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穴:灸之摩之可延年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iya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寿穴:灸之摩之可延年
  王启才
  最近,笔者看到几篇关于长寿穴的文章。有人认为人体有两个长寿穴,有人认为人体有十几个长寿穴。其实,长寿穴的慨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个人只要少受病邪的困扰和折磨,自然寿命就会长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体腧穴都能治病疗疾,都有助于健康长寿。习惯上所说的长寿穴,是指那些本身就具有补益气血、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的腧穴。经常针灸或按摩之,自然有助于抗老防衰、延年益寿。正如宋代《扁鹊心书》中所说的那样:“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虽未得长生,但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这种狭义的长寿穴,在人体少说也有三四十个之多。笔者择其要者而介绍之。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即“丹田“所在。是人的肾阴肾阳交关之所,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有补益肝肾、滋阴壮阳、调理月经、强身保健作用。每晚临睡前以中指指腹先顺时针方向按揉100~200下,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00~200下。用力要适中,勿时轻时重;速度要均匀,勿时快时慢。或用艾条、艾灸器施温和灸5~10分钟,使皮肤潮红。针刺宜用皮肤针(梅花针)叩刺(孕妇不宜),每次5~1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使局部微红为度。
  气海:脐下1.5寸,肚脐与关元连线中点。其功能作用和保健方法同关元穴。以补养肾气为主,兼补中气。凡气血不足、少气懒言、动则气喘、精神疲乏者最为适宜。
  神阙:神阙是肚脐的穴名,又称“脐中”。中医认为,肚脐是人的生命之根蒂。现代解剖学证实,肚脐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其表皮角质层最薄,通透性能好,能很好地吸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经常将一些补益气血、抗衰防老的药物(如党参、黄芪、当归、黄精、灵芝等)研成粉末,填入脐中(外用纱布固定),能够获得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效果。
  中脘:在上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正当胃脘部,故得此名。中脘穴既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又能通调胃肠,畅达六腑。长期坚持针灸,不仅能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而且有助于防治胃肠道疾病,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利用中脘穴养生保健,最宜施行按摩术、艾灸和拔火罐。穴位按摩应按顺时针作环形按摩,每日早中晚饭后各一次,每次50~100下。艾灸则3~5分钟为宜(胃中有热者忌)。拔罐可留10分钟左右取下。坚持施术,必有良效。
  内关:掌面腕横纹上2寸,为防治心血管疾病、软化血管、调节心率和脉律之第一要穴。在抗老防衰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可每日数次用大拇指点压、按揉本穴,每次5~10分钟。
  涌泉:在足底(不连脚趾)正中线前1/3与后2/3交点。每天早晚坚持搓双侧涌泉穴各100次左右,有补肾水、平肝火的作用,可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头晕、耳鸣、目眩、失眠。方法是坐位盘腿,先将双手搓热,然后以一侧手指前端有节律地搓擦对侧足心。每次50~100下。
  足三里:在小腿前面、外膝眼直下3寸,堪称人体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第一穴。古人以足三里强身健体,可以追朔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曾以本穴防治五劳赢瘦、七伤虚乏。日本的医书中曾记载一个长寿之家,由于世代习灸足三里,最为年长者竟为242岁,其下百岁以上者竟有20多人。如此长寿之家令世人惊叹!灸足三里也被誉为“长生灸“。其刺灸方法,可用艾条或艾灸器灸5~10分钟,也可施行针刺、皮肤针叩刺、指压按摩10分钟左右。常年坚持,必有奇效。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距前发际5寸、后发际7寸。因许多经脉聚会于此而得名。本穴通)过相关经脉与大脑相连,具有疏通经络气血、增加大脑血流量、调节大脑神经的作用,能振奋精神、提高犬脑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操作方法适宜于皮肤针叩刺、手指点按或叩击,需每日坚持。手指叩击时,指尖对准穴位快速叩打,每次100~200下。
  
  (编辑 士 心)
其他文献
日前,居住在湖北荆州的瑞文又收到了一张寄自美国华盛顿的精致贺卡:“尊敬的瑞先生,我们永远会记住您。我们的友谊永存,您永远都是我们夫妇最感谢的人。”    受屈患者    1998年秋。41岁的副主任医师瑞文作为医疗骨干被派到美国华盛顿州立医院进修精神康复专业。这家医院位于美国西部塔科马市。是华盛顿州两家公立医院中的一所,收治的病人以精神病患者为主。有着1800多个床位的规模,环境很是清幽。  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