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适应障碍现象与成因探析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xbf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中职教育也进入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期,而与此同时,由于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行为问题较多,适应障碍明显。因此,加强职校学生适应障碍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对本校学生问卷调查,对适应障碍现象初步进行原因分析,以求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中职生; 适应障碍; 探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初,广西召开了“全区教育发展大会”, 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及17个配套文件,提出要“?在民族地区率先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会议上更是明确指出:广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既是转方式调结构之所急,又是促就业惠民生之所需,是我区教育的特色、优势和潜力之所在。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中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把职业教育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职业教育应该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就中职学校而言,近些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行为问题和心理困惑等现象较为突出,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心理障碍——适应障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个体成长,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有效解决影响中职学生的适应障碍,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需要职教工作者真正潜下心来研究。因此,作者通过对本校学生问卷调查、实践探索、教学试验等,努力在解决学生适应障碍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我们对我校一年级112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情况如下:(1)在关于入学动机及专业认识调查:“你为什么就读职业学校”及“你对专业的了解及选择”的问题时,因学习成绩差考不上高中而迫不得已到中职就读的学生占47.3%,父母“要”他就读的占29.12%,喜欢所学专业自己选择到职校就读的只占10.57%;6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2)在关于初中阶段是如何完成学业及平时表现调查:在初中阶段上课基本不听的占 45.29%,作业抄袭、不能独立完成的占69.22%,有过考试作弊现象的达62.65%,上课经常迟到的占30.36%,经常旷课的占21.57%,不爱参加劳动的占31.12%,有过抽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的在男生中占72.1%。(3)在关于现阶段学习情况调查:学习基础差而听不懂课或无法学进去的占27%,因没有学习兴趣、一学习就头疼而不愿学习的占24.15%,老师上课乏味,特别是文化基础课“一味说教”与在初中时没有多少区别的占41.65%,不想上专业课或觉得不好学、无法学以致用的占29%,不愿进教室、时不时想逃课的占5%。(4)关于现阶段在校表现及未来职业理想调查:自制力差,有上课睡觉、开小差甚至聊天玩手机等不良行为的占11.88%,有自卑感、前途渺茫、得过且过的占19.13%,真正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想学技能的人仅有21.33%,和同学关系不融洽的占12%,与教师有过冲突的占9%。
  可见,中职生与普通中学学生一样,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虽然中职生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却比普高学生大得多。如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业教育和家长埋怨其“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和新的角色适应障碍等等。厌学、缺乏自信、焦虑、交友困难、无所适从、违纪等成为职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特别是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适应障碍。这些障碍给学校的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带来了诸多困难,对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适应障碍成因分析
  影响中职学生适应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等条件的制约。综合问卷调查情况,本人认为适应障碍主要可以归纳为角色认知障碍、学习功能障碍、日常行为障碍、求职意识障碍等。
  从问卷调查可见,角色认知障碍是多数中职学生首先面临的问题,甚至陪伴部分学生整个中职生涯。由于读中职学校是很多学生不得已的选择,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既不知道自己应尽的义务,也不知道自己应负的责任,更不知道自己该用怎样的行为方式去实现目标、尽自己的责任,所以,很多人入学时懵懵懂懂,还有人毕业时不知所措。中职生中学习障碍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通常表现为情绪上厌倦或恐惧学习,态度上消极懒惰或抗拒学习,行为上被动应付或逃避学习。具体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开小差,经常迟到、旷课,无所谓自己的学习成绩等。日常行为障碍在中职生中最为普遍。它通常表现为狂躁,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对自己的要求放松,要么行为偏差,要么就让自己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具体表现为抄袭或欠交作业、穿奇装异服、讲粗话、随地吐痰、破坏课堂秩序、沉迷网络游戏、饮酒吸烟、不服从教师的管教、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求职就业意识障碍似乎多数中职学生都会遇到。它通常表现为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或本来就不喜欢,职业意识淡薄或没有职业素养的养成,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或择业心理准备。具体表现为“平时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无力做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旦就业,当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吻合时就无所适从,遇到挫折和某些不合理现象,就悲观失望等等。   探究其成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个人的原因
  由于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较差,在初中阶段多领有“差生”的头衔,很少受到鼓励和奖赏,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被洗涤得荡然无存,在无助和无奈的情形下,不由自主地来到中职学校,目的只有一个——玩两年——再要一张毕业文凭,找到一份工作。他们难以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将来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缺乏理想和目标。
  (二)家庭的原因
  现今做父母的都迫切希望子女成才,由于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教育内容的单一性、教育方法的失衡等一些因素致使现今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许多孩子不是压力过大就是叛逆而不服管教。有些家长常年在外经商务工,使家长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父母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却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则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一些破碎家庭对孩子身心造成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三)学校的原因
