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伴随着城市大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其对生活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共空间是为城市大众提供公共交往、休闲娱乐等服务的开放性空间,环境设计可以改善城市大众的生存和生活环境,随着城市大众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现代设计领域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了人的心理、生理、行为、思维等要素,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更具有人文关怀,有利于适应和谐城市空间的建设和营造,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大众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需求。基于此,文章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进行相关探索。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和手机逐渐普及,跨越“时空”的交流与互动在网络时代习以为常,人们享受着在虚拟平台上交流与互动的方便与快捷。然而,信息安全、交易安全、财产安全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手机人”和“低头族”,甚至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相反,传统“面对面”交流更加有助于信息的理解和行为活动的发生。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生活“面对面”交流必不可缺的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满足人们的视觉感知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能够更好地多感官多维度地深入体验渐渐被人们所重视,人与公共空间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价值因人的使用而体现,同时,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以满足。面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分追求视觉艺术、缺乏创意、流于形式等现状,以互动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策略意义重大。
1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是大众公共交往、户外活动、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同时还是城市大众防灾疏散的重要载体。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使用功能、景观功能以及防灾功能,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可以优化其功能,而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则可以营造出具备人情化要素的公共空间环境,带给城市大众良好的环境体验。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高楼大厦使得现代城市存在着一种冷漠感,以往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往往太过于注重对于空间形式的塑造,而忽视了城市大众的精神和心理等需求,以至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愈发冷漠,大众归属感较低。
2城市公共空间与互动的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为互动行为活动发生提供场所,其互动行为活动主要包括:人与景观互动、人与空间互动、人与人互动。城市居民互动交流行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得益于拥有众多适宜的城市公共空间。互动行为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展现了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没有互动行为活动发生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不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没有生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没有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与互动相辅相成以及相得益彰。虚拟空间的交流与互动的盛行,侧面反映现实世界传统“面对面”交流的衰落。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设计是以人为核心的服务行业,必然需要紧跟社会变迁做出优化。公共空间互动性设计,突出多感官和多维度体验式设计,能够使人们更好地使用空间和体验空间。因此,结合传统空间设计要素及方法,将现代科技优势合理运用在“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营建,有助于人们深度体验互动,从而促进人与景观互动、人与空间互动以及人与人互动达到最佳效果,最终实现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地为广大公众服务。
3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
3.1城市公共空间中人性化的社交行为设计策略
社交行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所进行的人类活动行为中的占比较高,而社交行为亦可分为公共型社交行为如广场舞、戏迷票友聚会;私密型的社交行为如市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不同形式的社交行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布局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公共型的社交行为因其参与人数众多,其对于空间尺寸的要求较高,据计算每位参与广场舞活动的市民人均活动面积应不小于4平方米(2米×2米),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当设置一处较大且场地较为平坦的区域以供参与者日常训练之用。鉴于广场舞活动通常在每日清晨或夜间进行,其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和灯光污染往往容易引起周边居住区居民的反对,在布局上述空间时应当选择远离居住区的位置。戏迷票友的社交活动往往是以练习和赛歌为主,其也应当设置在远离居住区的位置,考虑到戏迷票友的社交活动需利用一定乐器且对场地大小要求较低,故可结合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绿地系统进行布置,如绿地中的某处凉亭或观景台。上述景观设施还可为参与者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有效地提高了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
3.2城市公共空间中人性化的休憩娱乐行为设计策略
为了应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城市居民往往选择在业余时间在就近的城市公共空间内进行休憩娱乐活动以放松紧张的情绪,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绿地空间便成为民众开展休憩娱乐行为的首选场所。通过对城市绿地中进行休憩娱乐行为的人群构成进行分析,在节假日进行休憩娱乐行为的人群基本以家庭为单位,其成员包括家庭的父辈、祖辈、儿孙辈等。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期活动空间也主要选择开阔的草坪处或儿童游乐区,在布局上述兩项绿地功能空间时可尽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家长及时地对儿童进行看护,并利用植物在儿童游乐区附近形成遮阳的植被层,以提高春夏季节游玩的舒适度。
结语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该注重各类元素的合理搭配,在保证公共空间各项功能的同时,营造出温馨、舒适、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大众的心理、精神以及行为等需求,满足现代城市大众对于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进而提升其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人性化设计是一股不可逆转的设计潮流,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是时代所向,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城市大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单增宇.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7).
