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的今天,更为教育的明天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记忆的胶片——那些笑脸和期待
  
  这张照片(图1),2009年9月10日拍摄于吉安县永阳中心小学。我给它起的名字叫“阻隔”。这是一群只能在窗外“领略”笔记本电脑的孩子,他们显得是那么的高兴!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以为惊喜没有差别,幸福没有边界;孩子们的笑容纯真、快乐、无邪,却让观者痛彻心肺。曾经,是那一座座大山阻隔了他们放眼世界的希望;如今,与大山外世界牵手的梦想已不再遥远。爱可以让我们跨越地域的差异与间隔,更何况眼前的几根栅栏!
  
  这张照片(图2)拍摄于2009年9月11日,那个操作鼠标的孩子是“吉安县桐坪中心小学”的学生,也是我们所走访的四所学校近两千名学生中唯一一个会上网操作的学生。2000∶1这个骇人的比例,没有做过教师的人,无法体会这其中的酸楚。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这里的孩子也应有权利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变革,不应因地域的偏僻而阻碍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渴望与心灵的飞翔!
  对于图3中这些孩子而言,那一天是值得他们记住的日子,提前得到通知的他们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这群背着老师偷跑出来的孩子,冒着挨训的危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一眼那个叫作笔记本电脑的东西。有人说,梦想有多远,天地就有多宽。此时此刻,这些孩子的梦想或许简单得令人心酸,只是希望时间走得慢一些,好让他们仔细看看、好好摸摸。
  也许,曾以为目光所及,就是世界的边缘。
  原来,盈寸尺间,却可以领略得如此广远。
  从以上几个缩影中,我们不难看出偏远地区学生面对新的教学设备所表现出的期待、渴望、欣喜甚至是幸福。但测评结果却让我们如何也兴奋不起来!
  
  ● 深入基层——来自偏远地区的调研
  
  2009年9月,我们有幸作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的专家组成员,远赴江西省吉安县对项目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综合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基线调研。
  “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出,为甘肃、青海、四川、宁夏、云南等省、自治区60所偏远农村小学各提供由1台教师用移动电脑(上网本)和12台学生用移动电脑(上网本)、投影仪和无线网络路由器组成的计算机移动学习环境。通过ICTC信息通信技术与教师、学生、教材传统的三要素有机整合,构成新的教学组织结构。在教学中应用不可缺少三个要素: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和应用软件)的运用,使农村地区的师生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支持项目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城乡地区学校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为教育改革和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实用模式。
  吉安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我们在三天里分别针对这里的四所中心小学及其教学点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与需求”、“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需求”、“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考察与评估。
  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与需求”测评中,我们首先和每所学校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随后根据各校的班级数及交流过程中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从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4~26名学生,利用专家组制定的测试题目进行上机测试。测试标准见下表。在测试过程中,对于那些被选中的孩子们而言,这不像是一次考试,更像是一个节日,孩子们显得是那么的兴奋!
  四所学校四年级学生总数为592人,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学生数为440人,简单接触过计算机学生数为152人,在接触过计算机学生中抽取98人参加测试,综合评价最高分3分,而且仅1人,综合评价2分13人,综合评价1分6人,综合评价0分78人。
  根据专家组所制定的评分标准,0~5分都属于“不会”范畴,而参加测评的98名学生,是我们从592名学生中选取的“精英”,简而言之,592名学生的信息技能等同于零!或者,从教育的角度讲,这些学生还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来没有真正操作过计算机。这也就不难理解这里的学生看到笔记本电脑这种新奇“玩意”时,所表现出的令人惊诧的欣喜了!
  当我们就此与当地陪同的教育官员进行交流时,他们也是相当的无奈。设备短缺是制约当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瓶颈,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从我们调研时所收集整理的数据就可窥见一斑。
  固江中心小学只有2台计算机可以正常使用,上网方式为ADSL宽带接入。全校教师只能借助仅有的2台计算机上网查找教学资料、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敖城中心小学的上网方式为ADSL 宽带接入。校内仅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按农远模式二配备。
  永阳中心小学拥有一个机房,由于购置时间较早,仅小部分机器运转正常,现作为各年级教师备课使用。上网方式为宽带接入。
  桐坪中心小学拥有一个机房,虽然购置时间较早,但维护得当,十几台机器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但仅作为教师日常工作、备课使用,学生没有上机操作的机会。上网方式为宽带接入。
  而另外三个教学点的设备配置就显得更为寒酸!各校仅有一台电视机、一台影碟机,按农远模式一置备。所有学生均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就我们所掌握的数据来看,估计当地教师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在与项目校领导、教师的座谈中,也验证了我们的猜测。由于各校机器有限,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的唯一途径就是利用农远模式二所配备的多媒体教室,但也经常因为“人满为患”而数周才能排上一节课。而教师获取课程资源的唯一途径就是一台连接外网的计算机。
  值得庆幸的是,教师普遍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对信息技术能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也很认可。绝大多数教师都参加过“农远”、县里组织的信息技能培训,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Excel等软件普遍都会应用,部分教师会使用Flash等软件,少部分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学博客。
  
