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苦瓜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始了解苦瓜,是我在7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跟爷爷和小嬢生活在乡下老家,我从未见过奶奶,听爷爷说她在我出生前很多年就因病去世了。
  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爷爷要去地里干活,我吵着嚷着要跟着他去玩,爷爷拗不过我,只好带着我一起去。
  菜地里用竹竿搭的瓜架上,爬满了藤蔓植物,藤蔓上挂着一种青白色的瓜,它们的形状、大小、长短跟黄瓜差不多,只是两端比黄瓜更尖一些。爷爷说那是苦瓜,让我去摘几个大的拿回家炒着吃。
  等我走近了才发现,苦瓜身上从上到下长着许多像弯曲的蚯蚓一样的瓜棱,一条紧挨着一条,又像是癞蛤蟆身上疙疙瘩瘩的小包,看上去着实不好看。跟着爷爷在乡下生活了多年,我也知道癞蛤蟆浑身上下都是宝,全身都可入药,能治好多病。蚯蚓是疏松土地的能手,是植物的好朋友,它也可以入药治病。但我对它们一直喜欢不起来,到现在依然如此。
  眼前的苦瓜长着我不喜欢的纹路,看上去疙疙瘩瘩,凹凸不平,外形难看。等小孃把炒好的苦瓜端上桌的时候,我闻到了一股混合了瓜和青草的清香又略带苦涩的气味儿,那大概就是苦瓜特有的味吧。在爷爷和小嬢的鼓励下,我夹了一小块苦瓜放进嘴里,一股浓浓的苦味从舌尖开始扩散,充满了整个口腔,然后迅速向全身蔓延,一瞬间感觉自己整个身体都是苦的。我马上把苦瓜吐出来,赶紧喝了两口凉水,嘴里“滋、滋”地吸着气。爷爷和小孃看见我鼻子眼睛皱成一团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
  因为不喜欢苦瓜的样子,也接受不了苦瓜的苦味,我对餐桌上的苦瓜避而远之。那时候乡下的日子很贫穷,生活也很清苦,地里产什么就吃什么。不知道是不是地里种的苦瓜太多了,那个夏天我们家几乎每天都有苦瓜,早中晚三餐总有一餐会看到它的影子,好像地里只长苦瓜,而且多到吃不完一样。后来才知道,那是爷爷和小嬢为了让我吃苦瓜想出来的办法。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也用了同样的办法让女儿慢慢习惯吃苦瓜。
  小孃变着花样烹饪出各种苦瓜菜肴,爷爷每次都鼓励我吃苦瓜,说只要用心去品尝,慢慢就会从苦味中吃出甜来,但我一直对苦瓜喜欢不起来。
  有一天,我的头上长了几个疔疮,又痒又疼,难受极了。小孃拿出几根苦瓜,在石臼里捣碎,用做豆腐的纱布包着,使劲挤出一小杯苦瓜汁,让我把苦瓜汁喝下去。小嬢怕我嫌苦,还特意加了一些白糖。我坚决不喝,她就捏住我的鼻子硬灌下去,然后又把苦瓜的残渣敷在我头上长疮的地方,用毛巾包起来。第二天,我觉得疔疮没那么疼了。小孃如法炮制,每天灌我喝苦瓜汁,三天之后我的疔疮开始结痂,竟然既不疼也不痒了。
  我被震惊了,没想到苦瓜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我开始不那么讨厌苦瓜了,连续喝了三天苦瓜汁,似乎慢慢习惯了它的苦味,也觉得它没那么苦了。吃饭的时候,我尝试着夹一小块苦瓜吃,虽然也会因为苦而挤眉弄眼,但我开始接受它了。
  七岁那年夏天的经历,让我从讨厌苦瓜到慢慢开始喜欢苦瓜。到了秋天,当我见识到苦瓜神奇的变化后,彻底的爱上了它。
  秋天的某个傍晚,爷爷带着我到地里,当他扒开茂密的苦瓜叶时,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一根红色的苦瓜!
