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永远死磕的宿命对手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只研究了极小部分
  
  2008年,美国好莱坞电影《天外来菌》让人们看到了细菌的可怕。影片中,这种致命病菌的名字叫阿修罗菌,被核弹攻击后,它就变异了,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变异能力,能通过空气和各种动物,甚至水源传播,人类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回想起这部电影描述的情景,人们不禁会问,细菌究竟是什么?
  细菌形态各异,无处不在。科学家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种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要想数清楚这个世界上的细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且个体非常小。世界上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中,或与其他生物共生。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细菌的种类虽然如此之多,但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只占其中的小部分。
  
  人类身边强大的细菌军团
  
  一根筷子上可能有700种细菌;每只脏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即使是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亦有3 200个细菌;在抽查的700张人民币中,竟有440张检出大肠杆菌……
  外科医生的双手在做手术之前,会反复仔细刷洗并用消毒剂严格消毒,然后才戴上无菌手套做手术。而手术结束后,在摘下的手套内积存的汗液中,却找到大量的细菌,其种类和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医生的双手虽然经过刷洗、消毒,但隐藏在汗腺、皮脂腺等皮肤深处的细菌却很难除去。随着排汗和皮脂的分泌,它们会不断跑到皮肤表面且不停地繁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哪怕只有10个细菌,3个小时后,就会变成5 000~40 000个。
  当然,细菌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不致病的。很多细菌都是在深海里、高山上和地下,和人“碰面”的机会几乎没有。即便这些细菌能“重见天日”,也会因不适应生存环境而灭亡。
  由于细菌无处不在,而人体又不可避免地要与外部环境频繁接触,因而会沾染上各种细菌,其中不乏具有强大致病力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但很多细菌也是对人体有利的,如发酵用的酵母菌、肠道益生菌等。
  
  细菌比病毒要好对付得多
  
  在普通人眼里,细菌和病毒往往都是致病的主要元凶。但在流行病学专家的眼里,细菌和病毒是截然不同的有机体,通俗地说,就是“出身不同”。细菌是真正有生命的,而病毒自己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己完成新陈代谢和繁殖,必须有个“寄宿”细胞才能够进行复制。
  从2003年的SARS到2009年的H1N1,这些可怕的病毒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恐慌。这一次的“超级细菌”也让人们吓出了冷汗。病毒的传染性很强,让人防不胜防,比如一个人得了甲流,他的一个喷嚏就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不过,细菌要“温和”得多,如皮肤破了伤口化脓,但伤口不会传染给其他人。
  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体中增殖,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由于病毒没有自己的生长代谢系统,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的细胞中,依赖他人的代谢系统,也因为如此,目前抗病毒的特殊药物不多。但对于细菌,人类早已有抗菌素对付它。
  
