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本位晤谈应用于脑性瘫痪儿童家庭康复的个案报告

来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肉问题[1].据统计,我国脑瘫儿发病率为1.5‰~5‰.现在的康复模式多以医疗机构康复模式为主,通过临床诊疗及康复功能训练,改善或者补偿其功能,发挥患儿的最大潜能.随着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ICF体系的逐步推广,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针对脑瘫的临床康复及实践研究也由原来仅描述身体结构和功能水平转为注重参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作息本位模式(RBM)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模式,它注重在自然环境中,用作息本位晤谈(Routine-based interview,RBI)去了解家庭的需要,在作息中寻找关注的重点或优先项目,设为介入的主要目标;进而提升孩子在生活作息中的参与及表现[2].该模式与ICF理论框架的要求高度一致.本研究探讨应用作息本位晤谈开展1名脑性瘫痪儿童的家庭康复实践,观察该儿童家庭参与性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情况,以及成效评量工具的分数改善情形.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使其顺利成长的场所。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系,是教学研究的重点,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活动关系,其中涉及到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通过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教学的教师的课堂行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行为 有效教学 
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都相继加大了阅读与写作部份的分值,尤其是写作,不仅体裁日渐丰富多
新教材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新教材中处处体现着新的理念、新的元素。然而新教材中变化最大最新的是要求我们教育者的理念更要新。如果我们“穿新鞋走老路”,还用老思想老方法去教新教材,不但违背了新教材的主旨,甚至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新教材要求我们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
在国家大力倡导高效、节能、环保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将工程综合能力竞赛结合到高效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现就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从项目教学法在《三维动画设计》教学中的尝试出发,分析了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新课程让每个学生、教师在现实教学生活中充满活力。它的教学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知识,更重要、更本质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形成的知识经验、精神模式、人生体验等师生共享的生存资源,发展智慧、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完整人的一切方面,使每一个人不断获得完善自身、自我超越的发展动力,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强调人的生命意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观,关注着教与学的活力。    一、走进学生的生活
目的:分析将综合护理应用在门诊注射室中的效果与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48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124例.常规组
摘 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教育替代作用是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降低个人直接和间接成本、改革本科培养模式、推进专本衔接是解决教育替代的几个着眼点。  关键词:高职 就业 教育替代 分析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致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97年版)中的5B层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的加速发展,正值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重大改变,逐步实
当住房改革尚在小心“探路”时,浙江省这两年却到处大兴土木,掀起了群众性的建私房热。这其中,干部建私房的面积愈来愈大,涉及全省三分之二的市地,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有10多个
一段音乐可以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可以激起听众强烈的情绪,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无论怎样,音乐与其欣赏者只有付诸了审美活动,才能引起共鸣,促进音乐和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巴尔扎克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作为创作者审美意识的“集成块”,音乐作品无疑集中了这种“最大量的思想”。但是,当它还没有与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时,它仅仅具有审美教育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