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无需再承受风湿痛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gu77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湿敷贴剂
  
  组成:透骨草300克.秦艽200克,海桐皮200克。
  用法:上药混匀。装白布袋内,置锅内蒸之,见冒气后再蒸半小时,取出药袋待温后敷贴患处,30~60分钟即可见效。连敷1周,以后每两天1次,再敷7次。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型,关节走窜疼痛,麻木,肿胀,遇寒甚,得热减,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细。
  
  神农祛寒散
  
  组成:生姜40克,生草乌50克,葱30克,白酒50毫升,面粉10克。
  用法:前3味药捣烂加白酒、面粉调匀,加温至沸,待稍冷后摊在草纸上,敷贴患处后,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1~2次即可见效(每晚睡前敷贴最佳,早晨取之)。
  功效:散寒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寒湿停滞型,关节剧烈疼痛,遇寒痛甚,得热痛减,麻木,肿胀,苔白,脉沉迟。
  
  姜樟灸
  
  组成:生姜3片,樟脑1克。
  用法:新鲜生姜洗净。切成均匀薄片,然后将樟脑粉撒在生姜片上,用火点燃樟脑,以钳或镊子夹住姜片的边沿,贴近皮肤平放在所灸部位,并时时移动姜片,待第一片樟脑燃尽后再接着第二片、第三片,立可见效。
  功效:温经散寒,活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寒、湿所致者,关节痛甚,得热痛减,肿胀重着,苔白滑,脉濡缓。
  
  风寒湿灵散。
  
  组成:干姜10克,生草乌5克,官桂8克,生南星8克,赤芍10克,白芷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绷带包扎。敷药时间:冬季2.5~3.5小时。春秋季2~2.5小时,夏季1.5~2小时,不得超过44、时,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敷药期间要保护皮肤,皮肤破损处不宜敷药。患处禁贴膏药及外搽药,以免失去治疗机会及影响治疗效果,禁止每日敷2次及敷后晚上带药睡觉。
  功效: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寒湿夹瘀型,经年累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得热稍减,关节周围可见白色较硬的皮下结节,舌淡有紫气,苔白,脉沉迟。
  
  皂矾握药散
  
  组成:皂矾、铅丹、火硝、白胡椒、五倍子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将30~45克药末调成泥状。令病人握于双手中,再以塑料纸覆盖,布带包扎,待全身出汗后撤除药物(若无汗可连续用药24小时后取下),并避免受凉。一般用药1次即可收效,也可隔一段时间再次用药。用药期间,患者除出汗外。关节可有明显疼痛,或身上某部位发热或有吹风样的发凉感觉,取下药物后自觉全身疲乏无力,持续1周后逐渐恢复,个别病人可发生轻度接触性皮炎,数日后自行缓解。
  功效:通经活络,消积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属寒湿久痹,正气不虚者,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喜暖恶寒,舌淡,苔白,脉沉。
  (编辑 方舟)
其他文献
葵花,又名向日葵,为菊科植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将向日葵花托摘下,收集成熟的种子,晒干即成。在中药里,向日葵一身都是药:其种子、花盘、茎叶、茎髓、根、花等均可入药。  葵花子:性味甘、平,入大肠经,有驱虫止痢之功。葵花子中所富含的脂肪油和亚油酸,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此外,葵花子油还有高效的润肤功效。新疆盛产葵花,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又粗又长且乌黑油亮,据说与姑娘们长期爱吃葵花子有关。但葵花子炒后性
摘 要: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社会舆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社会舆情,充分利用社会舆情,在政治教学中要避免社会舆情多元分散性,要减少社会舆情的冲突性,要用科学的方法延伸社会舆情的内涵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舆情;政治教学;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