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放慢脚步教语文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语文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在新课改中我们又应该注意怎样把语文教好呢?应该俯下身子来教语文,应该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用心去教语文来源于生活,那么呢我们就应该让语文回归于生活中去。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文”的本义而言——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言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两大杠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不能不同语言打交道。在现代社会,听、说、读、写、算、信息技术是每一位能正常生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生活技能。其中前四种能力就与语文有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基本素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正常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人类的思维成果也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而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可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为前提的。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经成课堂的主流。我们的课堂再不是以往你问我答的模式,而是变得丰富多彩。然而我们渐渐发现课堂变得有趣了,学生回答问题更积极了,课堂上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课后的考试竟然一塌糊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很不牢靠。这时我们傻眼了,怎么回事?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一连串的疑问困扰着我们,这语文应该怎么教?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了南京市东路小学副校长郭学萍老师说的那段话。她说:“语文就像是品一道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你仔细品味才可以得知,她说要让我们放慢脚步来教语文,让我们俯下身子来教语文。”她还提到教语文就是走着走着花儿开了,这时的你是走马观花,还是停下脚步边走边赏风景。这诗情画意的几句话,其实道出了如何教语文的真谛。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他是要为其他学科服务的,所以掌握基础知识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重在积累。对于字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记忆,认真书写,这样虽然很枯燥,但是作用甚大,我们一定不能怕麻烦而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在引导他们多读书、多体会,多积累书中的好词佳句。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文章中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内容,这种感悟是我们让学生一遍遍反复诵读后才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孩子们从读书中体会快乐,只要读的多了,懂的东西自然而然也就多了,那么谈到写作学生还会害怕吗?
  语文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又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教育孩子善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孩子能做到这些了,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语文就应该是这样教的。我想那时候的成绩再不会是先前的那样糟糕吧!新课改要求课堂活起来。这个“活”不是看热闹,不是作秀,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抓语文基础知识之上的,不能为了“活”蒙骗了听课老师,更不能为了“活”而牺牲一批学生。
  说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我们可爱的孩子不就是一株小树吗?而培育小树茁壮成长的不就是我们老师吗?一棵小树是要在你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还是任他风吹雨打,任其自生自灭,这个问题还是留给教师自个儿去思考吧!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高观察能力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  为什么要观察客观事物才能写好文章呢?  从写好文章的内容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真正投入生活的怀抱,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科学地分析生活,深刻地认识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写出好文章。而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只有让眼、耳、鼻、舌、身这几种感觉器官都活动起来,才能了解客观事
期刊
一、符号勾画,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处于阅读期待中的学生更愿意进行从不知到知,从浅知到深知的阅读亲历和探索的过程,从而再现作者原意,对文本、文意进行多元解读和创新理解。  如讲授《故乡》前,让学生用符号式笔记进行预习,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说话、写话的关键阶段,我们应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苦学变为乐学。下来我简要谈一下自己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强调了乐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语言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提出主
期刊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常使教师陷入一种无可奈何的窘境。我们在遗憾和惋惜的同时,更有责任区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甚至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品格,为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语文教师大胆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在探索的过程中,既走了很多弯路,也没有总结出一套系统而有
期刊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而真正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行课改以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改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作为一线教师,欣喜地感受到了广大教师极大的教育教学热情,教育观念的转变己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
期刊
幼儿园的孩子,就像刚破土的弱苗,他们太需要幼儿教师的呵护。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爱心哺育。从转变我班学生“慧慧”的性格这一教育过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下面讲述的就是我的教学体会,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在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班一个叫“慧慧”的孩子在每一堂课中总是一个人孤单地坐在下面,不与大家“互动”。我们念儿歌,她闭着嘴;我们跳舞
期刊
中考前一个月,对有准备的人来说是机遇,大有作为;对无准备的人来说是煎熬,前功尽弃。中考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帮助学生心理调整到位,战略战术是否适合学生。借用于丹的话“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所以语文教师除了全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和调整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学生积极应考,提高复习效率,还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反思完善计划  依据命题依据考试范围,体会命题思想,梳理复习思路,反思过
期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个“苦”字让多少孩子失去了读书的兴趣,而我在工作中时刻以“乐”字来当头是培养孩子们的读书习惯,下面就实践中的点滴与大家交流。  腹中有诗气自华  初中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开始注重打扮,及时引导孩子们美的内涵,是我的第一个工作点。外在的时尚是美的点缀,内在的涵养却是通过读书来充实。“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送给初一新生的座右铭。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来源于读书学习与生活实践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和实”高效的课堂应该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构建“和实”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快乐还给学生。 
期刊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开篇就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这是说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全在于教师的灵活的运用。也就是说,尽管学习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然而,教师要想提高一批已经上了六年学的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几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