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徒——“土泥”的手工布包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秋天,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终将被写入史册的展览——“与古为徒”。美术馆邀请了10位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让他们从中国馆馆藏精品中各自挑选一幅古画,并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展览的目的在于将古典“活化”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意义。在开展的研讨会上,策展人盛昊解释说,展览叫作“与古为徒”,而“徒”并非指“学徒”,更多地应该理解为“朋友”。
  这场三年前在世界另一端的艺术盛宴触及了我们现在讨论手工时不可规避的话题——传统与传承,因为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难免要跨过许多时代的沟壑和门槛。有些人视传统为至高不可破的黄金律,有些人则不堪重负决意另辟蹊径,而盛昊对传统的理解无疑为我们的纠结挣扎提出了中庸而实用的建议——“与古”而非“从古”,交的是朋友,不是跪地拜师。


  既然是交朋友,就要彼此交流,彼此滋养。
  手工布艺品牌“土泥”是和传统交朋友交得比较顺畅的。运用民间织染工艺,从传统纹样中汲取元素并进行抽象化的视觉处理;设计上坚守对当代生活使用需求的考量,并追求简约大气的审美方向。除了在产品中让传统走入现代,更通过与民间手艺人的亲密合作,协助他们将古法古作领入商业体系的操作模式。“土泥”不仅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更像泥土一样在滋养着传统的生长。
  “土泥”的设计师及创始人盖宏睿在拍摄纪录片的三年中,接触到了中国各地许多的民间手艺人,不仅深受启发,手工也让她顿感安宁。但与此同时,她也亲眼目睹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之间,无论是设计、实用性还是运作模式的断层。怀着对手工艺的热情和为传统做点什么的期许,“土泥”诞 生了。
  早期的阵营之一是山西丁村。这里不仅有着明清传承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更有着丰富的织、染、绣、缝等民间工艺。然而,十几年前,这里的现状并不好,妇女们农闲时就打打牌消遣,手里的功夫渐渐生疏了。于是“土泥”就带着她们一起慢慢重操旧业,给出一些图案让妇女们绣,后来还把她们带到北京的工作室,进行缝纫等技术培训,了解“土泥”的设计思路、制作要求。原本走向荒废的好手艺,就这样在心比心的交流和耐心诚恳的培养下,又枝繁叶茂了。


  “土泥”的面料多采用传统织染工艺。用传统织布机手工织成的面料,因密实度不一而质感极强,触摸起来温暖而有节奏,不似工业面料整齐划一的冰冷。使用的染料,依据需求选择瑞士进口的植物提取染料,或纯天然的植物染。在将化学添加的成分降至最低的同时,前者可以染出丰富的色谱,而后者染出的颜色更加厚重,且在与空气和阳光的接触过程中,颜色会转化得更加温润耐看——这是传统织物染的魅力所在,颜色随着时间的流淌而越发自然。至于纹样的印染,“土泥”多采用刮浆染、拔染等传统工艺。例如,刮浆染是将黄豆粉与石灰调和后作为防染剂,刮在覆盖了桐油刻花纸板的布面上,待豆浆干燥后入染缸,最终涂有豆浆的部分便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呈现刻板上的纹样。因豆浆干燥后在移动过程中会产生裂纹使染料浸入,染出的纹样上也会隐约浮现裂纹图案,为精致的人工雕花增添些许自然的动态。
  不仅民间的织染工艺赋予了“土泥”的布包素雅古朴的气质,纹样的设计灵感也往往源于传统。例如,设计师从大汶口出土的彩陶中提取几何纹样,并进行重复地排列处理后用于蓝染,将其演变成富有现代感的抽象“印花”。“土泥”使用的纹样素材来源广泛,从汉代青铜器上的凤纹到宋代数学典籍中的几何图案,从吐鲁番出土服饰上的唐瑞锦纹到明清的锦鲤图案……“土泥”不满足于简单地提取和复刻,而会对传统纹样进行重复排列、简化、几何化、平面化等处理,通过设计填补传统图案与现代审美之间的空缺,使古老的纹饰带上了简约抽象的现代气息。
  如果说纹样的处理是设计师对传统素材与现代审美的缝合,将古老的染织技法和视觉元素运用在极为当代的实用性物件上,则是审美与功能的良好嫁接。“土泥”的布包可以说是都市人的贴心小棉袄,外观虽简单古朴,内置的手机袋、零钱袋、水杯格挡则为现代人各种配件的携带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土泥”还将各种手织面料制成电脑包、餐垫、靠枕套等实用品,让传统的工艺服务于当代生活,这无疑是贴心、接地气儿的产品,也是传统与现代通过实用性的完美对接。


