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最佳董事 单伟建梅开二度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m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由:连续两年在两个慈善榜上名列第一
  6月17日,深发展召开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关于《提名单伟建为公司董事候选人的议案》。至此,单伟建在深发展的并购战中梅开二度。
  在新桥投资(Newbridge Capital)收购深发展的过程中,单伟建是个传奇人物。在新桥官方网站上,单是驻香港执行合伙人,也是新桥投资董事总经理,但他却不愿被人称做“单总”。
  单伟建毕业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赴美留学,获旧金山大学MB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与博士学位,之后就职于世界银行等机构,曾在沃顿商学院当教授。1993年,单伟建出任JP摩根董事总经理。
  在第一轮谈判中,单伟建任新桥投资方首席谈判代表。2002年9月底,单亲率新桥投资8位专家组成收购过渡期管委会,入主深发展。成就首例外资收购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参见本刊4月号“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过程” )。随后,因与中方四家国有股东发生摩擦,谈判破裂,深发展董事会宣布撤销管委会,单伟建出局。
  此后半年,双方诉讼不断,恶语相向,两败俱伤。
  2004年,情况开始峰回路转,在银监会推动和李嘉诚的斡旋下,双方各退一步。由电讯盈科的李泽楷出面虚晃一枪,李先组成投资团前来竞购深发展,并在最后关头滑步让位,令排位其后的新桥得偿夙愿。5月31日,双方宣布完成收购。
  尽管单伟建未能进入新董事会,但在新行长韦杰夫背后,单伟建一直在扮演重要角色。深发展一位资深人士称,2005年初以来,经常看到单出入行长室,参与授信管理、财务管理等项决策。
  据《中国证券报》透露,2005年春节后复市的第一天。中国银监会有关领导在深圳就深发展有关事宜单独会见了单伟建。此后,单伟建开始在深发展公开露面,并主持召开一些重要会议。
  4月,深发展一度停牌,其后股价重挫,缘于该行一项15亿元不良贷款。单伟建表示,新桥增加了深发展的坏账准备金, “我不会每天都盯着股市,股价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和取得的进步没关系。”
  年报显示:截至2004年底,深发展不良贷款率为11.41%,高于上一年的8.49%;同时,资本充足率从上年同期的6.96%降至了危险的2.3%,大大低于8%的最低监管要求。
  单伟建即将正位。但他面对的可能是比人事争夺更为艰难的事业。
  单伟建第一次从深发展出局后,曾写过一篇流传颇广的文章:《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悖论》。此次重返深发展,不知道单是不是带来了解决中国金融“悖论”的处方。
其他文献
乍听《现代经济辞典》,想必非常专业!有人突发奇想,将辞典编成一部素质教育的科普读物,却是不多见的创举。  素质教育是初级教育,中国老板们怎么会接受?你说中国第一、二代老板们的成功,往往依靠偶然机遇、政策因素或者在市场化规则之前的间隙,但是他们不承认。那理直气壮的拍胸声不时传来:“爷们并不知道那么多,不也成为了富豪么?!”  于是,天南地北海吹一番,忽悠起来没了边,这就叫做“财大气粗”。奇怪乎!竟然
期刊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以下简称“评议”)。这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究的报告直截了当地指出,进行至今的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从目前披露的近两万字评议摘要来看,报告高度评价了计划经济时期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严厉抨击了现行的市场化导向的医疗体制;并指出,现行的基于个人收入水平和缴费能力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过小,且违背了公共
期刊
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  中国的强大,是以依靠外资为主,还是着力培养自己的民族产业?  简单来讲,世界级企业就是一个全球的规模+国际化经营+核心的技术能力。中国企业在整个发展历程当中如何在未来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也是中国企业正面对的挑战。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在全球的经济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也必须要面临全球产业的竞争。在中国完全加入WTO以前,中国的市场还
期刊
理由:带领华为科技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4月11日最新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5年度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中国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榜上有名。《时代》周刊的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分为五大类,其中包括“领导人和革命者”、“建设者和巨子”、“科学家和思想家”、“英雄和偶像”以及“艺术家和演艺明星”。每一类都评选出20名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年度人物。在此次评选中,除任正非
期刊
理由: 独董不独 拖累上市公司  3月29日,西北化工(000791,SZ)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告称: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对外担保等方面存在产生较大金额的或有损失,将直接导致公司2004年业绩由扭亏变为出现大幅度亏损。  4月12日,上海证券报以《独董违规拖累西北化工》为题,对西北化工及其子公司为与该公司独立董事吴昌侠关联的公司提供担保、委托贷款及委托理财进行了报道。当日,西北化工被深交所临时停牌
期刊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需要什么样的视野?  商学院MBA教科书上有着许多标准的答案。《董事会》本期试图探求这个答案,但其路径来自于实践。  无疑,全球化是所有大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即时地、大规模地跨国界流动的环境下,“独善其身”式的企业高管已经落伍了。全球化下的企业高管,必须守住本土,拓展区域,综观全球。能源的供应、金融的流动、信息的安全……远在天边的
期刊
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鸿沟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几乎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定律。应当说,中国的发展是“成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20世纪世界经济的奇迹:GDP由1980年的4514亿元上升为2004年的近136500亿元,年均增长达9%以上,国家综合国力迈入国际六强行列;国际贸易额由1980年的380亿美元增
期刊
在当今风云多变的经济世界,是CEO的权力在退化?还是一个人难以堪当此重任?  我们需要的是摆脱帝王般绝对权力的CEO,是与董事会以新的富有活力的关系通力合作的CEO,是能为他或她的全体属下寻找到释放他们潜在创造力途径的CEO。  编者按:世界范围的公司治理危机,其事件的中心不约而同地指向CEO。他们或被撤换或被追究责任,不禁让人们思考,什么样的CEO才能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堪当掌门人的重任?这里选编
期刊
股东必须站出来,捍卫公司未来的健康发展和自身利益。  行政管理层必须认识到,积极和坦率的回应是极端重要的。在公司发展的一致性上,股东应当给予管理层及时的指正、警告和适度的理解。  现在的企业老总们都非常诚心地希望,企业问题的解决能促进运作效率的提高,未来一年的费用计划能让人欢欣鼓舞,当然,薪酬能高则再高些,监管最好再宽松一些。可是,在公司的竞争地位、名声和股价日渐没落的当口,仍旧从容行事的经理们,
期刊
公司治理并不能确保每一个股东能有更好的收益,也不意味着董事必须服从更严厉的审查,但它是一个主要的转变方向。  我们正在见证一种转型:股东价值准则——公司治理模式的改变。它所代表的思想理论是股东行使他们权力不仅作为市场的代表,还要作为社会的总体代理人。  讨公司到底为谁而设这一问题已经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主要有两种观点:  前者认为公司的目标是增进其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人们称之为股东优先理论(shar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