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x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联系实际,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42-02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困扰大学生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意志不坚定。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大量的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对就业产生困惑,对于人生规划没有明确的方向,人际关系也容易紧张,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广泛关注,只有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才能帮助学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才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完成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自卑感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历层次较低,许多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一定的自卑感,这使学生在入学以后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对自己能力上的否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自信心不足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这使学生在与外界进行接触时产生自卑的心理,学生心理极为敏感,受到一点挫折就无法承受,造成情绪上的低落,从而无法安心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业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缺乏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过于复杂,许多学生在刚入学时,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年龄上的差距使得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于缺乏,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无法与周围同学产生共鸣,对自己的想法也找不到人倾诉,缺乏交流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之一,交流上的极度缺乏,使得学生在产生困惑时,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排解,高职学生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或是内心过于自闭,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压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常常存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许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心理预期差距过大,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能力产生否定,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误解,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没有过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过于消极,无法积极投入工作当中,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
  (一)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高职院校学习阶段的学生,其已经具备了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就容易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不仅会使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培养文明举止行为的有效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改革制度,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引进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同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符合国家教育制度的相关规定,不能过分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要在高职院校学生正式踏入社会发展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通过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计划。
  (二)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依然采用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保证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必须要求教师要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能够掌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制度,心理咨询目前已经被社会所广泛认可,但是心理教师由于只专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使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得不到有效的更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普遍没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能依照教材上的内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问题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得不到加强,则很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心理困惑也提供不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三)积极探索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了成人的思考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就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明的举止行为,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及时、有效的了解,因此就必须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可以通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训练的模式,利用角色扮演训练法、心理拓展训练法等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具备开展自我心理辅导的能力。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每日的情绪和想法记录下来,随着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对于从前的想法和情绪进行自我的判断,可以提高对自身的全面了解,另外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倾诉的过程,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也是自我心理激励的过程,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情绪,提高认识,同时增强自信心。
  (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新方式,可以通过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学习小组,学生自愿参加,由心理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心理讨论的工作,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心理调查、研究工作中,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只是一个学习科目,同样也是一种技能。另外,可以通过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每个学生在每学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效的分析与记录,使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完整的变化记录,这不仅可以帮助心理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情绪变化等,同时也为构建高职院校心理教学体系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综上所述,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同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宏.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6):125-128.
  [2]李俊鹏,刘佼,宋美颖,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4,03(3):219-220.
  [3]宗焱,张兴荣,黄通用,等.构筑警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S2):245-248.
  [4]周婷,罗莉.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效性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0):134-135.
  [5]洪岩.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04):104-105.
  [6]常志娟.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3(12):271.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