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论住宅问题的当代启示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ge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城市住房问题日益突出。马克思恩格斯对大工业发展下住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针对恩格斯对住宅问题的研究分析,可得出当时产生的住房拥挤、房租高昂、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及原因,再而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危害。恩格斯对解决住宅问题中对住房商品和住宅权有着独到的见解,分析研究恩格斯的住宅观,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城市住房问题,得出恩格斯的住宅观对解决我国住宅问题的当代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出启示。
  关键词:恩格斯;住宅问题;当代启示;住宅权
  1恩格斯对住宅问题产生及其危害的分析
  1.1城市住宅问题及原因
  1.1.1住宅拥挤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涌进,这使得一时间内城市的总人口数呈直线增长趋势,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有限的住宅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城市内的住宅远远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居住的需要,从而导致了城市住宅过分拥挤的问题。
  由于大量人口的突然涌进,城市住宅显得极其缺少,许多来自农村的工人选择了合居,原来一间房住一到两个人,现在可能六到十个人挤在一间很小的房间内。在英国官方的《公共卫生》第7号和第8号报告中写到:在布拉德福德市,有二到三户的人家被安排在了一间房间里,八个成年人居住在一间房间已经是最少的,而最多的一间房要达到18个人;地下室也变成了住宅,一个地下室最多住了10个人,平均每个床铺3.3个人,多的每个床铺要达到五到六个人。[1]从这可以看出住宅拥挤的问题已经极其严重了,城市住宅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
  1.1.2房租高昂问题
  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直接导致了城市房租和城市地租一同上涨。房租的大幅度提高,使每所住房更加地拥挤,甚至有些工人根本找不到栖身之所。“市中心的工人住房首先就遇到了这种情形,因为这些住房的房租,甚至在住户挤的极满的时候,也永远不能超出或者最多也只能极缓慢地超出一定的最高额。”[2]房价的不断上升,工人阶级买不起,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规律。
  1.1.3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工人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住宅的数量却无法满足,导致工人居住条件恶劣,在地下室居住的工人不在少数。“就连工人阶级中处境较好的那部分人以及小店主和中等阶级其他下层的分子,也越来越陷入这种可诅咒的恶劣的居住条件中了。”[1]
  工人付不起高昂的房租,居住在城市中环境最恶劣的那部分区域,白天工人需要做繁重的工作,而晚上又要忍受恶劣住宅带来的苦恼。“由于居住过挤,为制止已发生的流行病进一步蔓延而作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因为过度拥挤和环境的恶劣,一部分工人会感染上流行病,就这样在居住的恶劣住宅中日益严重直至死亡。[1]
  1.2城市住宅问题导致的危害
  城市住宅拥挤、房租高昂、居住环境恶劣等一系列的城市住宅问题对城市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不仅加剧了城市的社会矛盾、城市社会治安,而且还污染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1.2.1加剧城市社会矛盾
  在城市中原有的居住模式被打破,一些新的富人区随之出现,也形成了一些贫民窟和棚户区。大多数工人从外地而来,他们来到城市不仅就业机会紧缺,而且起码的住宅都没有,只能选择城市边缘和城郊区域的贫民窟和棚户区度日。在这种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极度不平等下,工人们的心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加剧了城市的社会矛盾。
  1.2.2恶化城市社会治安
  住房拥挤的问题导致城市的一间房间至少居住五六个人,甚至是一个床铺要睡下五六个人,这在工人居住的住宅是很常见的。人一旦多就容易激发矛盾,并且男男女女住在一起,大家的隐私及人身安全都没法得到保证。白天工人们都辛苦工作,晚上在一间房间里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大出手,实则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因为工人居住普遍都很拥挤,矛盾便比之前多很多,城市治安也日益恶化。
  1.2.3污染城市的生态环境
  住宅问题引起住宅拥挤,每个房间都极其拥挤并且塞满了人,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相应的垃圾。[3]因为城市人口的增多主要是外来的工人,他们都集中在一些区域,这些区域每天产生的垃圾无法及时清理,垃圾的堆放产生的恶臭味产生了大气污染并且厨余垃圾等污染了水资源,垃圾长时间不清理产生的污染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工人自身也在这“垃圾堆”中被污染,垃圾产生的细菌影响工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而工人在这被污染的环境中生存,但又产生垃圾,垃圾污染环境,工人还得在被污染的地方生存……这样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唯一可知的是工人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被环境所影响。
  2恩格斯对解决住宅问题的观点
  2.1恩格斯对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批判
