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章培恒先生致顾廷龙先生的一封信说起

来源 :中国典籍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har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章培恒先生逝世10周年.前些时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封章先生写给顾廷龙先生的信.信不长,内容是邀请顾老出席《全明诗》工作汇报会,写于复旦大学信纸上,兹将全文照录如下:rn廷龙先生赐鉴rn久违教言,时切驰思.恭维兴居万福,式如私颂.rn兹有恳者:自五月三日至六日,将于复旦大学举行《全明诗》工作汇报会,周林同志及程千帆先生等均将参加.先生素为学界所共仰,又为本所兼任教授及《全明诗》顾问,届时务祈惠临指教,不胜幸甚.若荷垂允,敢请于会议期间寓居复旦大学外宾招待所,以省往返之劳(费用均由本所承担),五月二日当专车恭迎.此事本应早日奉陈,后知先生外出,是以迁延至今,务祈鉴宥.
其他文献
辛德勇先生承沿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等人的论点,主张唐初自古印度传入中国的捺印佛像法才是中国印刷术的直接源头.本文针对“捺印起源说”的相关证据、逻辑进行辩驳,论证“玄奘以回锋纸刷印普贤像”之记载不实,而纵使实有此事,仍然与印刷术的起源无关.同时,排除“印章起源说”,其论证过程也不够充分,因为佛像捺印并没有提供比印章钤盖更多的信息与功能.最早的雕版工匠并非僧人,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应当是“历日”,由历日之板印催生出了雕版印刷行业,于是有了可供寺院等处雇佣的刻字工匠.民间写经与板印历日遭敕令禁止之后,才促使相关从业者
《路史》现存版本,宋刻本仅有残本存世,明刻本中洪楩刻本直接源自宋刻,余下诸本多直接或间接出自洪刻,清刻本则均以明刻本为祖本.明刻本中,洪根刻本成书最早,保存宋刻面貌最完整,质量亦最高,但对后世影响不大.乔可传刻本以洪刻为底本刻成,末后出转精,因乾隆时被收入《四库全书》,民国间又被收入《四部备要》,故对后世影响更大.吴弘基刻本因被罗泌后人重刻及清人翻刻而广为人知,但吴刻本虽标榜“摹宋”,却因底本选择不统一,校勘不谨严,刊刻质量相对较低.
上海图书馆藏有旧钞本《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此旧钞本曾藏于明末清初藏书家钱曾的述古堂(以下简称“述古堂藏本”).该书上有清代藏书家张蓉镜题跋一则及令人黄裳先生题跋五则,另有藏书印十馀枚.文章对这六则题跋作了翔实考释,这对厘清《王常宗集》的版本及流交情况很有意义.
自傅承洲提出《水浒全传》田、王故事的增补者为冯梦龙之后,学界多有不同的声音.通过对《水浒全传》田、王故事与《新平妖传》批语的比对,发现田、王故事的增补者确为冯梦龙.同时,通过《水浒全传》田、王故事中一则批语的考证,得出《水浒全传》田、王故事的创作时间为崇祯七年(1634)八月至崇祯八年五月之间,此亦大致为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的刊刻时间.此外,袁无涯刊本《水浒传》的修订工作应该主要由冯梦龙所完成,《水浒全传》的修订者也为冯梦龙.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朝鲜钞本《永嘉八面锋》不分卷,卷首有罗振常题识,揭示该书的版本、内容价值.此后各种解题文字,几乎全部踵袭罗氏成说,缺乏翔实的校勘考证.而通过具体比对朝鲜钞本与《四库全书》本的目录及正文,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朝鲜钞本并没有多出《四库全书》本的文字内容,罗氏的识语既不准确,更不足取信,其说当予澄清、纠正,避免以讹传讹.
关于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时间,久有“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之说.考察明清科举文献,发现此说有误.明代乡试、会试每场考试时间仅为一天,前期规定,黄昏未完卷者,给烛三支续考;中后期只许给烛一支,且仅限于已经完卷而誊写未毕者.清代乡试、会试则于正式考试前一天点名搜检入场,作好准备工作,正式考试仅有两天.清初,考试可至第二天夜晚,因此并不禁烛.乾隆二十三年(1758)规定,未时(下午1-3点)交卷,则自然结束了数百年的给烛传统.
俞樾有《右台仙馆笔记》《春在堂随笔》《湖楼笔谈》等大量笔记作品行世,就《右台仙馆笔记》的文本内容来说,所记以男女婚俗及神鬼精怪事为多,而言事与人、记史、考据三者兼具,丰富而庞杂,或可称之为混合型笔记;就该书叙事者或人物籍贯或事件发生地等而言,多以晚清江南苏州、杭州、上海等为主,不少事与水关联,由此可探讨晚清江南的社会现状,或可藉以讨论晚清变局中知识阶层的一种时局观与文化观,题材上偏重晚清江南社会现状;进而对《右台仙馆笔记》的主旨加以讨论,其“消闲娱老”的表征外,劝善惩恶,似有“成一家言”之志.
我是江苏省南京市人,一生研究六朝文学.我对六朝古都南京产生的文学著作,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很感兴趣.经过研究,我撰写过《文心雕龙研究》《文选学研究》,校点过《玉台新咏笺注》.这都是我对六朝古都所产生的文学著作感兴趣引起的.我已年逾九旬,老人往往喜欢回忆往事,我写过回忆我研究《文心雕龙》的文章,也写过回忆我研究《文选》学的文章,现在打算写一篇有关我点校《玉台新咏笺注》的文章,供有关专家和读者参考.
期刊
孙处约(603-671),字茂道,汝州郏城(今河南平顶山)人.唐高宗朝宰相.《旧唐书》卷四《高宗本纪·上》、《新唐书》卷三《高宗本纪》“麟德元年十二月戊子”条,均言孙处约以西台侍郎参知政事.rn《旧唐书》卷八十一《孙处约传》(以下简称《旧唐书·本传》)言其“三迁中书侍郎,与李勤、许敬宗同知国政.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中华书局,1975年,页2758).中书侍郎即西台侍郎.《唐会要》卷五十四《省号上·中书侍郎》记载:“武德元年,因隋旧制,号内史侍郎.三年三月十日,改为中书侍郎.龙朔中,改为西台侍郎.咸亨中
期刊
自日本室町初期的惟肖得岩(1360-1437)至江户初期的文英清韩(1568-1621),二百余年间,代表日本文化最高水平的五山禅僧群体世代传习苏轼诗歌,转益多师,切磋琢磨.在社会动荡与时代剧变下,五山禅僧始终没有放弃对苏诗的研读,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苏诗“抄物”(注释书)文献.文章以苏诗抄物集大成之作《四河入海》的编者笑云清三为界,分前后二期梳理研读苏诗的五山禅僧之谱系,呈现这一时期苏诗接受主体的概况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