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错解 提升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ManW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从教师行为方面来看,其处理教材、使用教具、创造情景、师生对话,甚至于举手投足间都存在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值得关注。
  一、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主阵地仍然在课堂,课堂既是学生产生灵气、提高能力的地方,又是教师智慧生成、自我成长的地方,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此,立足课堂,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显得尤其重要。
  回忆有次上课时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实数x、y满足求2x y的取值范围。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三种错误解法:
  解法1:由(1) (2),得6≤2x≤10.(3)
  由(1) (2)×(-1),得0≤y≤2.(4)
  由(3) (4),得6≤2x y≤12
  解法2:由(1) (2),得3≤2x≤5(5)
  由(1) (5),得7≤2x y≤11.
  解法3:由(2)×2,得4≤2x-2y≤8(6)
  由(4)×3,得0≤3y≤6(7)
  由(6) (7),得4≤2x y≤14.
  当时,笔者想:如果小结的时候,按部就班,用待定系数法或线性规划思想解得72x y≤11,那么就失去了捕捉"亮点"细节的机会,如果课堂内的学生的"錯误"资源不能利用,学生的精神愉悦、思维活跃的空间就会消失,这时笔者及时抓住细节,及时交将"出错"的细节在全班学生面前予以展示,给全班学生以启迪,以借鉴,修正笔者原来的预案,调整教学策略。笔者将这三类错误解法,投影出来,让学生自己评判对错。
  对于解法1,只有x达到最大值5,同时y达到最大值2时,2x y才能达到最大值12,此时x y≤7与已知条件中x y≤6矛盾。显然解法1错误。而对于解法2、解法3又该如何解释呢?更何况解法2的答案也是正确的。其实理由同解法1的理由是一样的,因为x y达到最大值6,并不能保证x达到最小值3,因为x y、x-y都是一个整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以不能把他们分开,至此,解法3的错因也就清楚了。从这个"细节"上,笔者体会到:如果教师太过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或缺乏应有的机智,不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偶发现象,那么往往会错失课堂中发生的些类优秀案例。相反,教学案例的开发也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二、 改造"惯常"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是由环环相扣的环节构成的,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更应该有意识地捕捉、总结、提炼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以此引领自己在原有的水平上进步。在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过程中,成长过程的见证仍然在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细节,既能反映出教师的个性特征,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更能反映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要使自己有长足的进步,是很"艰苦"的,因为它需要与自己的"惯常"坏细节作不调和的斗争才行。平时笔者零零碎碎的当评委的机会也不少,总感到一些细节,使一堂很好的课塞进了容不得的"眼沙"。例如,今年在初评教学能手的时候,笔者听了一节整堂课还可以的课,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抑扬顿挫,......,结束了,最后一张幻灯片打着两排字,第一排:感谢专家们的指导,另一排字:感谢同学们的配合。细节出错就在这最后两个字"配合"上,难道学生只能配合你老师演戏?说明在你的心中学生只是配角,你才是主角、演员,这和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真是大相径庭。评课当中,有的人喜欢左手插在袋袋里,有的人喜欢那么一两句常常重复使用的"口头语"等,"惯常"的力量真可怕呀!虽然细小,但绝不可轻看。
  三、创造"崭新"的教学思路
  精彩的充满个性色彩的细节组成精彩的充满个性的课堂,造就出积极进取且充满个性的学生,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真实、生动和感人的细节最具有个性的魅力。笔者在有一年的对外公开课"聚焦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在《用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结束前十分钟,有一个女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给出一个方程,如果没有解的话,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她的意思就是现在老师给出的都是有解的,不过是近似解而已,倘若没有解呢?这个问题超出了课本的范围,看老师怎么答了,这时,笔者抓住这一节外生枝的细节,对课堂中的"学生-人"充满真诚关怀,巧妙机智地把这个高难的问题艺术性地化解了。笔者说:三百多年前,著名数学家费马,他提出了一个方程:高于2次幂以上的,xn yn=zn是否有解?一直到现在才刚刚解决,那就是美国数学家怀尔斯。因此,方程有解无解,只有我们现在的初等数学,靠现在的手段来研究和分析,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作一个基本判断,如果实在看不出,那在计算机上试试,再算不出那就暂时无解了!......这样,既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又让学生了解数学史上的精彩亮点,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历史的数学光辉盈溢课堂。这样,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整体的完美。
  总之,笔者认为细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展示教育教学亮点的关键环节,例如集体备课中某一教材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教师备课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问题处理艺术的研究等。
其他文献
体现龙江特色的水墨人物画实则就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所创新的另一种笔墨语言,其笔墨造型,人物刻画,背景的丰富都具有明显的时代及区域特征。也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
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则让人们能够沉浸于工作中,不再劳累,温馨的家庭氛围也离不开别出一格的设计,而设计的新颖度成为人们一再关注的话题。室内设计与环境设计相辅相成,互相影
【摘 要】如今已经是科技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已经布满全国融入我们的生活中,电力电缆化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行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可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随着电缆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和使用年度越来越久,电缆发生事故的几率就会大幅度的增加。此文就是针对电缆接头的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以及研究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怎样防范电缆接头事故的出现。  【关
【摘 要】水稻是我国第一大量粮食作物,面积大,单产高,总产占粮食比重大,全国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水稻国际交易量较少,我国水稻一旦出现较大的缺口,难以通过国际贸易达到平衡。因此,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种植,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水稻的生产种植问题。如何改进水稻的种植技术就成为了我国水稻发展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  1.水稻种植的环境标准  对水稻的种植要进行基地环境监测,达到有关标
期刊
3月17日下午,2015年广东省教育纪检监察暨教育审计工作视频会议顺利召开。省纪委副书记陈伟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会议。
本文主要研究了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首先,本文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定义、特征和优势,然后介绍了该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主体间性外语教学模式。本文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就数学学科而言,学困生的具体变现为:学习态度比较消极、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平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也有一定的困难,当然他们的成绩也是比较差的。高年级这类学生的数量明显高于低年级,所以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相当重要而且艰巨
【摘 要】本文总结与探讨了多媒体仿真趣味物理作为通识选修课的实践过程,主题为利用Matlab、Mathematica等数值模拟软件仿真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趣味问题,包括开设准备、开设过程及内容、开设效果、后续展望等。Matlab软件上手快, 通过一个个实际物理问题的仿真实现,学生表现出对物理和matlab很大的兴趣,培养了其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Matlab
龚开是宋末元初时期的遗民画家,其画马在遵循前人水墨画马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能做到自出新意,别拘一格。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画家的身份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较其所作《瘦马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