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什么?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读书》上读到一些回忆老清华大学的文章,想到大学是什么的问题。现实中难找答案,姑先从历史上去找。
  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全集》第三卷,高平叔编,中华书局版,第5页)此后,蔡元培又多次强调他的这个观点。他在《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中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同上,第191页)在《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日)中说:“诸君须知,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的研究学问的。为要达上文所说的目的,所以延聘教员,不但是求有学问的,还要求于学问上很有研究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的。”(同上,第344页)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对清华大学全体师生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抗战胜利后,他又在《校友通讯》中写道:“纵使新旧院系设备尚多欠缺,而师资必须蔚然可观,则他日校友重返故园时,勿徒注视大树又高几许,大楼又添几座,应致其仰慕于吾校大师又添几人,此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而吾清华最应致力者也。”(引自施嘉炀:《怀念梅贻琦先生》,载《笳吹弦诵情弥切》一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版,第13页)
  中国的大学对蔡元培、梅贻琦的这些话已久违多时,这些话所体现的办大学的精神、方针可能也为今天中国的大学校长们淡忘了。中国的大学校长们,与其频繁地出国考察、取经,不如向蔡元培、梅贻琦学习学习。不知以为然否?
其他文献
当一些西方学者喋喋不休地说中美可能在西太平洋发生“肢体碰撞”的时候,笔者在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艘接一艘的货轮,满载着“中国制造”和“美国生产”从这里缓缓驶过。  在濒临大西洋的科隆港,来自中国的一支施工队伍正紧张地为巴拿马运河扩建码头。如果把拉丁美洲比作美国的“后院”,那么这个码头的所在地就是通往“后院”的大门了。  1999年,美国从巴拿马运河撤军。有个叫摩尔的
惊异于《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以下简称“六论”)的视角之独特是始于读到前言中的这几句话:“艺术心理学同别的艺术学科一样,只有引入‘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概念作为基点和支柱,才能切入文艺的本质,在艺术领域中,价值中立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在文学艺术研究普遍追求“科学化”中立立场的今天,这“反潮流”之论确乎有些惊人。就拿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而言,用普通心理学的概念和范畴来套艺术的“套”的思维方式一直是
一    苏晓很早以前就想去大乌苏的三姑家串门子啦。  爸爸有一张在大乌苏修铁路时的照片,那时候爸爸很年轻,据说刚跟妈妈搞对象。照片上的爸爸穿着一套灰蓝色的铁路工人制服,肩上扛了把镐头,站在一组刚铺设好的铁轨上,微笑着。身后是连绵逶迤的群山,和缠绕在那些山峰上的白白的云彩。  妈妈说苏晓你看见那些群山了吗?多气派呀。还有那些云彩,像棉絮一般轻柔的云彩,那就是你三姑家住的地方呀。大乌苏,地图上查不到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人要会算账。所谓“算一算”,一般人想到的都是钱财要算一算,所以企事业单位每天有流水账,每月有月报表,每年有年终的收支、决算,以及来年的预算等等。  各行各业都要讲究收支预算。收入多,表示事业可以再发展;收入少,表示经营亏损,难以为继。其实,人生不只是金钱需要算一算,其它很多方面也需要算一算:  情义要算一算:人和人的关系,建立在情义交流上,所以一般人都重视情义往来。人家送我
董边等编《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收毛泽东致田家英凡二十五封,其中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六日上午接连三封。原信抄录于下,并略加说明。    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    按,此信写于“上午六时”。“林集”并非冷僻之书,《四部丛刊》(初编)即收有《宋林和靖先生诗集》。据当时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图书资料组工作的刘立凯等回忆,按“爱书爱字不爱名”的田家英的指示,“在
曾几何时,“雾”在人们心中代表着神秘、飘渺和梦幻。然而,当“雾”演变成“雾霾”,它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烦恼。雾霾中的细微颗粒物,会导致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大多数人都关注怎样才能减少雾霾,但很少有人知道,更换节能门窗,改善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效果,就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雾霾主因之一是建筑耗能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和他的团队,曾发布一张互动式数字地图——“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收录了各地空
《花外集》作者王沂孙,生前无名,身后无传,诗文尽佚,连生卒也难查考。本集校点者吴则虞先生所作《王沂孙事迹考略》,与甫归道山的黄贤俊先生所作《王碧山四考》(生卒考,未仕元考,遗诗佚词考,朋辈考;详见《词学》第六辑),怕是钩稽汇录碧山事迹最详的考证文字罢。因之,能够成为“不朽事”的,就止《花外集》中的六十余首词了。  碧山受到特别的推重,是在清代。评者以他的“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而将之目为
人物简介  刘光典,1922年出生,中共在台隐蔽战线三杰之一。曾在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中担任交通员,负责从前线运回机密情报。自1949年以来,两次秘密潜入台湾。1959年2月4日牺牲于台湾。  王素莲,1923年生,刘光典之妻,河北唐山人。育有刘玉芳、刘玉胜、刘玉平三子,曾全力支持刘光典的情报工作,1955年因心脏病去世。  刘玉平,刘光典之子,1948年出生。曾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工作。1988年
一家新开的酒店公开招聘厨师长和厨师。经过一番筛选,有两位不错的厨师长候选人进入最后阶段,但录用哪一位,老总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决定让两位厨师长各担任半天的监考官,来监督新应聘的厨师做菜,以考察他们的管理才能。  第一位担任监考官的厨师长,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在厨师做菜时,他一刻不离地站在旁边,认真而严肃地监督着每一个人,但奇怪的是,这些人却都发挥失常,烧出的菜令老总大失所望。  轮到第二位厨
一    东坡词的全注本并不多见。最近出版的《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是苏词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  对苏词的编年是从朱祖谋校编的《东坡乐府》开始的,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一仍其旧,未作深究,因此留下了许多缺憾。对此,《笺注》努力进行了弥补。《笺注》对苏词的编年分三种情况作出了可贵的努力。一是对龙本没有编年的词重新编年;二是纠正龙本中编年不确的部分;三是补充龙本某些编年的证据。  如《临江仙·夜到扬州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