  首先,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根本不愿意解决住宅问题。住宅短缺可以让资本家从住宅利益中获得更多。一旦住宅问题被解决,意味着住宅不再短缺,那么这就直接威胁到了资本家的利益。所以,资本家根本不愿意真正地为劳动人民解决住宅的相关问题。其次,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工人自助的住宅协作社来帮助工人获得住宅,名为帮助工人获得住宅实为谋取更多利益。逐利是资本家的天性,他们所提出的住宅协作社其本质不是工人的团体,而是资产阶级相关的组织,这只是他们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而创建的一种投资渠道。最后,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可能为无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会为了解决无产阶级的问题,而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
  2.2恩格斯对住房商品及工人擁有住宅权的观点
  2.2.1关于恩格斯住房商品观点
  恩格斯认为住房实际上是商品,所以关于住房的出租实际上是一种商品交易,这不属于剥削,并且与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是完全不同的。在住房出租时,出租者与承租人只是进行了一种商品买卖,承租人获得了对住房的暂时的居住权,而出租者则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是一种公平的商品交易。关于租金,恩格斯认为它是住宅所有者应得的报酬。因为,租金的存在使得这笔交易可以实现,没有租金,住房的拥有者不会出租房屋,那么工人在城市中就没有了栖息之所。所以,恩格斯认为住房是商品是有一定的经济理论的。   2.2.2关于恩格斯工人拥有住宅权的观点
  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提出的让工人拥有住宅所有权是为了让工人阶级顺从资产阶级,从而丧失革命性甚至丧失自己的无产者性质。资产阶级之所以这样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一,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让工人拥有住宅权是一种历史进程的倒退。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住宅所有权,无疑是让工人又被土地捆绑。工人从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脱离了家乡那片土地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精神上的解放。资产阶级提出的让工人拥有住宅权,意味着又把工人与城市的土地所捆绑,工人就没办法获得解放,资产阶级的剥削依然继续。
  第二,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既想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得利益又同时想提升无产阶级的财产者阶级水平的这种想法是矛盾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资产阶级想让工人拥有住宅权实质上就是想维护自己的利益,来保障资产阶级的生产空间。但是资产阶级想拥护资产阶级剥削的利益,又想消灭无产阶级的反抗和祸患的产生,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是不切实际的。
  2.2.3恩格斯认为解决住宅问题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认为解决住宅问题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为工人阶级住宅短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土地资源来剥削工人阶级,城市住宅房租高昂,资本家从中获得高额利润,而工人阶级却备受压力。资本主义提出的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法不具有实用性,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利益,因此他们不可能为了解决工人们的住宅问题而损害自己的利益,从而他们所提出的方法仅仅是提出另一种获利的方法而已。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产阶级掠夺城乡土地,进而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而城市住宅短缺又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所以,恩格斯认为要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法是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恩格斯住宅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3.1恩格斯住宅思想对中国住宅问题的理论启示
  3.1.1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坚持改革
  马克思曾在《論土地国有化》说:“土地国有化将彻底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并最终消灭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到那时,阶级差别和各种特权才会随着它们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一同消失。”[4]土地国有化在我国已经实现,并且也可以证明社会主义能够有效地缓解住宅问题,公民能够平等地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但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坚持改革。虽然社会主义下住宅问题没有这么尖锐,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很大一部分人都面临着城市的高昂房租。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必须坚持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城市住宅的相关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政府要把握城市人口的居住数量和流动人口数以及居住情况,根据当地城市的经济状况,对未来的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作出合理的建设,把资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从人们的观念进行改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回归住宅的居住本性。由于房地产的迅速发展,“炒房”的利润空间可能是本金的两倍三倍,有钱的人家通过“炒房”变得更有钱,而一般的工薪家庭难以负担高昂的房租,更别说是在另一个城市买房了。因此,一定要从人们的观念上改革这种想法,并且抬高已拥有房而想再购房人的条件,把机会留给真正需要的人,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居住本性。