  回到丁村,“土泥”开始的地方,10年前被慵懒搁置的老手艺如今已经演变成了自主运作的小工坊。这十几年,是“土泥”与当地手艺人共同成长的十几年。“土泥”不仅将现代的设计和工艺传递给了当地的手艺人,也协助他们建立了可持久发展的商业模式。如今,妇女们不仅学会了自己配色做纹案,丁村的工坊也可以独立地运营管理,承接国内国外的制作订单。成功的商业和管理模式无疑是传统手工艺最需要的土壤之一,而“土泥”也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在一段采访中,“土泥”的设计师一再强调与手艺人的合作是要朝夕共处、将心比心地交流,才能理解他们所携带的传统、文化和工艺。这正如“与古为徒”的策展人盛昊所阐述的观点,“与”便是相处,“徒”即为朋友。传统其实就在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里面,好好做朋友,也就是传承了。
其他文献
一尚门是位于广州天河的创意生活体验馆,馆内有众多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以及家居生活体验区。本期一尚门带来了洛可可风格的穿搭法则。  看过《下妻物语》吗?只有一片片无垠田野的地方,有一位龙崎桃子同学,每天坚持穿没有人能看懂的洛可可服装。这样的人,心中的潮流定义,无须他人解读。 洛可可风需要勇气,简单的怪诞意味,还是可以在一尚门搭配出来。古怪的娃娃腿上装,配上全是娃娃头的假领子,别上娃娃头胸针,满满地呈
期刊
成都的SJS华人设计师集成店,拥有100多位华人设计师,都说成都的女孩子既漂亮又懂得穿搭,这一次山城里的SJS带来了金融女孩的时尚搭配。  成都的女生性格里带着和这个城市一样的火辣劲,不管对生活还是对工作都有一股子冲劲,成都的女孩也追求时尚,热爱奢侈品,在这里你会看到和一线城市一样的时尚感觉。Powerful Lady在初秋会选择有质感的长裙搭配奢华的配饰,处处显示出独立有力量的新女性风格。  几
期刊
南京的秋天,满城梧桐树叶,落成街边幽谧的小道。一砖一瓦一人一景,都使人流连停驻。在文化底蕴浓厚的南京,穿出文静气质又低调是女孩们所追求的秋日搭配。  来到10月的南京,只需换上轻薄而保暖的羊毛真丝外套,既保暖又不会显得厚重,柔和的粉色搭配同样高级材质的羊毛裙,裙襟剪裁简练别致,显得气质沉静,带着一丝复古的味道。而同色羊毛粗跟靴与之呼应,强调舒适性的同时,亦将时髦而低调的高贵感延伸至足底,粗跟短靴不
期刊
Factory-5原本由五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死飞玩家所创立,如今,只剩下Drew、Jeff 和 Tyler三位了。  Drew的家乡在伦敦,后来从事金融分析工作扎根在了上海。Tyler则来自加拿大,他创办了本国内第一本关于Fixed Gear的杂志——《48X15》。最后一位Jeff则是一名华裔美国人,他与Drew、Tyler也正是通过Fixed Gear而结识。Factory-5试图推广正确的Fi
期刊
马年刚到的时候,我就在考虑推出一些以卡通马为主题的产品。微信添加好友时需要“扫一扫”二维码,这给了我以类似的抽象方式去塑造马形象的灵感。一开始本来打算将卡通马的平面形象命名为“二维马”,但深入结合到马本身的形象,以“条形马”作主题,配合长长的身体和游离的目光,在视觉上会更加有趣,因此就选定了这个形象。  虽然各位“条形马”的神情看上去略显“呆滞”,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是既充满活力又乐于助人的。以
期刊
张恬十多岁就开始在英国读书,现在的她依然记得刚到伦敦时不安的心情。2013年7月,她从伦敦时尚学院毕业,转眼十多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在这个过程中的体会和成长,也成为了张恬毕业设计——“Reborn”的灵感。  小时候听过“凤凰浴火重生”的故事,让张恬印象深刻:“烈火对于凤凰的考验,就像生活中的困境对于人的考验,如果你能很好的面对,并克服它,收获的会是渐丰的羽翼和不断成熟的自己。”此外,故事里描述重生
期刊
今天从信箱里收到一张明信片,是一位刚刚见过面的朋友在一个月前从巴黎寄来的。明信片上写了一些祝福并期待马上在巴黎见。想想真好笑,我们已经如期在巴黎见面,在上海又再次相聚,可是明信片才刚刚被发现。本来对寄明信片这事我就特别不感冒,觉得很矫情。但拿到手上又分明感觉到那份牵挂与温暖。  记得以前问过很多朋友,穿我的衣服什么感觉?很多人的评价里都说到“温暖”这个词,难怪我的冬装设计比夏装受欢迎,原来是温度问
期刊
终于,迎来了品牌的第十年。在这个本应该大张旗鼓开派对庆祝的日子里,我却选择用安静的方式迎接我服装事业十周年的到来。  没有香槟,没有过分激动,以及和好友共享喜悦感慨的气氛,有的却是十年后的思考与感悟,仿佛人生又重回到了新的分岔路口,开始了新的篇章。  新品牌推出后,有一些很引人深思的评价,在我开始实装主义设计路线之后才发现,有很多人又开始怀念和召唤Lu Kun性感与张扬的风格。这样的反馈,让我既很
期刊
制作自行车需要有一种工匠精神,做自行车的修理工具同样如此,从设计到选料,工艺再到包装、生产,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特别精细,不能出现一点差错。一个具有设计感和品质的产品,是值得大家尊敬的。  Brooks抛开车座打造骑车人的梦想工具包MT21  别以为Brooks只会做车座什么的,像这款MT21差不多就是一个骑车人的梦想工具包。它就像个万能包似的,又或者有着哆啦A梦口袋的若干功能——它有7个内六角扳
期刊
这世界上有一种生物叫作“八八巴巴爸爸”,阿科这么对他的女儿说。  刚开始遇到阿科是在2012年年底,为当时一个叫作“知觉运动” 的项目去采访。阿科预算快,信息量大,当时他正在做一个叫作“新物种图鉴”的项目,大致的想法是把很多物种的个性,功能用途全部颠覆,重新绘成图片。比如,有能治疗感冒的飞虫,有依靠向人类吸取睡眠素而生长的向眠葵威威所有的想法怪异但却会让人一惊,觉得那些物种仿佛真的存在。  对于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