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也应“咬”自己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iaohui870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4月2日《新民晚报》A20文娱新闻版,赫赫然头条新闻就是“《‘深负重望’?没这个词啊!》(主题)《咬文嚼字》‘咬’住著名作家池莉》(副题)”。新闻来源是上海的《咬文嚼字》杂志本年度有一项活动,就是专“捉”我国几名一线(著名)作家语言文字上的差错,这次涉及的就是著名女作家池莉在其作品中的几个差错。如“深孚众望”写成“深负重望”,意思就反了;另外把李白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成是杜甫的等等。显然,《咬文嚼字》这样做并没错,其本身已受到某些被“咬”作家的欢迎。估计读者也会乐于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其效应及意义并不错。
  不过,我突然想到,报纸现在这样积极地加以刊登,还配了池莉的肖像照,醒目是醒目了,效果也不错,问题是比起作家在作品中的文字差错,其实读者每天看报,报上的语言文字差错更多,影响也更大,那么报纸是否也应反省一下,“咬”一下发生在自己报上的差错呢?我看也是有必要的。下面试以我近日看报中见到的几例来证明报上的文字差错还是不少的:一、4月3日《人民日报》在《马龙、李平会师决赛》一文中将“压力陡增”写成“压力徒增”;二、4月1日《解放日报》在《朝花》副刊一文中,将《大教育家蔡元培》写成《大教育家蔡云培》;三、3月28日《新民晚报》在《吃饭不要钱》一文中将“粳米”说成是“晚稻碾出的米”,又将“籼米”说成是“早稻碾出的米”(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相悖、有误);四、1月27日上海《报刊文摘》在《大学应“国所以立”》一文中将“西方”写成“西力”……显然,这些差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有些也许是笔误,有些又反映作者对某些事物的一知半解,因此在表达上出了错。由于差错是出在报纸上,所以报纸本身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说明在编辑编稿、看大样或校对组的校对等几个环节上没把关好,否则不致于让差错见报。
   记得过去在报社进修时,曾感觉到报社的校对组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或环节,不少文字上的差错最后常能在这一环节被挡住。不知现在报社是否还有这个部门,即使有是否被淡化或边缘化了呢?还记得毛主席曾对报上出现文字上的差错,有过一段语重心长的教诲,他说:“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51页)不知现在的报社是否真正会这样去做?
   总之,我认为报纸在登《咬文嚼字》的“咬”时,最好也能时常“咬”一下自己,“提”一下每天或一段时期里出现在报纸上的差错,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于众。这既是对自己的督促,也是向公众读者表示一下订正的态度,天长日久,这对减少报纸文字上的差错,也许会大有益处的,请酌。
其他文献
《西安建大报》复刊以来,办报质量显著提升,已成为拥有数万读者、对社会多层次的读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高校新闻纸。本文具体分析了《西安建大报》独特的办报理念和经验,认为
随着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学校校园网建设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将学校图书馆与校园网信息资源科学整合,对于不断提高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石楠(1938年8月— ),女,安徽太湖人。著名传记文学作家。2005年,当选“首届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传记文学作家”。  40多岁时石楠以处女作长篇传记小说《画魂——潘玉良传》扬名中国文坛,“知天命”之年当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花甲之年后她以巾帼女英系列传记作品集大成,掀起国内文坛的文学评论高潮。著有长篇传记小说《画魂——张玉良传》、《美神——刘苇传》、《寒柳——柳如是传》、《一代明星舒绣文》、《从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围绕"服务宗旨,就业导向"方面存在部分误区:档案收集整理环节被动、守旧,主动性缺乏,创新性不足;档案利用环节保存、转接为主,服务运用功能几近空白;
"送穷"的习俗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消失了,但仍有少数地区还保留着。探讨豫北"送穷"的由来及在传承过程中时间的变化,从"送穷"的仪式入手,分析豫北地区安阳"送穷"日期的演变,可以
苏珊·朗格是卡西尔的门徒,为著名符号论美学家,其关于符号论美学的研究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对符号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苏珊·朗格的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教学理念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转化、教学技巧的展示等方面,形成适合高职高专学生
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甘肃省兰州市人。1980年至1984年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同语言与文学专业。1984年至1993年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任编辑、记者。1989
汤亭亭在她的代表作《女勇士》中,讲述了旧道德影响下的中国女性的不幸遭遇,同时把中国历史传说中的花木兰和蔡琰树为自己的榜样,为自己作为华裔在美国这个移民社会确立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