  绝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进入中职学校以后,他们对书本、考试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有一种来自本能的反感,对现今“牵着鼻子走”的管理行为甚至感到恼火,而学校却有些束手无策。就教师而言,中职学校的一些教师无论从观念还是教学方法上还都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面对这些“差生”,无论是教师还是班主任都缺乏足够的手段和办法,亦或没有应有的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课堂上,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累。学生旷课、迟到,上课时睡觉、玩手机等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社会的原因
  我们通常说,90后追求的是新潮,“玩得酷靠得住”的性格标签也逐渐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先锋宣言。相对于70、80后,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在缩水,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从学生学习功能障碍、求职意识障碍来看,目前社会上存在就业难与劳动力准入低门槛的矛盾,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极大冲击。不少中职学生身边就有“榜样”:学与不学照样找工作,学多学少同样有人要。因此,便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习当“儿戏”了。
  当然,中职生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未定型的时期,可塑性强,他们中出现的适应障碍现象多是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对这些心理与行为障碍,只要把准脉搏,施以矫治,应该就会有预期的效果,且会对今后有预防作用。但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一般问题可能就会演变为严重的心理症状或疾病。行为问题发展成人格问题,矫正起来就要困难得多。
  参考文献
  [1] 周昆.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5.
  [2] 李小臻.农村中职学校学生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J].东方教育,2013,9.
  [3] 张玉文.学生心灵之窗怎样打开[J].中国教育报,2009,8,1.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7-12
其他文献
摘 要: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思维方法和心态,其核心内容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其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在于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各级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可增强群众工作的忧患意识,培养务实作风,并有助于践行为民宗旨。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就要充分认清群众工作的“底”,善于掌握
期刊
英山县石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科学育人,共享幸福”的办学思路,精心挖掘属地善行文化的精髓,围绕“日行一善,善形一生”的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深入扎实的开展特色素质教育,实现了办学水平、管理层次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跨越发展。  一、让师生感受快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让教师快乐的
期刊
数学教学的改革是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一环,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能切实的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转变:  一、 由“教书”转变为“育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从理论上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数学,同样地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学会学数学,关键是在于学生是否学会
期刊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由浓厚的兴趣维持的、积极主动的大脑活动过程。而“求异思维”是指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另辟蹊径”——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思维。大家都知道,“创新”是现在教育教学中提出的比较时髦新名词,是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创新与“求异思维”有关吗?可以说,没有“求异思维”,也就不存在“创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
期刊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的基本方法。过去常说“中庸之道”是庸俗的处世哲学,这是对“中庸之道”的曲解。在我们倡导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的中庸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庸其词与《中庸》其书  1.中庸其词  《论语·雍也》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也乎。”从字面意思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庸作为一种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方针,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是搭台唱戏,是课堂的参与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是我根据平时教学实践总结思考所得,只是探索了一些方法而已,期待同行指正。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情境; 效果; 提升能力  Talking about practi
期刊
摘 要:本文借助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睿智和深邃,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观、内容观、方法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弊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新举措,从而为建构出新形势下的一种以“生成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宗旨的本真的属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期刊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所以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题眼“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欢乐、体验欢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期刊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当前,应当注重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学生的审美教育。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历史教师应以历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为载体,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将审美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素质的切入口,以挖掘历史美学的教育功能为手段,恰到好处地将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从历史中认识美、体验美、判断美,逐步形成“审美地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