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冲突问题浅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angh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毕德强(1989-),男,硕士研究生。
  摘要:权利冲突普遍存在于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学者们试图构建一个科学、严谨的体系来解决权利冲突。本文认为,不同学者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对权利冲突问题的看法,并没有形成针锋相对的局势,都有一定的道理,而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导致了权利冲突,解决权利冲突的关键是划清权利的边界。
  关键词:权利冲突;权利边界;模糊性
  长期以来,权利冲突问题一直是中国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先后经历了产生阶段(1986—1996)、反思阶段(1996—2000)以及深化阶段(2000至今),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试图构建一个科学、严谨的体系来解决权利冲突。本文认为,不同学者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对权利冲突问题的看法,并没有形成针锋相对的局势,都有一定的道理,而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导致了权利冲突,解决权利冲突的关键是划清权利的边界。
  一、权利冲突的普遍性
  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是由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规定的。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对冲突的双方或多方来说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短缺资源。“在社会冲突中妥协,就意味着对这种短缺资源的放弃。如果一方与他方对这种短缺资源的依赖是因生活所迫而决定的,这种冲突可能就会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战争。这种资源对其生存妨碍不大,占据它既可获得好处,同时也冒着招人回击的风险,能摆脱风险的占有是最理想的选择,冒风险的占有是盲目的选择,推出对该种资源的竞争是保守的选择”[1]。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线,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冲突的普遍存在,使得人们的忍耐心下降,于是试图去化解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并设法合理的解决,不让冲突继续发生。最终权利意识形成了,只有权利意识的形成,冲突才会以相应的方式得以化解。社会冲突中的双方当事人对待冲突的方法是对权利的确认与分配。权利冲突实质上是通过法律手段调整的社会冲突。
  社会冲突产生权利,没有冲突就没有权利。相反,没有社会冲突的人们意识和行为看作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把这种自由作为权利来保护没有任何社会意义。一切权利的产生根源于社会冲突。中国正在发展中的、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权利冲突在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并在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存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正如刘作翔先生在《权利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法律现象》一文中认为的那样:“权利冲突已成为存在于我们日常社会生活和法律生活中的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现象[2]”。
  二、权利冲突的界定
  目前,关于权利冲突的定义有以下几种:(1)广义纠纷说。该说没有区分违法行为与合法行为,而是认为权利冲突就是各式各样的社会纠纷,不仅数个合法权利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权利冲突,而且侵权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也是权利冲突的表现。本文认为,广义纠纷说的权利冲突,将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纳入到权利冲突中,扩大了权利冲突的范围。(2)道德权利冲突说。该说没有区分法定权利冲突和道德权利冲突的界线,将道德权利之间的冲突以及法定权利与道德权利之间的冲突笼统的认为是权利冲突,这种认识实质上是将权利冲突的范围也扩大化了,对于研究权利冲突没有多大意义。(3)权利不能并存说。该说认为权利冲突是由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权利不能并存导致的。“同一主体上权利不能并存的现象并非权利冲突,而是依权利性质配置权利的结果,是当事人能否取得权利的问题,而不属于主体间的权益纠纷,也不属于权利冲突的问题”[3]。(4)权利矛盾说。该说认为权利冲突表现为在权利实现和救济的过程中由于权利主体维护或争取自己利益导致的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状态。(5)权利难以同时实现说。该说认为“权利冲突是指在权利的享有和行使的过程中,不同主体对其社会利益的需求不同,导致在相互法律关系中双方的权利诉求难以同时实现,而使其中一方的权利得不到法律尊重、认同或肯定的权利运行状态”[4]。(6)权利边界说。该说认为权利边界的模糊性是导致权利冲突的总根源,该说主要的学者指出“解决权利冲突实际上是重新界定发生冲突的权利之间的关系,重新厘定发生冲突的权利的边界和范围”[5]。
  除道德权利冲突说以外,其他几种关于权利冲突的概念界定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即权利冲突是指法律规定的正当权利之间发生的冲突。权利冲突中冲突着的权利具有以下特点:
