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回归本位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ranb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国学热”的问题,以前我们也曾做过分析,但主要是围绕央视《百家讲坛》所引发的讨论。但随着举国上下愈演愈烈的“国学”热潮,教育系统也在对“国学”的追逐中,显示出了空前的热情。一波又一波的经典诵读活动,花样繁多的所谓“成童礼”、“开笔礼”,上孔庙,穿古装,读《论语》,背《三字经》,甚至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都加进了“国学”的内容,一时间,真有点让人不知身处何世,人在哪代。是表演,是作秀,还是出于其他的目的,不能不让人心存疑虑。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华夏大地上,当什么事到了成“风”、成“潮”、发“热”的时候,就值得注意和警惕了。本来,通过媒介,传播一下国学知识,弘扬一下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也是应该肯定的。在重振民族精神、重构国民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这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之相适应,在中小学教材中,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和启迪,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不知为什么,有人却突然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认为解决世风日下、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思想迷惘的“灵丹妙药”就是普及和强化所谓的“国学”,在全社会轰轰烈烈地倡导穿古装,读古经,诵古文,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自古以来,饱读诗书之人,既有谦谦君子,也有卑鄙小人;既有忠良之士,也有奸恶之徒。况且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许多被古人所推崇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并不都是正确的,有些东西可能还是有害的。因为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打有那个时代的烙印,特别在民主、法制、自由与平等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理念时,许多过去认为好的东西,也都有重新审视的必要。耐人寻味的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当年面对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时,也是极力想着要“克己复礼”,但他那些不合时宜的主张并未赢得喝彩,而是四处碰壁,以至于想“乘桴浮于海”,倒是他静下心来潜心办学,反而成就了万世之名。所以,我们不能指望用“国学”来解决当下价值取向和行为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不能用形式主义的“复古”活动来倡导“国学”,使我们的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中找不到相应的“对接口”,从而陷入自我迷失的状态。
  也许,各地的学校在做这些事情时有着良好的初衷,真心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些形式,让学生能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事与愿违的是,所有这一切,让人看起来都像是在表演节目,每个学生也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而已,对他们而言,除了好玩之外,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
  这里还有一个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一些表面热热闹闹的东西,往往很难落实到实际当中,最终总会流于形式。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那些贪官污吏们有几个是对党纪国法不熟稔的,他们在台上时讲得何其精彩,但有用吗?没有,还是在不断地“前腐后继”,而在法庭之上的所谓“忏悔”,大多都是骗人的空话和正确的废话。所以,关键不是他知不知道,而是他做与不做。当所有的东西都进入表演的层面,包装的层面,便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从而成为一种符号。现在媒体如此发达,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什么道理都可以讲得透彻得不能再透彻了,但许多时候仍然是道理人人知,做起来不容易。所以,即使“国学”需要推广,需要宣传,也不要“刮风”,不要表演,不要炒作,今天的人也还没有无知到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不明白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而非得听古人怎么说了才能作出判断。我们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思想,但不是为了复古,不是为了让时光倒流,而只是为了借鉴,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对历史的虚无和对现实的虚无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让学生们在既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作“国学”之秀,难道不觉得有点舍本而逐末吗?
   还是让“国学”回到它本来的位置,让学生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他们应该学习的东西,让他们在人性与人本的层面上,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自我的价值,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播撒善的种子,培育爱的情怀,即使他们不知道谁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也会尊老爱幼,也会让爱的阳光温暖别人的。所以,还是让校园静下来吧,只有静下来了,我们才能听到更加美妙的读书声。
其他文献
近年来职业危害颇受医护人员关注,护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尤其感染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感染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危重、化染性强,常伴有生命危险、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料护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尊重可以体现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然而,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人们价值取向与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尊重”具有了多重的选择性,,在尊重与被尊重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指向。简而言之,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晚辈对长辈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之外,被“尊重”者的身份和特征,也会使得受到的“尊重”复杂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所谓“万般皆下品
目的分析HIV合并HCV感染(简称HIV/HCV共感)者肝纤维化与血清CRP、IL-6水平的相关性,探讨肝纤维化对HIV/HCV共感者血清CR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HIV/HCV共感者8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