  ● “站在同一起跑线”——问题与希望同在
  
  教师们对ICT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感到既新奇又困惑,在与我们的交流中又时刻表现出他们的睿智与敏锐的洞察力。
  教师们认为,自ICT在教育中出现以来,教育体系中的知识、学科、知识获取方式和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角色也需要有所变化。在ICT环境中,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让教师的行为呈现了多样性。教师既可在真实的学校中、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网络对话不仅是语意层面的交流,更是双方自我意义的重构。正是这种重构体现了对话双方的协同发展。对话是学习者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实世界中师生间面对面的对话真实亲切,双方能很快感知彼此的感受,因此这样的交流易激发情感或思想,但又易扼制,因为受到交流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因素、教师的交流技巧与师生的性格等主观因素制约。借助网络的交流没有面对面对话的亲切感,但是它不受时空限制,它的虚拟性又为对话奠定了平等与开放的基础。由于网站具有上传功能,学生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承受者,同时也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与开发者。
  
  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一些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如何把传统教学与ICT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
  ◇网络平台是ICT教学环境的核心,但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以完成网站的制作工作,怎么解决?
  ◇在ICT的开放授课环境下,“收”、“放”的度如何把握?
  ◇如何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
  ◇如何开展学生的网上交流、学习?
  ◇在ICT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
其他文献
“确实有过接洽,不过主要是意向性的,还没有签署正式协议.”3月26日,处于购并信息之中的方兴科技(14.33,0.29,2.07%)(600552.SH)董秘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在弱酸性染浴中测试了C.I.分散红60及其改良品种(C.I.分散红127、146及191)对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C.I.分散红127、146的提升力优于C.I.分散红60,C.I.分散红191的提
1930 年代周作人思想处于激烈变动的时期, 他写了大量抄书体散文. 由此他被人讥讽为“文抄公”,但他对自己的这些文章很是看重,在“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致鲍耀明”中说过
期刊
期刊
1.水霉病该病因鱼体受伤霉菌感染所致.肉眼可见受伤处生有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病鱼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消瘦而死.rn
2.6 Oko-Tex标准100标志的类型rnOko-Tex标准100在附录3中明确规定了标志的式样和应记述的内容.rn
当我们的目光触及那些纯真无邪的笑脸、切身感受地域的偏僻阻碍孩子们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变革、亲眼目睹“2000∶1”这一骇人的调研结果……  你的心,是否也和我一样在颤抖?!    众所周知,教育发展不均衡,是中国义务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和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切实关注城乡教育水平的真实差异。本期专题中,我们从在偏远地区开展的一项与移动学习相关的项目调研入手,让读者从感性角度了解这种学习方式对
RFID(射频识别)系统能够在复杂的多步骤供应网络中跟踪产品的供应情况,是一种理想的供应链管理(SCM)解决方案,因而会使众多的行业受益匪浅.本文讨论了RFID解决方案在简化食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