  苦瓜大部分变成了红色,瓜肉裂开成三瓣,向外翻卷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瓜瓤也是红色的,贴在一瓣瓜肉上,瓜瓤里包裹着瓜籽,有一颗苦瓜籽已经露出半截。苦瓜没有裂开的中段是橙黄色的,再往上颜色慢慢变浅,靠近藤蔓的部分仍然是青白色的。让我惊奇的是,一根苦瓜完美的呈现了由白到红的渐变过程,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美艳动人,引人注目。
  爷爷小心翼翼地摘下苦瓜,掰了一块红色的瓜肉让我吃,我疑惑的看着爷爷,爷爷微笑着对我说:“吃吧,很好吃。”
  我迟疑地把苦瓜放进嘴里,一股香甜的味道从舌尖弥漫到全身,天呐,这红色的苦瓜竟然是甜的!爷爷说,苦瓜变红说明它彻底成熟了,它的瓜肉就很快就会坏掉,但只有到这个时候它的籽才可以用来做种子。
  我问爷爷苦瓜为什么会由苦变甜,爷爷说:“从春天到秋天,苦瓜会经历很多恶劣的天气,比如倒春寒、炎炎烈日、冰雹等,就算有再多苦难,那也是大自然的恩赐。经风历雨,苦瓜默默地从泥土里吸收养分,努力让自己成长,努力让自己成熟。在变红之前它的味道一直是苦的,但经历多了,内心慢慢就丰富了,味道也会逐渐改变。”到最后,爷爷感叹道:“这人的一生呐,也跟苦瓜一样!”
  后来,我在西南交通大学上学的时候,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到图书馆里查阅了不少资料,对苦瓜的认识上升到了科学的高度。苦瓜又名凉瓜,富含粗纤维、维生素C、钙、铁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苦瓜具有清热解毒、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补气益精的功效,对痢疾、疮肿、痱子、中暑发热、结膜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苦瓜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可以保护细胞膜、预防坏血病,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苦瓜素能够控制脂肪和多糖的摄入,被称为“脂肪杀手”。苦瓜含有皂甙,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内分泌、抗氧化、抗菌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苦瓜能滋润干燥的皮肤,有美白和保湿的作用。一些爱美的女士用苦瓜敷脸,既经济实惠,又健康环保。
  作为食物的苦瓜,价廉物美,很受民众喜欢,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肴。而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的苦瓜,却价值连城,有着与众不同气质和独特的魅力。我曾在中国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见到过两个精致玲珑的苦瓜,是用白玉雕琢的。两只小巧的苦瓜紧挨在一起,细腻的刀法雕刻出脉络清晰的叶子,苦瓜凹凸有致的表皮,疙疙瘩瘩的疣壮凸起,非常精致。盈手可握的白玉苦瓜,栩栩如生,生动传神,匠心独运的雕琢,让它们拥有了不朽的灵魂,弥漫着高雅迷人的艺术气息。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里,白玉苦瓜成为一种象征,它就像华夏子孙,吸吮着祖国母亲的乳汁,在母亲的恩护下,虽然经历各种苦难却不曾受到伤害,“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余光中:《白玉苦瓜》)。
  小时候我对爷爷说的话似懂非懂,随着自己慢慢长大,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才渐渐体会到它的深意,我仿佛能够嗅到它散发出来的质朴的泥土气息和庄稼的清香。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你必须忍得住气沉得下心,只有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实现美丽的蜕变,才能真正变“红”。
  爷爷年轻时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弄瞎了右眼,剩下的一只眼睛看东西不像正常人那么清晰、实在,虽然身有残疾,但从这番话里却分明能感受到他眼神的犀利与透彻,内心的沉稳和明亮。
  苦瓜,一生都在釀苦为甜,只是人们很少注意到它的甜,品尝到它的甜。我爱苦瓜,喜爱它的苦,也想象它的甜,每当遇到困难或者身处困境,就会想起爷爷说过的那段话和他由衷的感叹:“这人的一生呐,也跟苦瓜一样。”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一  每年除夕,我都要抽出一段时间在寂寞无人的夜晚独自坐上一会儿,用来回忆一年来的往事,反思自己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的所做所为,所得到的忧愁和欢乐。也只有在除夕的夜晚我才会用一种极其平静的心情如阅读书本一样把自己重新审视一遍,不为什么,只为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明智,把工作,生活变得更完美。  除夕之夜除了爆竹声声外,可以说是极其平静的夜了。从复杂多变的环境里,从每天工作的应对里,这个时候没有了往日的电话
期刊