  3.1.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在居住问题上更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平的原则。中国现在城市房价和农村房价的是不同层次的,可以说是隔了好几个层次,城市住宅拥有者已经和进城打拼的劳动人民比,已经赢在了起跑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提高底层劳动人民的工资,提供一些属于劳动人民能够购买的平价住宅,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此来缓解劳动人民的住宅短缺问题,并且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3.1.3完善我国的住房政策
  马克思曾指出,建筑投机的真正对象是地租而不是房屋。[5]城市房价是随着地租价格上涨,房地产公司从中受益颇丰。在现代,炒房的现象很常见,富人通过炒房获得高额收入,而穷人在城市对着高昂的房价没有能力购买属于自己的一套住宅。这也就说明了我国还需完善住房政策,通过对二手房的购买和一人多房的现象进行限制,以政策的形式来约束炒房现象,真正做到房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炒的。
  3.2恩格斯住宅思想对中国住宅问题的实践启示
  3.2.1建立福利性的保障建设
  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更加容易合理分配福利性住房。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曾说过,只要把资产阶级的住宅拿来合理分配给劳动人民,让没有地方居住和在地下室居住的劳动人民入住,住宅问题就可以完满解决[2]。我国没有专门的福利性的保障住房的部门,因为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应对那些底层收入者和没有住房居住的居民提供一些福利性的保障住房。当然,福利性的保障住房对选址、面积、环境都要有所考虑,这样可以缓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压力甚至可以说是生存压力。
  同时,要设立一个全国福利性保障住房部门管理机构,再要求各城市设立其分部门,要求切实有效的实现公民的住有所居的理想。就我国各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来看,各个城市的流动人口都不占少数,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流动人口多于当地户籍居民的情况,这样也就产生了严重的住宅问题,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成了城市的大问题。保障性住房部门的成立,可以很大程度缓解他们的住房压力,保障性住房不一定非要以购买的形式出现,可以以出租的形式租给需要的人,缓解大家的住房压力,促进城市住宅问题的解决。
  3.2.2规范我国住宅市场
  恩格斯早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住房问题不是真正的短缺问题,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已经足够支撑人们居住在适宜的住宅,那么为什么住宅问题还是这么严重呢?因为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迅速,原来的住宅被拆除,房地产公司通过改建以此获得利润。“现在投在建造工人住房方面的资本为什么不那么多,其原因在于昂贵的住房会给房主带来更优厚的利润。”房地产公司更愿意把资本投在高档住宅上,工人住不起高档住宅,而适合工人的住宅少之又少,那么住宅问题就随之出现。
  现在,中国住宅市场需要根据中国居民住宅现状相应的改变住宅的改建方向。在出台相关住宅政策的情况下,要规范我国住宅市场。根据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建造合理价格的住宅,住宅市场也要进行时刻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3.2.3缓解城乡对立来改善城市住房紧缺
  城乡对立是造成住宅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缓解城乡对立有利于改善住房短缺的情况。城市发展迅速,工人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住宅拥挤问题出现。其本质原因是城乡对立,城乡贫富差距过大,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中国还有部分农村属于极其贫困区,我们所要做的是慢慢缩小这种差距,把城市的职能和资源慢慢移向乡村,促进乡村发展。结合现在我国正在实践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相关活动,打造美丽农村,这才是合理的方法。当前,我国很多乡村社区正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跟上步伐。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活动,我们可以总结经验继续进步,把乡村的特色体现出来,并且丰富乡村人们的生活,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的同时又能保留原有的特色。农村发展进步,劳动人民就不用急着涌进城市,缓解了城市住宅短缺的问题,也同时促进了农村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恩格斯.《论住宅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李春敏.《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论土地国有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段莉群.《恩格斯住宅观与我国住房政策理念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KYCX20_2739):马克思恩格斯居住思想的当代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张宇文,(1997-),女,江苏苏州,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5009,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中国武汉市开始大规模爆发,随之而来是中国境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爆发,这场疫情剥夺了全球范围内许多人的生命,时至今日仍在全球范围内肆意传播。2020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同期WT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全球性突发公共性卫生事件(PHEIC),呼吁世界内各国人民
