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浅见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文就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发表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绝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悦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用文明健康的方式过更好的生活的乐趣,引导他们明白“其实生活可以更好的”。这样,学习者自身内部就会产生更持久的兴趣。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渴望提高过更好生活的能力,他们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苦恼加以疏导,他们感受到的、关心的也就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所在。品德与社会课就是要从学生们的关切入手,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兴奋点、焦点上展开教学。
  
  2 精心设问引起反思
  
  该设计一个怎么样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历的道德反思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既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又有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思考的空间。笔者在教学中这样问到:“同学们说的这些现象非常有趣,可我不明白了,在家里坐坐,睡睡家中的床,和家人聊聊天……这些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有时候会让我们特别想念呢?”学生总是那么可爱,他们真诚地调动起他们全部的生活智慧来帮助我了:那是因为你离开家没有你已经睡习惯的床了;可能平时能和爸爸妈妈聊天你不觉得;那是因为你在家生活得很好了,离开家很不习惯……我注意到有的同学正为问题所困惑,当他们听到同伴的分析,有的豁然开朗状,有的得到启发若有所思状。看着学生们思考的样子,听着学生们的种种“高见”,那种家的亲近感与归属感真的很强烈,我更高兴的是,学生们已尝试着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自己平常的生活,这样一种新的感受不正是品德与社会课所追求的对学生体验的丰富吗?
  
  3 运用多媒体丰富情感
  
  鲁迅先生曾说: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人的情感总是相互的,把教材的内容制作成形象、有趣、动感的画面,再配上能拨动学生心弦的音乐,能唤醒学生浮躁的灵魂,使其正确体验情感,并不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父母的疼爱》一课内容简单,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一张嘴巴的讲述,学生对父母爱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原有层面上,不会从多角度、深层次感受到父母的疼爱。为了让这些视父母的爱为应该的孩子们能够了解父母的难处,体验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的期望。教学伊始,我就播放了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妈妈,然后,通过讲述父母对自己做过的而且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让学生回忆过去,进入课文情境,接着,我又播放故事《血奶》及歌曲《母亲》,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我播放了一个班内孩子母亲的留言录像,这是一个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母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当时,这孩子竟然泣不成声了,其他许多孩子也潸然泪下,整个班级都沉浸在了父母与孩子的浓浓亲情当中,孩子们回味着父母的爱,感动着父母的情。
  学生的心灵在情感的冲击下变得异常晶莹透亮,这样的教学应贯穿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始终。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教师用书,它通过创造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良好情境,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移情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而升腾情感,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4 将教学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课堂、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学校联合周边村干部,开展了“碧水”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中教学行为来体现的,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掌握淮安市楚州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状况、学生膳食营养摄入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等资料。在调查基础上开展营养健
摘要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拓展物理教学思维    1 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例如,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循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
摘要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具有不同学业水平的新生涌入高中,这给高中顺利进行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高中衔接教学    1 抓好情感态度的衔接    新学期前几节课,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让学生主动跟你接近,不要望而生畏,让学生从心理上作好准备,让学生想学,我认为是搞好初、高中衔接
目前端元数目主要是图像处理者目视判读影像获得的经验值,往往与影像中实际典型地物种类数目不符合。根据端元数目取值不同时的分类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的大小,能够得到实际
摘要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感恩教育     1 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摘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简要论述了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重要性    随着中国教育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着重在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
2005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已成为全球占首位的死亡因为,在全年总共5,800万的死亡人口中,30%死于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CVD已成为城乡居
前言稀土(rare earth, RE)包括17种元素,其中镧至铕为轻稀土元素,钆至钇为重稀土元素。我国是稀土资源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稀土在农业、畜牧业、工业、国防和高技术产业及
摘要传统的教学环境是以黑板加粉笔为主体的。它制约着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活动形式、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的管理方式等等。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试从多媒体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运用方法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如何避免偏差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呼唤多媒体教育技术    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是传统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教学思想品德原则    1 着眼四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钻研教材,把握特点  思想品德新教材突出时代特点,把“五爱”教育作为教学基本内容。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融思想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