  “超级细菌”名号几易其主
  
  日本东京帝京大学附属医院自2009年起至2010年9月3日,共有46名住院患者感染耐药性不动杆菌,其中27人死亡。至于这46人是如何感染上这类“超级细菌”的,目前原因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抗生素诞生之初曾是杀菌的神奇武器,但细菌也逐渐进化出抗药性,近年来屡屡出现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据介绍,在日本发现的“超级细菌”抗药性极强,几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由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对付“超级细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
  何为“超级细菌”?准确地说,只要是广泛耐药的细菌,都可以称为超级细菌,NDM-1细菌只是它们中的一种。曾经被戴上“超级细菌”高帽的,还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SA曾一度在美国蔓延,每年约有9万多人严重感染这一细菌,每年因感染MRSA的死亡病例甚至超过艾滋病。耐药菌造成的死亡,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医院内发生。
  感染上“超级细菌”是不是就无药可救?理论上,“超级细菌”潜在的耐药性还是可怕的。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除了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敏感度稍微高一些外,对其他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几乎都不敏感。不过,“超级细菌”其实没那么可怕,人们也不必过分恐慌。细菌即便再超级,也不会像病毒那样传染。而且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在自然界中,也并不真的存在什么都不怕的超级细菌。人类在和细菌博弈的过程中,总会保持一种平衡。对待细菌,人类通常会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强悍作风,总有办法对付。不过,也并不能排除外星中“超级细菌”存在的可能。也许哪一天,外来生命的细菌和影片《天外来菌》中描写的一样,真的会让人类束手无策。
其他文献
尊敬的《党建》杂志社全体同志:  你们好!  2013年8月18日,你们来村里调研,观看我们演出,鼓励我们。评剧团全体人员表示深深感谢!  潘家峪评剧团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了。每年秋收过后大家就不计报酬自觉排练,过年时从初一演到十五。1941年腊月,评剧团安排二十九搭台做演出准备,结果二十八发生了大惨案。惨案后,潘树才组织幸存者把评剧团延续至今。  几十年来,评剧团在简陋的条件下,排练了一大批传
继球果植物之后,是植物种类丰富的时代。
“萨德”系统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主力,其X波段AN/TPY-2火控雷达探测距离远、精度高,可前沿部署,用于探测上升段未出大气层的中程弹道导弹。美国试图将该雷达部署于世界各地以对他国弹道导弹发射进行监视。目前美国已经在日本、以色列和土耳其等地部署了该雷达。鉴于2016年初朝鲜连续进行核试验和火箭发射,美韩多次协商欲将该雷达部署于韩国,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其主要性能参数及威力进行详细介绍。
正如远古的人类渴望飞上高高的云霄,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也是人类热盼了解的神秘王国。今天我们已经懂得人要潜入水下,必须有可靠的生命保障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供氧设备和压力防护。古人很早就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在13世纪法国的一部名为《亚历山大历史》的著作中,就描述了亚历山大大帝乘坐玻璃圆筒进行的一次水下冒险。但是这种试验都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人类要真正拥有潜水设备,还需要漫长的探索。  现在我们知道,物体
机器人能看懂信息    2011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德国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机器人AlIA,身高170厘米,全身共有22个关节,还配备了一个3D摄影机和2个激光扫描仪,并通过底部的6个全向轮移动。手臂质量为5.5千克,可以抓起8千克左右的物体。AlIA最大特点是安装了语意产品记忆系统,能够读取和记录接触物体的相关信息,并自动完成处理动作。其未来的应用包含了生产在线的组装、卖场
Nick Woodman是GoPro的创始人兼CEO GoPro是成立于美国的可穿戴式相机品牌。 Yi-YiMagazine W-Nick Woodman  社交短视频的风靡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视频内容的生产者,相机硬件厂商也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营销模式。在GoPro的CEO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看来,拍摄图像的真正魅力在于用图像激发人們积极的生活心态,因此拍视频不再仅仅是专业摄影人
生理学或医学奖:试管人生    受精卵在玻璃容器的液体中逐渐长大,直到有一天“羽翼丰满”,砸碎玻璃罩跑了出来,这是我们经常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情节。实际上,类似的培养工程已被人们所接受,那就是试管婴儿技术。简单来说,这种技术就是在体外将卵子受精,3~4天发育成最初的胚胎后,再植八子宫继续发育成胎儿。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体外受精繁殖到体内
观察新鲜事,摆脱无聊感    小米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初二的男生,成绩中等。可是,我总感觉自己似乎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上课或者上自习的时候,我经常为其他事情忧心忡忡;闲下来的时候,又不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大多数时间都有一种无所事事的感觉。以前我挺喜欢看电视的,现在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千篇一律的情节,我又觉得非常没意思。只有上网打游戏还能激发我一点激情,离开了虚拟的游戏,我又找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事
  
夏花还未开败,秋叶已经红透。秋天,是巴黎色彩斑谰的季节。而雨后湿滑的石子路,小酒馆中昏黄而温暖的灯光,符合所有期待浪漫的人们关于巴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