期刊
摘要: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国渊源深厚。无论是日本国名变迁史还是国技相扑,都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了日本不满足于附属者、追随者的身份,追求独立与强大的倾向。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解释了相扑这一文化符号诞生及传播的原因,为我们研究相扑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文化符号;相扑;集体潜意识  一、文化符号的概念:代表性与文化形象  文化符号指能超越事物本身而代表某种意义与价值的物质实体
期刊
摘要:粮食需求的扩大,供水需求的增长,如何让传统的农业灌溉工程跟上时代的变迁,一直是诸多学者面临的问题。通过在水利系统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实地调查数据和查询到的相关资料,本文对2014年以来韶山灌区探索打造现代示范性“四型”灌区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分析研究,韶山灌区的现代化建设转型变革的确较好的解决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拓展了灌区功能,提高了科技水平,创新了管理机制,进一步实现了持续发展。在中国情景下,如何
期刊
摘要:城际铁路是城市群协同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之一,对城市发展具有先导性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群之一,区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雏形。但目前,城际轨道系统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仍需要更加深入、定量的研究。本文基于运输通道理论,对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网络对外通道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运输通道理论;
期刊
婚姻家庭法是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最具历史性的法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婚姻法》是在继承中华法系的基础上,受到(当代中国属大陆法系为主的混合法系)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两大法系相互移植的影响,在时空上横向与纵向的相互交融形成了我国当代的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度。但由于法的滞后性,法的局限性,现行《婚姻法》更侧重于离婚时家庭成员的权益保障,而在婚姻的缔结以及婚姻存续期间各成员的权益维护显得不够完善。因此,在坚
期刊
摘要:由于游戲产业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全球化比赛、全国性比赛,将整个行业炒得热火朝天。但是,现场直播的技术在跟上这个市场的突飞猛进上,似乎有所滞后。本文介绍了几种电竞直播数据的传输方式来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竞技;数据传输;直播  1引言  随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竞技成为当下热门的投资领域,一个知名的电竞选手年薪超过百万甚至千万也不足为奇。此外,中国电竞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中国已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实际,对城市二次供水水质保障以及水质安全管理控制思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二次供水的主要方法,而后在分析城市二次供水的管理现状基础上对水质保障以及安全管理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二次供水;水质保障;安全思路;构建要点  引言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生活资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二次供水的质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在2020年初爆发,湖北地区为疫情重灾区,它是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将对社会工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功能作用,实践角色,实践模式及运行逻辑进行简要阐述,阐明社会工作服务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  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或将发生和已然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
期刊
摘要:水稻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的必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我地种植现状影响,使得种植再生稻已经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得到大力的推广,但是,由于种植再生稻的成片密集度较高,为植物病虫害提供了生长环境,使再生稻受到侵蚀,对再生稻产量、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再生稻的栽培技术以及效益展开深入、详细的分析,以求提高再生稻的品质,促进再生稻的优质生产。  关键词:双季稻;种植情况;再生稻;栽
期刊
摘要:春、冬两季种植萝卜的条件有所不同,冬季大多在温室栽植绿萝卜,供淡季市场使用,这不仅满足了市民在冬季对蔬菜的需求,还极大地提高了冬季温室蔬菜的效益。绿萝卜最佳种植季节在秋季,这样种植出来的萝卜品质高;但是不少地区农户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在冬季种植,故而本文主要针对绿萝卜在春、冬两季种植技术展开叙述。  关键词:绿萝卜;春、冬季两季;种植技术  引言  在我国,萝卜的种植大多选在秋季,而非春季,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