[2]戴东晓.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J].现代园艺,2018(10).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和手机逐渐普及,跨越“时空”的交流与互动在网络时代习以为常,人们享受着在虚拟平台上交流与互动的方便与快捷。然而,信息安全、交易安全、财产安全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手机人”和“低头族”,甚至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相反,传统“面对面”交流更加有助于信息的理解和行为活动的发生。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生活“面对面”交流必不可缺的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满足人们的视觉感知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能够更好地多感官多维度地深入体验渐渐被人们所重视,人与公共空间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价值因人的使用而体现,同时,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以满足。面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分追求视觉艺术、缺乏创意、流于形式等现状,以互动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策略意义重大。
1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是大众公共交往、户外活动、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同时还是城市大众防灾疏散的重要载体。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使用功能、景观功能以及防灾功能,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可以优化其功能,而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则可以营造出具备人情化要素的公共空间环境,带给城市大众良好的环境体验。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高楼大厦使得现代城市存在着一种冷漠感,以往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往往太过于注重对于空间形式的塑造,而忽视了城市大众的精神和心理等需求,以至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愈发冷漠,大众归属感较低。
2城市公共空间与互动的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为互动行为活动发生提供场所,其互动行为活动主要包括:人与景观互动、人与空间互动、人与人互动。城市居民互动交流行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得益于拥有众多适宜的城市公共空间。互动行为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展现了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没有互动行为活动发生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不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没有生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没有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与互动相辅相成以及相得益彰。虚拟空间的交流与互动的盛行,侧面反映现实世界传统“面对面”交流的衰落。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设计是以人为核心的服务行业,必然需要紧跟社会变迁做出优化。公共空间互动性设计,突出多感官和多维度体验式设计,能够使人们更好地使用空间和体验空间。因此,结合传统空间设计要素及方法,将现代科技优势合理运用在“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营建,有助于人们深度体验互动,从而促进人与景观互动、人与空间互动以及人与人互动达到最佳效果,最终实现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地为广大公众服务。
3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
3.1城市公共空间中人性化的社交行为设计策略
社交行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所进行的人类活动行为中的占比较高,而社交行为亦可分为公共型社交行为如广场舞、戏迷票友聚会;私密型的社交行为如市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不同形式的社交行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布局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公共型的社交行为因其参与人数众多,其对于空间尺寸的要求较高,据计算每位参与广场舞活动的市民人均活动面积应不小于4平方米(2米×2米),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当设置一处较大且场地较为平坦的区域以供参与者日常训练之用。鉴于广场舞活动通常在每日清晨或夜间进行,其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和灯光污染往往容易引起周边居住区居民的反对,在布局上述空间时应当选择远离居住区的位置。戏迷票友的社交活动往往是以练习和赛歌为主,其也应当设置在远离居住区的位置,考虑到戏迷票友的社交活动需利用一定乐器且对场地大小要求较低,故可结合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绿地系统进行布置,如绿地中的某处凉亭或观景台。上述景观设施还可为参与者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有效地提高了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
3.2城市公共空间中人性化的休憩娱乐行为设计策略
为了应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城市居民往往选择在业余时间在就近的城市公共空间内进行休憩娱乐活动以放松紧张的情绪,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绿地空间便成为民众开展休憩娱乐行为的首选场所。通过对城市绿地中进行休憩娱乐行为的人群构成进行分析,在节假日进行休憩娱乐行为的人群基本以家庭为单位,其成员包括家庭的父辈、祖辈、儿孙辈等。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期活动空间也主要选择开阔的草坪处或儿童游乐区,在布局上述兩项绿地功能空间时可尽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家长及时地对儿童进行看护,并利用植物在儿童游乐区附近形成遮阳的植被层,以提高春夏季节游玩的舒适度。
结语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该注重各类元素的合理搭配,在保证公共空间各项功能的同时,营造出温馨、舒适、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大众的心理、精神以及行为等需求,满足现代城市大众对于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进而提升其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人性化设计是一股不可逆转的设计潮流,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是时代所向,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城市大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单增宇.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7).
[2]戴东晓.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J].现代园艺,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