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在经伤椎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在经伤椎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A3型骨折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56例无脊髓损伤的AO分型为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融合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36.2±7.3)岁;伤椎分布:T112例,T12 10例,L1l4例,L28例,行后路复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外侧融合术;不融合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34.6±7.4)岁;伤椎分布:T112例,T128例,L110例,L22例,仅行后路复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和术后2年随访,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 ~ 84个月(平均35.6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04.1±8.5)min比(99.1±11.8) min]、出血量[(199.1 ±63.7) mL比(175.5 ±60.8) mL],术后cobb角的矫正度(13.4°±7.3°比l2.6°±4.6°)、术后2年丢失度(5.1°±4.5°比3.8°±3.9°),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9.6°±5.1°比8.2°±3.4°)、术后2年丢失度(3.4°±2.2°比2.4°±2.7°),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矫正度(27.5% ± 8.6%比25.6%±10.8%),(8.4%±5.1%比7.1%±5.3%)、术后2年丢失度(5.7%±4.5%比4.8%±3.6%),(2.5%±1.7%比3.2%±1.1%),椎管矢状径复位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除融合组l例发生断钉外,其他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及与伤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A3型骨折,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疗效相当。

其他文献
复杂的pilon骨折是骨科临床难题,治疗棘手,处理好pilon骨折对骨科医生来说极具挑战.从Etienne Destot于1911年提出"pilon"概念以来,对pilon骨折的认识足足有100年的时间.从初期的保守治疗,到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一直到后来提出的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nimal invasive plat
期刊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例(55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32例35足,女19例20足;年龄26~64岁,平均39.5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Ⅲ型32足,Ⅳ型23足;常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未植骨.结果 48例(52足)患者术后获10~22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复位固
2008年5月和2013年4月,我和我的同事两次赴四,参加汶川和雅安的地震救治工作,两次均是在华西医院,主要对地震伤员进行治疗。能够两次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我深感荣幸,因为我不但亲身见证了灾难带给人类的惨状,同时也被在党领导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精神所感动。在救治伤员的同时,对地震造成的损伤特点有了认识,两次的救灾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期刊
或许你看过用食物雕刻的作品,但是你绝对没看过下面的场景。一个个全部由蔬菜水果、面包以及鱼肉等食物组成的场景,一副副令人匪夷所思的画面。而摄影师Carl Warner就是这些场景的设计者。他用艺术家特有的灵感,把各种梦幻般的场景展现给大家,你甚至察觉不出这是用食物建造的。
期刊
2013年12月26日,由健康报社组织的2013年度十大健康事件评选结果揭晓。评选出的十大健康事件均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和深入思考。
期刊
北京积水潭医院定于2013年10月10—12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国肢体重建与延长培训班”。此次培训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专家王满宜、黄雷主任等亲自授课,另外特邀请外国骨科专家讲授该领域的新进展。本次学习班的主题为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包括骨折不愈合、感染性骨折不愈合、骨缺损、骨折畸形不愈合。培训采取幻灯讲课、模型骨操作、病例讨论等形式。
期刊
目的 初步探讨钽涂层假体表面骨长入特点及其骨组织相容性. 方法 将6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钽涂层组和钛涂层组(n=30),无菌条件下分别进行钽涂层假体与钛涂层假体股骨髁内植入术.分别于术后4、8、16周处死两组动物各10只,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分析(分别取2个标本)、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取8个标本)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等方法对两组涂层假体表面附着组织的结构进行分析和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2例;年龄18 ~65岁,平均34.2岁.按照Gustilo分型:ⅢA型13例,ⅢB型18例,ⅢC型5例,其中胫前、后动脉均断裂2例,胫前动脉断裂3例.所有患者采用分期治疗,早期行清创、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修复软组织,
目的 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足部多发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足部多发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足部多发骨
目的 探讨髓内固定治疗与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相关的非典型股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采用髓内固定治疗的21例(24侧骨折)与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相关的非典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例,女19例;左侧10例,右侧8例,双侧3例;平均年龄为74.2岁(60 ~95岁);从服药开始至出现骨折时间为58.6个月(37 ~95个月).15例(18侧骨折)由低能量损伤所致,6例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