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uan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学科评价体系;工作环境
  摘要:对四川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表明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程度以及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较高。但工作量过重、职业认同感与现实的学科评价体系矛盾等问题,容易给教师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增加他们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其产生内心冲突,阻碍其职业发展。因此建议教师要建立工作底线,关注工作兴奋点;努力创造自我,改变心理认知结构;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善于奖励自己。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0)01-0066-04
  
  一、引 言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个体在长期从事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职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其他因素的心理感受。职业认同既是指一种过程,也是指一种状态。“过程”是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角色的过程;“状态”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职业认同是个人积极完成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向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
  开展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国外在对教师的研究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研究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种:(1)对职业认同特征感知的研究;(2)对职业认同形成过程的研究;(3)对职业认同的教师传记研究。目前,上述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都不多见,特别是针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研究更是少见。为此,本文拟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007年3月,笔者针对四川省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当前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以建构更加完善的职业认同模式来促进教师成长。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168份,回收率为70%。被调查者的年龄在22-44岁之间,教龄平均为12.14年,每位老师都对问卷进行了仔细的填答。因为职业认同的确立是非单因素的,因此按照马克思“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调查主要从对环境的认同和个人认同两个方面来设计问卷,即从对教师工作环境、所教学生、同事相处、学校领导等的满意度,影响工作的正负因素,体育教师对教学的热爱程度、成就感,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原因及对目前工作状态的感知等方面来设问。
  2.座谈访问法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笔者组织了23名教师就“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因素”进行了座谈讨论。
  
  三、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得出如下结论:
  1.体育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程度较高,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存在价值
  就本次调查来看,体育教师们对自己的职业认同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即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比较认定。当问到“是否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时,有53.57%的人回答“十分热爱”,46.43%的人回答“一般”,否定回答的没有。再问及“是否会终身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时候,有57.14%的人肯定地选择了“会”,另有32.14%的人回答“仍未决定”,10.72%的人回答“不会”。被调查者中认为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具有很高的存在价值的占了44.7%,较高价值的占55.4%,没有人认为无存在价值。被调查者中认为体育教师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占10.71%,享有较高地位的占21.43%,一般地位的占46.43%,地位不高的占21.43%。在被问及从事体育工作的原因时,有14.29%的人回答是为了“生存需要”,28.57%回答是源于“对事业的热爱”,57.14%的人认为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多数体育教师对工作环境、所教学生、所在学校表示满意
  就目前的工作满意度而言,有51%的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的学校比较满意,有54.76%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比较满意,但对目前整体工作状况比较满意的人只占45.9%。其实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来自领导和同事对被调查者工作能力的认同,领导和同事的认同能使调查者在从事本职工作的时候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认同对教师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就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关注度而言,有20.24%的人认为领导经常关注体育工作,有61.31%的人认为领导偶尔关注,有18.45%的人认为领导从不关注,但总的来说有59.09%的人对领导的关注度表示比较满意;同时有77.97%的人认为在学校里非常具有成就感,3.57%的人认为不具有成就感,还有18.46%的人表示不觉得具有成就感。在和同事相处情况的调查中,有66.67%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同事比较满意,62.12%的人对自身的表现比较满意,77.27%的人对同事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满意,这使他们在自己所属的职业群体中感到满足。另外,有32.14%的人认为体育教师的地位低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56.55%的人认为和其他学科教师地位平等,也有11.31%的人认为体育教师的地位高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位。有32.14%的人认为学生和家长是关心体育教学的,有52.98%的人认为学生和家长较关心体育教学,只有14.88%的人认为学生和家长一点不关心体育教学。有28.57%的人认为体育教师的收入高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收入,有55.95%的人认为体育教师的收入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收入相当,有15.48%的人认为体育教师的收入低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收入。
  由此可见,在这些选项中,有超过半数的教师是持较满意的态度的,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学校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这种认可是激励他们承担起这份职业的动力。
  3.工作量过重将影响教师的继续学习、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接受调查的教师一致认为,无论教什么学科都必须具有职业责任心,对工作、对领导、家长和学生都应尽责。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份责任心,才使61.31%的教师觉得目前的工作对自己而言具有比较大的压力,35.71%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压力。这些压力(百分比为选择频率)主要来自于各年级学生运动会成绩的提高(67.26%)、社会对体育教育期望值的增长(51.19%)、职称评定与考核(49.41%)、教学任务和公开课(48.81%)等等,另外还有来自于领导、家庭方面的压力。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结构不一样,体育教师除承担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有学生课外活动和学校运动队训练的任务,这种情况在“传统项目”学校就更为突出。而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将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导致教师的工作时间严 重超时:74.40%的教师平均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72.02%的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五天,他们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过重的工作量,必然导致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缺失和严重的身心疲劳,甚至可能影响家庭的和睦和其对职业的认同。
  