  (1)权利冲突中的权利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是产生权利冲突的一个形式上的前提。单个权利不会产生冲突,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权利同时出现时才可能产生冲突。(2)权利冲突中的权利指的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只要是法律规定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利均可产生权利冲突,只要其中一方或双方为应然权利、习惯权利或者现实的权利,权利冲突就不会产生。(3)权利冲突的权利都有自己法律上的依据,均是合法正当的权利。法律承认其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单纯的从法律的逻辑演绎讲,它们均应得到法律的保护,而不应仅仅保护其中任何一方的权利。(4)在权利冲突中,只能保护一方的权利,或者是保护双方的部分权利,而不可能对冲突着的权利均进行保护。因此,在解决权利冲突的时候,总会损害一方利益保护另一方利益,或者保护各自的一部分的利益。(5)权利冲突之所以可能产生是因为法律对权利边界规定的不明确性所致。对冲突着的权利边界进行重新界定,不仅使得冲突着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权利边界清晰、明确,也使得权利冲突不会因为边界模糊而在此发生。
  三、权利冲突的产生根源:权利边界的模糊性
  权利根源于社会冲突,是一个存在于思维中的、观念中的概念。各种权利在思维中独立存在使得这种权利与其他权利相区别,原因在于权利有自己的边界。正是因为权利有自己的边界使得此权利与彼权利相互区别而能够在思维中独立的存在。鉴于此,我们在思维中给权利划定一定的边界,以此来区分此权利与彼权利。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冲突的一种方法将思维中的、观念中的权利赋予其法律上的意义,使之成为合法的、正当的权利后,由于对思维中的权利边界不能够清晰的把握以及立法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对权利的边界界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当人们行使边界具有模糊性的法律权利时,权利冲突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刘作翔在《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文章中,认为“不能以权利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来决定权利本身的地位”[6],他提出权利应当得到平等的保护。他以言论自由和名誉权、肖像权等私权利的冲突为例,指出言论自由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但不意味着有着较大的社会作用,而有些私权利不能仅因涉及个人或者个体的利益而不具有公共性,就推定为没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原因在于一种权利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是通过一个判决所体现出来的,对有些私权利诉求不支持的判决与不支持言论自由的判决一样,具有相同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同时,刘作翔先生指出,“虽然权利体系来自于法律体系,但权利体系不等于法律体系。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都有一个位阶关系,但权利体系并没有位阶关系,权利体系的各种权利种类之间应是平等的[6]”。
  林来梵、张卓明在《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视》的文章,认为“调整各种权利的冲突往往涉及对权利的价值评价,而这种评价的出发点和结果均显示权利类型之间的非等值性”[7]。基于此,林、张认为“在权利体系中,权利之间发生冲突时必然的趋势。林、张并不认可刘作翔先生提出的“权利平等保护”的观点,而是认为在权利体系内,权利位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法律价值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权利位阶必须与具体的个案和现实客观条件相联系后才能最后确定,这就导致权利体系内部结构非常复杂,确定权利位阶没有通行的标准和模型,只能通过具体个案进行具体的分析,即权利位阶具有非整体性的确定性。
  本文认为,权利位阶论与权利平等论之争只不过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权利冲突。权利平等论者从具体的个案分析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从具体的司法判决中来寻求权利应当平等的理由,属于司法层面的权利冲突。权利位阶论者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法律体系中不同权利种类所包含的价值,而没有具体到个案中,属于立法层面的权利冲突。笔者认为,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导致了权利冲突的产生,“任何权利都有自己的边界(范围),只要人们找到边界,不越雷池一步,根本就不会发生所谓的权利冲突”[8]。人为的制造权利位阶论与权利平等论,以解决权利冲突,实属徒劳无益之举。(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8页。
  [2]刘作翔:《权利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法律现象》,《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3]张平华:《私法视野里的权利冲突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9页。
  [4]尹奎杰:《权利思维方式论》,《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9期。
  [5]王克金:《权利位阶、权利平等抑或权利边界——以权利冲突的解决为视角》,《长白学刊》,2010年第4期。
  [6]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7]林来梵、张卓明:《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视》,《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
  [8]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法学》,2004年第9期。
其他文献
摘要: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电力系统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逐渐应用于电力系统中,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针对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PLC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电力系统建
