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沛自我的重建——试用精神分析理论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唐妮的人格发展轨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D·H·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塑造出了一对性灵合一的有情人——唐妮和密勒斯,借此对婚姻与性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唐妮的人性原本健康自然,却因与克里夫结合而饱受压抑,后来又在和密勒斯的婚外情中得到了释放,她的人格也因此经历了健康、失衡、重建三个阶段。本文拟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试勾画唐妮的人格发展轨迹。 British writer DHL Lawrence in his novel “Lady Chatterley’s Lover” created a pair of lovers of the soul of unity - Donnie and Milles, to the marriage and sex this topic discuss in depth. Toni’s humanity, originally healthy and natural, was repressed by being combined with Cliff. Later, she was released from his extramarital affair with Milos and her personalit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health, imbalance and re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draw on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trying to sketch Donnie’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着眼于美国南方著名小说家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从小说主人公的言语和行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该小说所传达的主题——这些主题包括主人公对他人和社会的歧视,偏见,家人间冷漠相对以及主人公祖母自我的救赎。本文旨在通过解析这些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  关键词:《好人难寻》;偏见;冷漠;救赎  作者简介:刘娜,女,宁夏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
作者简介:万安迪(1983.9-),女,汉族,浙江乐清人,硕士研究生,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外国语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高奋教授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 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是其十数年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的一部完整的总结性著作。其研究的完整性
期刊
Medium-chain-length-polyhydroxyalkanoates (mcl-PHAs) belong to the group of microbial polyesters con- taining monomers ranging from 6 to 14 carbons in length. T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1960 年代美国的大背景下过后,黑色幽默的小说和电影在当今的社会仍然受到追捧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除了黑的幽默中的“黑色”以外就是在“黑色”中附加所带来的大胆,黑色的事物往往代表这未知和大胆,在黑色幽默中它虽是一种喜剧的存在,但是它的存在也是为了来打破禁忌的,禁忌总是让我们无法靠近
期刊
1997年3月10日,沈阳下起了第一场春雨,空气湿润而又清新,我们来到了位于沈阳老城区的沈河区第五人民医院。 医院党支部正在总结去年的工作。党支部书记王璞玉,年近五旬,是位
摘 要:《平家物语》作为军记物语中一大杰作,它叙述了保元平治之乱后,平家由盛转衰的过程,全篇体现了“诸行无常”的思想。作品构架恢宏,生动描写了众多人物形象,对于平家首领平清盛三子-平宗盛这一人物形象,一直以来褒贬不一。本文从原文出发,对文中该人物所体现出的贵族性这一特質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宗盛;武将性;贵族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李健吾,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曾任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作为法国文学研究工作者,著有《福楼拜评传》(1935)、《司汤达研究》(1950)等专著与专论。本文以李健吾先生的《
摘 要:《义经记》是日本室町初期的英雄传记物语。田中本的《义经记》中共有9处引用了中国要素,其中6处是和主人公源义经相关的,其它3处是关于义经家臣的。本文主要着眼于和义经相关的6处中国要素,主要考察了作品是如何通过引用的中国要素来体现作品的主题构思的。本文认为,作品通过中国元素的引用,塑造了作为名将军的义经像和被美化的无力的义经像这一对比鲜明的双重源义经形象。通过对中国元素的考察,可以进一步明确源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中部分带有着或多或少的自传性色彩,在1922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中,也具有“卡夫卡式困境”的投影,在这个奇异的艺术家生命消逝
摘 要: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清新隽永,语言简单朴实,主题意蕴深远,主张诗应“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终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语言;主题  作者简介:王庆玲(1992.2-),女,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