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微心愿”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能不能再考虑考虑?”我面对的是一双期待的眼睛。
  她叫薛雨,是我在“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活动中结对帮扶的一名学生。
  去年,教育局在全市开展“‘六一’关爱周——教师妈妈助力微心愿”主题活动。我所在的学校积极响应,我找来薛雨,想帮助她实现一个“微心愿”。
  薛雨离开后,我看了看手上汇总的“微心愿”清单:有学生希望得到一套《平凡的世界》;有学生希望得到一本钢笔字练字帖;有高三学生希望能在毕业时收到校长的毕业赠言;还有一个学生希望能够得到印有母校校徽的行李箱,将来带着母校的温暖走进大学……
  看着这些千奇百怪又充满着暖意的“微心愿”,我暗想:薛雨会提出什么样的心愿呢?会不会是学习资料,她一直是个好学的孩子;或者是精致的笔记本,来记录一个青春少女成长的印迹;也有可能是一支钢笔,上周晚自习时,她的笔被同桌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坏了……
  中午,薛雨推开了办公室的门,“老师,我想好了,我可不可以得到一副拐杖?”看着眼前这个四肢健全的學生,我一愣。“你为什么想到要一副拐杖?”
  “我妈妈的拐杖已经磨损得太厉害了,我想给她换一副新的。”
  这是我知道的,她的妈妈双腿残疾,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妈妈带着她回到娘家,和外婆连同没有成家的舅舅一起过日子。然而,薛雨并没有大多数困难家庭孩子身上常见的沉默寡言、自卑怯懦,也少见忧戚之色。相反,她尊敬老师,待人温和,乐于和同学交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也常常挂着灿烂的笑容。
  我曾经暗暗诧异,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薛雨还能如此阳光。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是什么让她拥有如此好的品性,答案是善良和爱。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外婆一定爱自己的哪怕卑微到尘土里的儿子,也爱残疾的女儿。当初,这位苦命的老人一定是张开双臂欢迎同样苦命的女儿回家。外婆想必更心疼年幼的外孙女,想让孩子过得更好。因为有这样的母亲,儿子女儿也会尊老爱幼。在善良和爱意中长大的薛雨,面对的虽然是残疾的母亲和贫困的家庭,但这终归是替她遮风挡雨的家。在这个家中,她收获了人间最大的善良和爱意,现在,才满16岁的她已经懂得用爱来回报她的亲人了。
  我心生感慨,大多数学生把“微心愿”给了自己,只有薛雨,把难得的一个实现“微心愿”的机会给了妈妈,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
  “薛雨,你的‘微心愿’很特殊也很好,我一定会帮你实现。”“谢谢老师!”薛雨突然给了我一个九十度的鞠躬,转身回教室了。
  接下来,我抽了一个中午,请来薛雨,在网上选购好她中意的拐杖。第二天下午,快递便将一副崭新的拐杖送到学校门卫室。放学后,我和薛雨一起到门卫室拿这副爱心拐杖。
  薛雨小心翼翼地拿起新拐杖,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没有什么问题,她很满意,脸上又浮现起常有的笑容。
  “老师,谢谢您!”她拿起拐杖,转身离开,脚步轻盈,身姿灵动。
  那一瞬间,我的眼角有些湿润。
  我可爱而又善良的学生,愿你懂得生活本就是跌跌撞撞。在摇摇晃晃的人世间,这副爱心拐杖会支撑起你残疾的母亲。为了家人努力上进,通过刻苦学习去争得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也将是支撑你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拐杖”!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谷珵
其他文献
引言   课外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给他们开启了一扇观察更多风景的窗口。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一股向上的力量,使其成为学生精神生长的一部分。   一、在讨论中给学生思维的力量   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思维无疑是这股力量的加速器。作为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在思维上有新的生长。思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减负问题始终是一个常说常新或常说不新的问题。诚然,各种不同的减负可以从各自不同的承载主体进行罗列,各种减负的原因也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各种减负举措也可以从各自不同的重点进行发布,但事实是,单一的而非系统的、局部的而非整体的、单独的而非协同的减负治理,难逃公婆之理不同、实际收效甚微的窠臼。作为包含在教育减负之中的教师减负,其减负机理具有相似性与共通性。因此,本文对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