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迈向新征程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红冈在查看村里的葡萄长势

  八月的辽西大地,草木葱茏,瓜果飘香。8月15日,记者时隔三年再次来到锦州市义县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采访驻村第一书记李红冈。2017年7月,在出色地完成了五台沟村的脱贫任务后,李红冈结束了驻村工作,调任辽宁省扶贫办督查考核处处长。今年5月,李红冈再次响应上级号召,重返五台沟村驻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带领村民阔步迈向新征程。
  挂满沉甸甸果实的葡萄园,忙于完成订单的服装加工厂,长势喜人的谷物杂粮,满怀丰收喜悦的村民……记者在村里一路走,一路采访,所见所闻,感受最多的是这个辽西偏远的小山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果说四年前李红冈唤醒了这个沉睡多年的小村庄,通过抓党建、改村貌、强产业,带领村民摘掉了贫困帽子,那么,现在的五台沟村则是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麻将王———秧歌王———葡萄王


  “今年我家这8亩地葡萄又丰收了,至少能产3万斤葡萄,收入在6万元左右,葡萄园里间种的蔬菜已经卖了6000多元,其他地块的玉米也能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农闲时打零工挣了4000多元,加在一起,今年我家总收入有7万多元。”正在葡萄园里干活的崔春和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着自家的收入账。
  崔春和,曾因其创造过三天三夜不下麻将桌的纪录而被村民称为“麻将王”。2014年,李红冈驻村以后,为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成立了秧歌队,因为秧歌扭得好,崔春和又成了秧歌队长,被村民称为“秧歌王”。
  相较于“麻将王”“秧歌王”,崔春和更喜欢现在的名号———“葡萄王”。
  早在2007年,崔春和就在自家的土地上种过葡萄,凭借聪明好学的劲头,2010年,葡萄终于到了丰产期,满怀希望的他以为能挣钱了,可严重旱情彻底打碎了崔春和的梦想。眼看着一架架葡萄晒干了秧,崔春和这个七尺男儿欲哭无泪。没办法,葡萄秧只能刨掉,下一年继续种植靠天说了算的玉米。或许是对好日子失去了信心,崔春和干脆钻进了麻将社,连家都不管了。
  李红冈的到来,让崔春和重燃了生活的希望。2014年,李红冈第一次驻村以后,带领村民打了38口井,协调电力部门把电线接到了大田里。在李红冈的劝说下,崔春和走下麻将桌,又走进了葡萄园,开始再创业。有水有电,天再旱,崔春和也不怕了。全村30个葡萄种植户中,他家的葡萄长得最好,“葡萄王”名不虚传。
  生产问题解决了,那怎样才能在这有限的土地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呢?自今年5月份再次驻村以来,李红冈多方考察联系,邀请沈阳供销快线相关人员到村里考察,希望他们对村里的杂粮、水果和鸡蛋等农产品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村民收入水平。针对五台沟村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李红冈认为,必须探索以商养农的路子,为此,李红冈积极与河北乐亭县坤越饲料有限公司开展洽谈,拟引进投资1.1亿元、年产4万吨的单一性动物饲料项目,如果洽谈成功,项目将落地于锦州市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其收益的一部分用于五台沟村的建设发展。想必到那时,五台沟乡村振兴的脚步会越走越快。

妇女能顶半边天


  “在我们服装厂上班的姐妹们,一个月多的能挣到3800元,少的也能挣到2000元,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经济独立,我们在家庭的地位也提高了,多亏李书记帮我们建了服装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位于五台沟村文化广场附近的连心服装厂生产车间里,工厂负责人董新满怀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服装厂的情况。
  董新今年44岁,是五台沟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从2016年8月服装厂建成投产之后,就一直在工厂上班,负责考勤、培训、质检等工作。别看现在干得有模有样,进厂之前的董新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跟村里其他妇女想的一样,她们都认为,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外出打工挣钱是男人的事,女人在家做饭、带孩子就行了,收入少就少吃点儿少花点儿。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村里妇女聚在一起就聊东家长西家短,引发了不少矛盾。
  为了让村里的妇女有事做,2016年上半年,李红冈为村里引进了一个服装厂项目。只要有些缝纫基础的妇女,免费参加技术培训合格后即可上岗,计件取酬。然而,厂房建了,设备安装了,开工不久,李红冈的满腔热情就被泼了一盆冷水。由于技术不熟练,初期报名的妇女每天也就挣一二十元,算下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元,很多人觉得这几百元钱从哪里都能省出来,不值得挨累。其实,不适应的原因,是她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纪律观念,难以忍受工厂每天的打卡考勤和各项规章制度。好多人干了几天就回家不干了。没办法,李红冈带领村干部反复做她们的思想工作,跟她们讲道理讲前景:“咱村十年九旱,靠农业、靠老天吃饭,日子是富不起来的。你们现在挣得少是暂时的,等技术熟练了,工资就涨上来了。”经过动员,董新等一批妇女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效率提高,工资成倍地涨上来了。看着姐妹们挣到了钱,其他妇女也开始动心。一开始坚决反对的村民也主动找到李红冈,要到工厂上班。
  生产车间里,从20多岁的小媳妇到64岁的老婆婆,以劳动为荣,比学赶超,其乐融融。下班回家,多年没碰过灶台的丈夫也给她们做饭了,家庭生活和和美美。
  在李红冈看来,提高村民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驻村以来,李红冈只要一有机会,就跟村民讲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好处,鼓励村民“脱贫不是目的,致富才是根本”。现在,村民逐渐改变了过去“宁肯少吃不愿多干”和小富即安的观念,人人都想着靠劳动挣钱,家家都争当富户,奔小康的劲头十足。