期刊
作者简介:许丽佳(1990-),女,汉族,北京,研究生,北方工业大学,经济法。  摘要:“交强险”的重复投保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目前有三种处理方式:排他说、比例说和叠加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说明我国对于“交强险”重复投保的认定存在分歧。文章从三种处理方式出发,逐一分析并提出个人观点。  关键词:交强险;消极保险;重复保险  一、“交强险”重复投保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简介  “交强险”的全称是机动车
期刊
摘要: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了将代他人保管之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遗失物非法占有拒不交出退还的构成侵占罪,在司法实务当中关于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界定一致是困扰法院判决的疑难问题,故本文从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入手对侵占罪进行了深入讨论,望读者指正。  关键词:侵占罪;犯罪对象;遗失物  一、合法保管他人的财物  合法保管人他人财产即行为人通过合法的方式占有财产所有人、保管人的财物,其中占有物就是行为人代为
期刊
摘要:我国自2010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深化规定,体现了我国司法打击非法取证特别是刑讯逼供的坚定决心。“毒树之果”理论起源于美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并在多数发达国家得以确立。随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处理“毒树之果”是理论界、实务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研究对象。  关键词:毒树之果;非法证据排除;
期刊
作者简介:亢鹏乐(1989-),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法律硕士在读,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民商法。  摘要:未成年人侵权诉讼中,对于监护人和未成年人何者为适格被告以及责任如何承担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争议,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也有很多的不同做法,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给未成年人侵权案件的司法审判带来了很大困扰。在未成年侵权诉讼中,笔者认为应当以未成年人为被告,以其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期刊
摘要: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意识的概念不同,不可混淆。区分两者的一个标准是法律意识没有价值性可言,而法律意识形态却具有价值属性。文章结合法律意识形态的定义,分析了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属性表现即:通过法律意识形态,人们的法律价值观就可以直接体现出来,还可以有效指引人们的法律行为或活动,反映人们对法律事情、问题的政治立场、价值观。  关键词:法律意识形态;价值属性;分析  法律意识形态的概念综合性强,介于法
期刊
摘要:新时期,我国医疗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医院的宣传工作还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医院目前的宣传方式大多只是配合各种媒体的报道以及医院自身的院报出版宣传等。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宣传方式不断更新,医院的宣传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医院的宣传力度和效果。文章分析了目前医院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及其新媒体时代医院宣传工作的途径。  关键
期刊
作者简介:冯韵竹(1988-)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学。  卢婷婷(1990-)女,汉族,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学。  我们在时下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可见飞机因故晚点后,大量滞留乘客向机场进行抱怨,并向机场工作人员讨要说法。这个现象仔细看来,其实是人们长久以来对航空运输行业的认识错误。实际上,航空公司与机场之间是并行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机构。在此,我们不妨以两者之间
期刊
我国对金融消费者尚无明确定义,在这里,我们将其概括为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以满足个人需要的自然人。金融消费者应有如下基本权利:  (一)知情权。是指金融消费者有权知晓其购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金融机构应提供金融产品用途、性能、收益、风险、计息方式等信息。并且在金融消费者要求其对出售金融产品相关合同条款进行解释说明时,不得故意不配合。  (二)自由选择权。金融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经验
期刊
作者简介:刘勃延(1991-),男,汉族,广东,金融学硕士在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金融市场。  摘要:2014年是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各项改革措施均已提上议程。对此,各投行纷纷做出相应调整来应对新的制度变化。本文探讨了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在进行的当下,投行业务所受的影响以及应当做出的调整。  关键词:注册制改革;投行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