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和卡托普利、缬沙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tPA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高血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Ang Ⅱ 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蛋白的释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ng Ⅱ(10-6~10-9 mol/L)与HUVECs共同孵育24 h,以及将10-6 mol/L的Ang 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4、8、12、24 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tPA的含量及活性,并观察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干预后的影响.结果 10-6mol/L Ang Ⅱ作用HUVECs 24 h后,可使细胞分泌的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80±15.60 vs 83.33±10.56) ng/mL,P<0.01),PAI-1活性明显增加(9.25±0.39 vs 7.53±0.33) IU/mL,P<0.01),Ang Ⅱ虽也可刺激tPA含量增加(101.67±3.78 vs 70±5.62) ng/mL,(P<0.01),但PAI-1的增量是tPA增量的6~7倍(Δ196.67±21.34 vs Δ31±6.50) ng/mL,(P0.05);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 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212.67±5.38 vs 290±6.57) IU/mL,(P0.05).结论 Ang Ⅱ可促使HUVECs分泌PAI-1,并使其活性增加;Ang Ⅱ亦可刺激tPA分泌,但作用弱于PAI-1,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缬沙坦可抑制Ang Ⅱ促HUVECs分泌PAI-1的作用;卡托普利的作用不显著.
其他文献
据报道,即使有效控制血压,其并发症的罹患与死亡率仍高出普通人群2~6倍;近10年来,欧美的高血压控制率和心血管病罹患、死亡率的改善趋延缓,而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心衰发生率
目的分析广西城乡居民成人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糖尿病(DM)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关系。方法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所确定的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 Ⅱ)是1967年从虾虎鱼尾部的下垂体中被人工提纯的一种生长抑素样的多肽,在多个物种中均有存在.Coulouarn[1]1998年首次从人体中克隆出U Ⅱ, U Ⅱ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及家系中血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P22phox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组(FH)和正常组(FN),无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组(NFH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SUA)和总胆红素(TBil)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36例ACS患者分为3组,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目的 观察化瘀止痛法外用对骨痛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 SD大鼠左后肢胫骨内接种MRMT-1细胞,制成骨转移癌疼痛模型,给予外用化瘀止痛方药治疗.观察大鼠痛行为学改变,包括yon Frey纤维刺激的50%缩足阈(50%PWT)、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对背根神经节标本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相对于模型组,中药治疗组50%PWT明显延长,TWL延长.病理形态学显示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
目的探索在人工气道内持续采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NTG)注射液,降低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把肺动脉压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微量注射泵在人工气道泵入NTG 2
目的探讨反应性氧族(ROS)在致心肌细胞肥大时同时促进心肌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方法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细胞内的氧活性产物用ROS敏感的荧光探针2,7-dichlorofluore
目的研究心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变化与心脏重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对照组(NC,n=10)和代谢综合征(MS)组(n=12),对照组予普食喂养
现代社会人们精神压力巨大,不良的饮食习惯、自然环境的变迁等因素助长了痰热之邪,从痰热论治失眠符合三因制宜的辨治特点。但任何疾病都处于动态演变之中,痰热证候一旦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