把五台沟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今年5月初,当李红冈再次来到五台沟村驻村的时候,正赶上母亲节,本来想着按照惯例张罗一下,没想到,村干部已经做在了前头,不用李红冈张罗,他们把全村各家各户的老母亲请到村部,包餃子,炖大锅菜,发纪念品,按照李红冈上次驻村时的模式,一样不少。
  再次驻村三个月以来,李红冈发现,尽管已经离开村里接近一年的时间,但村民对遵守村规民约已经形成自觉:除了结婚和老人去世,其他事情没有大操大办的;每天晚上在文化广场上扭完秧歌,村民轮流讲解“二十四孝”故事,“孝敬父母不能等”的观念已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婆媳和睦相处,就连几岁的孩子都知道给爷爷奶奶洗脚……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李红冈颇感欣慰。
  村委会主任董杰丰说:“跟着李书记,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不图回报地付出,现在,我们村党支部的凝聚力特别强,我们会用行动把李书记这种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在李书记的带领下,奔向更加富裕的生活!”
  “虽然2017年我已经结束了驻村工作,但我的心始终没离开过这里,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这个小山村。再次驻村,我会继续尽我所能,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继续发展好村里的杂粮合作社、葡萄合作社、溜达鸡合作社、服装加工厂、光伏产业、旅游山庄等项目,把五台沟村建设得越来越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李红冈与五台沟村民正信心满满,阔步前进。
其他文献
周日6点,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镶嵌在营口市政府大楼外墙上方的国徽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一个步伐稳健、着装整洁的身影走进了市政府大厅。休息日这么早就有人来加班,执勤人员却并未感到诧异,热情地迎上前去打招呼:“来了啊,徐书记!”  这位被称作“徐书记”的人,就是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徐田方。军旅出身的他,早已养成了几近严苛的作息规律和工作作风。早上六七点钟到单位上班,晚上七八点钟下班,对
期刊
省直机关工委、省(中)直各部门党组(党委)及机关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站在机关党建服务中心、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党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其作为全年机关党建重点工作,着力加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加强组织领导和谋划,指导推进工作落实  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郭辉全
期刊
今年年初以来,西丰县注重在提升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让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履好职尽好责有作为,确保真正“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定职责、强培训,提升第一书记工作能力。明确工作职责。把加強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第一书记的重要任务,把宣传党的政策、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作为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强化业务培训。
期刊
从26年前穿上警服的那天起,他就像一颗恒星一样,始终在大连公安监管战线上摸爬滚打,先后获得辽宁省公安厅“全省公安监管爱岗敬业标兵”、大连市政法委“党员执法为民先锋岗”、大连市公安局“‘十百千’岗位能手”、大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优秀科所队长”及金州分局“执法为民标兵”“忠诚奉献、实干担当先进典型”等荣誉。  他就是大连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沈良胜。26载春华秋实,从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子到华发早生的中年
期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并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要求:“要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党风正、人心顺、事业兴。扎实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只有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才会带动辽宁一步一个脚印,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本期沙龙,我们就“以怎样的新作风新风貌扎实推进辽宁振兴”展开研讨。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
期刊
近日,浙江省龙泉市原市长季柏林的司机章作东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的判决书被媒体披露后引发舆论关注。判决书显示,身为司机的章作东比市长本人还多贪了100多万元。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贪腐大案要案,“身边人”涉案比比皆是。领导干部“身边人”利用领导干部手中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党不断推向深入的今天,领导干部如何管好“身边人”,再次成为一个严肃话题。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教育
期刊
近年来,康平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为“引擎”,通过整合资源、示范带动、健全机制等途径,基本消除了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工作落实。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乡镇和村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重要项目,作为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意
期刊
张源源(左)考察养鸡项目  今年4月11日,大连市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动员会召开。紧接着,我所在单位大连市妇联开始动员报名。一开始我有点犹豫:父母年龄大了,自己是个女同志,而且对于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心里没底。后来一想,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工作可以边学边干,于是就报了名。  4月27日清晨,作为大连市首批446名选派干部之一,我站在市委大院里,迎着朝阳聆听了市委主要领导的上岗动员。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
期刊
肖越在查看工业辣椒的长势  2018年3月30日,对沈阳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处处长肖越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来到新民市于家窝堡乡担任乡党委第一副书记。他知道,这一干将是三年,这三年里他必须分秒必争。  于家窝堡乡下辖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1.1万多人。虽然人均耕地面积不少,可当地百姓多年来始终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缺乏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发展意识弱,思想观念
期刊
魏伟(右)在了解村里的蔬菜种植情况  “大爷大娘家一共几口人啊?”“您老两口平时靠什么收入生活?”“家里种了多少地?”……这是2018年6月14日,省国资委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处副处长、派驻西丰县平岗镇担任镇党委第一副书记的魏伟与镇村干部一起到吉祥村曹大叔家进行入户走访的一个镜头。  百姓冷暖挂心间。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作为下派干部,魏伟说自己是“和老百姓同坐一铺热炕头的人”。到曹大叔家走访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