令我感动的医生叫何楠,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血管科主治医师。事情得从妻子治腿痛病说起。  妻子的腿痛病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了,为了给妻子看病,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找了多少个大夫看都无济于事。去年,妻子的腿痛病更加严重了,走三四百米远的路就得歇一歇。有一次到市场去买菜,没走多远,突然一条腿麻木失去了知觉,一下子摔倒了。我领着妻子到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对身体做了全面检查,又做了腿部血管造影,结果是下
期刊
2021年春节前夕,我有幸得到了一本朋友的赠书——《根脉——三义泉文苑散文集》。这是一本培育自"三义泉文苑"微信群(由康福、张秀娥、冀运希等发起建立),由三义泉赤子抒写其“乡愁”和“乡情”,又引发读者共鸣的乡土散文集。該书2020年12月由中华古籍出版社出版,丰建国主编,李慧、郭莲萍副主编。《根脉》共分四辑,收入散文62篇。这四辑辑名都以“一”字打头,“一绣文彩”“一去经年”“一方水土”“一往情深
期刊
刘成章很有名,有大名。  名来源于他创作的散文。  我读过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也读过他的散文名篇《安塞腰鼓》和《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空灵与厚实,雄浑与机巧交织在一起,构成他散文的最大特色。  刘成章的名字一直高高地挂在我的头顶,可惜无缘认识。我从朋友处知道,他近二十年一直旅居美国。  去年一朋友告诉我,刘成章可能今年回陕北,榆林之行能否让我接待,我一口答应。  恰好中心开办有传媒大讲堂,文学
期刊
我的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初中生,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应该算是比较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了。可惜的是,父亲没能走出农村。父亲勤劳朴实,思想开明,和我沟通起来完全没有年龄的代沟。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外面看看世界。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先后到过成都、重庆、西安、云南,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广东。2002年,也就是我在番禺新世纪商业大厦上班的那一年,父亲最终熬不过我和大妹的再三邀请,终于放
期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犹以男女之间最为相吸,乃至有人把异性间的这种特殊感觉总结为“痒”。按“痒”的理论说,男女之间的很多事情就如同这“痒”:第一眼的怦然心动是痒;辗转无眠的惦念是痒;求之不得的欲望是痒……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犹以男女之间最为敏感,不管当事人如何,外人常常会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周围的男女交往。甚至有好事者不惜捕风捉影,制造是非。  然而,有这样一个令人回味的真实故事。一列从西藏驶往内地
期刊
母亲,无疑是我亏欠最多的一个人。不相干的人,我自然亏欠不了他。同事、同学、朋友,也很难对他们有所亏欠,一方面我不好意思亏欠他们,另一方面他们对我多少会有疑心和提防。有可能亏欠的人大多是家人,而母亲则是最容易亏欠的一个。我有什么高兴的事,一般不会选择跟母亲分享,因为不在一起,母亲侧面知晓的可能性也不大;可遇到麻烦,外人面前可能依然保持着微笑的我,在母亲面前则会自然流露出愁眉苦脸,即使忍着不告诉母亲,
期刊
走在乡间的田埂上,便自然亲近起来。这时太阳正在升起,半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犹如一朵硕大的金色蘑菇正在破土而出。豌豆花与油菜花、麦田互为相隔,天底下,白一片,绿一片,黄一片,气钧无穷。一片生机,一片肃穆,我在这个境界里流连往返。这是多么奇异的植物,豌豆的茎太小,太嫩,太柔弱。它的叶如瓣瓣破裂的心。还有一根根游丝的触须,看看它不由得心中泛起一股淡谈的酸楚与伤感。,它匍匐的模样也是惹人心疼的那种,在黄黄的
期刊
初夏,清澈碧绿的扎萨克水库与蓝天、流云、草原、沙漠、田野、村庄融为一体,包茂高速公路从它身边穿越而过。浩瀚的苍穹下,不见撒野的牛羊,只见树木的枝桠上高筑着一窝窝鸦巢。虫蝉燕莺,吟唱婉啼。那广袤起伏的草波,绿浪翻滚,红柳在猎猎风中摇曳,如火燃烧、似霞流泻,五彩斑斓的草原风情,渲染着一个季节的葳蕤气象。我被大自然的永恒、旷古,所陶醉与震撼。游走在儿时熟悉的路上,鄂尔多斯高原苍翠雄浑、深邃幽远,神奇造化
期刊
去年开始的疫情,于每个人而言都改变了太多本质的东西,包括我们平素的日常生活与内里的精神世界。感恩伟大的国家,在世界疫情及其他因素的动荡之下,我们仍有机缘有坐在一起,在隆冬的青海高原,在温暖和煦的空间,真诚倾听彼此的文学心声。这已不仅仅是奢侈,几乎就是时代的神话,且这神话,足以成为当下每个作家最为深刻的时代精神认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细数起来,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丰富而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