑。我孩子含糊其辞地说老爸给的底线价也差不多。留学生说,若竞拍成功,他们会有3000英镑的辛苦费。本来这3000英镑由他们四位平分,现在可以六人平分。如不同意,他们可以撤退。孩子们没再与我通话,马上同意合作而不竞争。此次,所有标的起拍价都定得不高。场面风平浪静,十分平稳。很多以底价拍出,加价的也只是两三口,最多四五口而已。
  终于拍到了犀角杯。犀角杯的起拍价只有区区2000英镑。以场面上的气氛分析,不说2万,更不说3万,1万英镑以内的落槌价收入囊中也是有可能的。孩子们暗自高兴,他们会获得更多的奖励。
  拍卖师报出2000英镑的时候,一位留学生举起了号牌,此时场面出奇的安静,没有一个人竞争。老外一定感到,这么一只动物角雕成的物件,要2000英镑实在太贵了。拍卖师环顾全场报价三遍,见没有人加价,将木槌高高地举了起来。
  六位年轻的中国人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了。就在他们将要拥抱庆祝的时候,拍卖师的木槌收了起来,原来委托席上有人举牌了。留学生及时跟进。想不到委托席上电话很多,竞拍居然在委托席上激烈进行。一会儿价位已突破2万英镑,又一会儿越过了3万的门槛。就在中国人感到失望,老外觉得不可理喻的时候,小木槌落了下来。价位在4.5万英镑上定格。
  后来我了解到委托电话都来自于中国,以4.5万英镑夺走标的的是一位中国浙江的企业家。虽然与犀角杯擦肩而过,作为收藏爱好者还是感到欣慰,能一睹宝物从海外回归祖国也非常高兴。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其他文献
最初认识志刚兄是在12年前的北大信息网聊天室,在那里他是“冷眼观潮”,我是“小磊”。这是一份淡如水的友谊,12年间仅见过三面,而且第一次与第二次见面隔了五年。
李叔同(弘一),1880—1942,浙江平湖人。幼名文涛,又名广侯等,丧母后改名哀,字哀公等。留学日本时改名岸,号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简署音,号弘一。中国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诗人、音乐家、教育家。弘一大师出家前即以文学篆刻、书法作品驰誉当世。1918年他于杭州虎跑专卖店剃度出家后,诸艺俱舍,惟书法不废,并开始往来于杭州、上海等地宣讲律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高僧书法家之一。  去年夏天,承沪上耄耋
目的:探究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
奉化、台湾两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台湾盛行的人间佛教学说,即以民国时期太虚大师在雪窦山提出的人生佛教为本源.上世纪80年代,雪窦寺修复过程也受到了台湾佛教界和信众的大力
2014年4月,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溪口举行.海峡两岸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溪口,围绕“中华文化的礼俗传承”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清明文化的
尊敬的高副部长,各位来宾,各位代表:rn非常高兴应邀参加交通运输部部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暨政府采购工作会议.在此我代表审计署交通运输审计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13年、2014年,奉化连续举办两届海峡两岸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弥勒文化研讨会,邀请海峡两岸著名心理学专家、知名学者、佛教界法师、儒家文化专家学者,探寻中国本土化的“宽心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因其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历来广受社会精英阶层的欢迎。嘉定竹刻自上世纪16世纪初由朱鹤创始以来,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500年间,先后涌现了众多优秀的竹刻艺术家,由于他们各具特色的人格风范与艺术才华,使嘉定竹刻在中国竹刻艺术界独领风骚。嘉定派竹刻亦终因其明显的地域性和可贵的原创性,成为了中国竹刻史上同时也是中国雅玩史上最大的流派。自此,确
“月会”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中秋风俗。2015年9月,以凝聚海峡两岸同胞情感,彰显奉台地缘文化的“剡溪明月·两岸同根”的中秋月会在溪口举行。台湾著名艺术家、收藏家、话剧“
目的:分析卡前列腺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96例剖宫产产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