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视力健康知识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e284818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父母视力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其为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为有效防控学生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基于陕西省、甘肃省共252所农村小学5 236名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认知水平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并采用倾向匹配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结果:

从5 236个全样本学生看来,样本地区学生近视率高达46.31%,其中74.54%的学生没有进行视力检查。在2 425个近视样本中,只有15.09%的学生配戴眼镜。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知存在较大的误区,全样本和近视样本中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正确回答率都较低。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视力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是否带子女进行视力检查和是否给视力不良孩子配戴眼镜均存在显著影响:近视及其成因(OR=1.15,95%CI:1.00~1.33,P=0.043;OR=1.20,95%CI:1.03~1.41,P=0.023)、戴眼镜会使得视力越来越差(OR=1.23,95%CI:1.06~1.46,P=0.007)、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视力(OR=1.40,95%CI:1.15~1.69,P=0.001)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OR=1.05,95%CI:0.91~1.22,P<0.001)均对父母是否带孩子去检查眼睛具有显著的影响;父母知道近视是看不清远处东西(OR=1.35,95%CI:1.04~1.76,P=0.024)、近视不戴眼镜会影响学习(OR=1.54,95%CI:1.16~2.05,P=0.003)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OR=1.61,95%CI:1.23~2.10,P=0.001)均对孩子戴镜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

在我国农村地区,学生的视力不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且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区。作为孩子行为的决策者,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视力检查及配镜等视力健康寻求行为的决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后房方位与拱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因第一只眼将ICL置于水平位拱高高于750 μm而另一只眼将同长度ICL置于垂直位的双眼中高度近视患者32例。术前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角膜水平直径(WTW)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前房深度(ACD)、睫状沟到沟(STS)水平直径、STS垂直直
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析法分析计算出ORA,根据ORA大小分为高眼内散光组(ORA≥1.00 D)42眼和低眼内散光组(ORA<1.00 D)73眼。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
目的:评估8岁段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的屈光状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早产及ROP对屈光状态和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儿,孕周(33.6±4.1)周,出生体质量(2 099±779)g,按有无ROP分为ROP组和早产无ROP组(简称早产组),并将同龄足月儿作为对照,共纳入
期刊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以视网膜下橙红色结节样病灶、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出血性或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好发于亚洲人群。关于PCV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以往的研究发现HtrA1丝氨酸蛋白酶在PCV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HtrA1在PCV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探索结果,有助于指导相应的临床治疗。现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双鼻侧遮盖法辅助治疗儿童共同性内斜视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7月期间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经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连续配戴远视全矫眼镜6~9个月后仍有+20△以上内斜视的3~10岁非调节性内斜视或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21例。给予双鼻侧遮盖辅助治疗。每个月定期复查观察患儿视力及斜视度的矫正情况。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遮盖前斜视度为(+33±13)△;遮盖3个
目的:分析处于严重活动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氧疗情况和所患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早产儿,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对其进行眼底检查以及氧疗情况的记录,根据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2组间发病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 U检
目的:探讨应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斜视患者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术前应用全景UBM和AS-OCT测量斜视患者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然后术中用卡尺测量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采用Friedman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Kendall一致性检验和Blan
目的:设计一种结膜下膜片注射植入装置并进行动物实验测试其性能。方法:实验研究。设计并制作一种结膜下植入物注射装置,并在兔左眼利用该注射装置将可降解明胶膜片注射植入(作为试验组),右眼作为对照组仅重复穿刺、进针动作,不植入膜片,分别于植入后0、1、2、3 d各取2只兔子,处死后摘除眼球,制备冰冻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设计的注射装置的针头弧度曲率半径为18 mm,内径截面为1.96
近视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眼部疾病,且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度近视眼及其眼底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一种对视网膜、脉络膜自动精确分层,通过量化血流面积、无血流面积和血流密度区域,对视网膜、脉络膜多层面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手段。应用OCTA,可对高度近视眼的发病机制从视网膜各层次微血管层面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就高度近视眼底形态改变以及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