  四、问题讨论
  
  根据马克思的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可知,职业认同的构建是非单因素的。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外在的社会原因和内在的心理原因。因此要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职业认同感与学科评价体系的矛盾
  当前人们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即判断一门学科的价值,一是从表面看这门学科的具体方法和表现形式,以它的仪器、技术、程序、设备及方法的复杂性作为评价标准;二是以升学与就业的导向作为评价标准。其结果就是将学科分成三六九等。由此类推,“数理化”无疑是等级高的学科群体,“文史哲”只能算作中等级的学科,而体育教学不像上述文化课教学有明显的精神和物质成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形态、方法。由于这种不同学科的价值体系、思维方法、行为模式的差异,就可能将“音体美”归为可有可无的低等级学科群体。
  体育教育是对学生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评价体系与实际权重的矛盾。社会把体育列为“低等级”学科群体,学生体质的保障、良知的培育、人格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很难进入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而评价结果又对教师的职称、工资和奖励有影响,倘若不改变评价标准,就可能使体育教师的精神支柱瓦解,自我价值丧失,自我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低,也自然就会减低其对所从事体育职业的认同度。
  2.学校的高期望与低投入增大了教师的精神压力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群体体育意识的提高,学校对体育工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体育教师身上的担子比以前更为沉重。而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投入低,使体育教师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下班后的休息时间自动增加工作量。大量的工作量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往往是付出多而效果不显著,这就有可能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失望。内心追求与客观现实的差异,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热情并产生工作厌倦。
  3.长期疲劳的单一工作,易产生职业认同的“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如果工作重复单一,又得不到相应的奖励,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出现职业怠倦现象。教师工作是一项有规律、按部就班的工作,工作数年以后,一个人的工作激情容易减弱,并产生职业认同的“高原反应”。故很多体育教师就较热衷于参加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而对正常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工作不积极、主动,甚至产生拒绝和冷淡的消极反应。
  4.教育环境与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师有一定的不良暗示作用
  由于教育的本质属性与教育实际环境的不协调,体育教师这一职业在学校里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其实从事体育教育并不意味着只有奉献而对成就一无所求,若不改变这种现状,长此以往,必然会给体育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这种心理感受虽然因人而异,但部分教师由于性格因素也必然会对职业产生无奈心理,导致职业认同感的降低。
  
  五、小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和座谈可知,目前多数体育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程度以及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也存在着工作量普遍过重、职业认同感与学科价值评价矛盾、长期疲劳的单一工作易产生职业认同的“高原反应”、学校的高期望与低投入的差异以及教育环境与传统观念等给教师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等问题,这就可能导致体育教师精神压力大、内心冲突激烈、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的情况出现。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工作底线,关注工作兴奋点
  把“音体美”放在可有可无的低等级学科群体,其实并非纯粹中国特色,这种“潜意识”在现代西方社会也同样普遍存在。显然,要想改变社会上对体育教师的偏见,光怨天尤人,肯定没有出路。因此体育教师目前应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科学理论水平,读书学习,丰富自身内涵,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工作重心,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激励自己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则应建立自己的工作底线,以现实的教育目标代替理想的教育目标,并以认真务实的精神和工作赢得真正的尊重。
  2.努力创造自我,改变自身心理认知结构
  目前体育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认知结构,但还有不完善的部分。如不改变那些不和谐的成分,就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有增加一些与时代与社会合拍的成分,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接纳新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尝试性地采取价值添加法改变自身心理认知结构,即在心理上除了认定体育教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外,还可以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使自己回归童年、回归学生时代,以永葆童心;也可以采取价值提升法将职业提升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当职业成为一个人终身奋斗的事业时,就会产生无穷的乐趣,其情感价值也会大大得到提高。
  3.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善于奖励自己
  保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可以激起高雅的生活情趣。人是为了快乐而活着的,社会评价的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因而是浅层次的;只有自我的肯定才是持久而强劲的,是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因此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绩,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为自己喝彩,你就会发现每天的你都是全新的,这样你就会增强工作的效能感,才会有工作的成就感。
其他文献
以合资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参与人铁路局和外部资本所有者的履约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套牢对双方投资决策的影响,可得出结论:考虑到合资铁路资产的专用性,一旦投入资产,铁路局的最优策
当前,涉及农村私有房屋的案件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涉及到农村私有房屋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如何规范农村私有房屋买卖行为以及农村私有房屋的登记和设定抵押等。为保护农民对
苏青走红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写小说使她成名,但数量众多、不太为人关注的散文则更能表现苏青的思想。苏青散文极具条理,论说过程中不乏逻辑严谨处,她认真地探究日常
从解释论出发,将胁从犯定位为独立的共同犯罪人类型,存在着逻辑及情理上的诸多问题;反之,如将其定位为法定从宽情节,则能消除以上诸多弊病,且能更好地与“刑法不能强求英雄主义”的
目前,学界在对大卫·休谟尤其是对亚当·斯密的政治思想研讨中,往往将视角集中于自由、权利、民主等理论范式上,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权威、义务、责任等价值理念。实际上,无
院校研究确立了其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合理性和合法地位,但同时,它也遭到了多方的质疑,质疑的焦点集中于院校研究的理论建构问题。院校研究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介入,中层理论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敦煌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观点各异。其中对敦煌俗字的研究主要是从俗字考辨、俗字类型之划分、俗字审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俗字发展的受限因素、俗字与其
对中国机车司机面临的工作压力进行研究,因近年发生的多起人因恶性铁路安全事故而显得紧迫。在对上海、北京等10个铁路局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PSS和AMOS分析,最终构建的中国机
“以·宾”结构的发展演变是汉语语法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三国志》“以·宾”结构的考察表明:“以”在宾前这一结构到《三国志》时已趋于稳定成型,到《搜
留学日本给郭沫若提供了大量阅读并翻译外国诗歌得天独厚的环境,也开启并深刻影响了其新诗创作之路。以郭沫若的自述为考察视角,以其译诗和新诗为观照文本,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