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苏阶段全身CT检查对严重交通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0861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交通伤是造成青壮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而早期不准确的伤情评估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1,2].目前临床上对严重交通伤患者的救治,基本遵循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的处置原则[3].但是该指南并没有肯定影像学,尤其是全身CT检查(whole - body computed tomography,WBCT)在损伤评估中的价值.近年来,国外研究已发现,多发伤患者在早期复苏阶段行WBCT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清晰、全面和客观的影像学资料,显著降低漏诊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4-7]。

其他文献
胸段食管异物如不及时取出,导致食管穿孔后可形成纵隔、胸腔感染,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全身脓毒血症或大出血死亡.1994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急诊手术治疗胸段食管异物16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了解北京市“120”救治的0~25岁青少年及儿童2004—2009年道路交通事故(RTA)伤情特点,为制订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2004—2009年转运救治的0—25岁青少年及儿童道路交通事故患者性别、年龄、事故发生时间、受伤部位、受伤成员和死亡患者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4—2009年交通伤患者共17232例,院前死亡259例。
期刊
胫骨平台骨折多由膝关节受到内外翻应力结合轴向应力造成,是一种高能量的关节内骨折,多伴有韧带、半月板等膝关节结构的损伤,处理比较困难,常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如创伤性关节炎、膝内外翻畸形及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1].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且难以同时处理关节内损伤,很难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开始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来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2006年6月-2009
期刊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难愈合创面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难愈合创面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糖尿病性溃疡6例,外伤手术后溃疡创面5例,压疮4例.创面清创后使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涂抹创面,每周换药,定期检测创面细菌培养结果,观察肉芽生长情况.待创面情况允许时,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封闭创面.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换药自行愈合,4例经皮瓣转移手术后愈合,8例植皮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或窦道产
2013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评审结果揭晓,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创伤杂志》获得精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15万元/年,2年)。这充分反映出《中华创伤杂志》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编校水平。
期刊
目的 研究创伤致长骨骨折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GF—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4月共收治创伤致四肢长骨骨折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来自同一创伤治疗中心,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2~60岁,平均45.0岁。17例(81%)为闭合性损伤,4例(19%)为开放性损
期刊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Stone等[1]率先提出损伤控制性外科的理念,并明确指出其有效性.Rotondo等[2]回顾性总结22例腹部严重穿透性创伤患者的处理情况,发现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再作进一步处理,其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随后,这一理念逐渐在临床实践中扩展开来,并且将应用范围由创伤处理扩展至非创伤疾病的治疗.目前,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不仅具有明显的
期刊
2010年世界范围内大宗病例统计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仍然维持在30%左右,致残率也很高[1].2011年中国颅脑创伤资料库显示,47所医院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为21.83%.加强重型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效果仍然十分迫切.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期刊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纳美芬(nalmefene hydrochloride,NAL)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TNF-α及NF-κB的变化,探讨NAL对大鼠TBI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法自由落体撞击制作大鼠TBI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TBI+高剂量NAL(腹腔注射,0.2 mg/kg)组(
目的 探讨高龄偏髓Ⅰ型转子间骨折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术后的股骨应力分布,并对比分析长、短假体柄置换后的应力分布差异. 方法 利用螺旋CT对志愿者的右侧股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经Mimics软件和建模软件处理后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偏髓Ⅰ型转子间骨折、长、短柄股骨假体及骨水泥套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长、短柄股骨假体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