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田径训练存在问题与纠偏举措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在少年儿童训练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对素质发展敏感期重视不够,运动训练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运动员后劲不足,成绩停滞不前。唯有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切实为少儿运动员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才能保证少儿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少年儿童 田径训练 问题 举措
  田径项目作为如今奥运会和世锦赛的传统项目因而受到广大体育迷的关注且越来越被各个国家重视。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看,田径项目由于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和运动训练的科学性要求很高,使我们国家在这个大项上相对处于劣势。随着我们国家体育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田径项目上我们也取得了一定进步,如男子110米跨栏、女子铅球等项目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在整体上比起优势乒乓球、跳水、游泳等还是有一定差距。
  从体育运动学的发展规律看,运动员要想创造优异成绩,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及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拥有能够充分发挥运动素质的技战术、适应专项比赛的心理品质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要达到上述的要求,就必须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运动训练。
  从生物学角度说,运动成绩的提高是运动训练促进人体生物学改造的结果。这一“长期”过程,仅仅依靠青年或成年时期的训练是不够的,必须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抓起。田径项目也是如此,大量事实证明:对少年儿童进行田径运动教学训练不仅对其生长发育和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我国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和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成长。
  一、我国少年儿童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训练思维和体制的影响,我们在少年儿童田径训练中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运动训练效果。主要表现如下:
  1.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
  很多教练为了早出成绩,在训练中过早地片面发展某项素质,而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会造成运动员的体能上的偏差,而且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
  2.对素质发展敏感期重视不够
  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阶段,原则上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但不能过分发展一般体能,特别是在某些专项所需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提高体能最重要的“黄金时期”,据研究表明,有2/3的专项身体素质是在身体完全发育成熟前决定的。对于专项素质发展敏感期,由于在少年儿童训练基础阶段没有足够重视敏感素质的发展,特别是专项所需的素质,导致在训练的高水平阶段,运动员成绩上不去。高水平时期应大量以专项体能训练为主,由于在少年儿童训练基础阶段对素质发展敏感期重视不够,致使有的运动队难以使制订的专项训练计划实施下去,反过来花大量时间进行体能训练,既耽误训练时间又难以取得效果。
  3.运动训练量不科学
  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高度发展,对人类体能要求越来越高,已逐渐向人类能力的极限逼近。为了挖掘运动潜能,教练员往往采取大运动量、大强度、快节奏的训练,而且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以期给机体带来更大刺激,达到新平衡,从而提高运动水平。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训练和比赛后的恢复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如果对负荷控制不好,解决不好训练与恢复的关系,盲目追求某方面素质的片面提高,则非但不能给运动员带来多大好处,反而有可能带来重大损害,即过度训练。
  二、科学训练,促进少儿运动员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少年儿童田径训练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想真正提高他们的训练成绩,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训练,切实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保证少儿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
  在少年儿童时期,只有按照其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规律进行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预防伤害事故。身体素质敏感期是指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发展某一身体素质,可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它与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密切相关。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和最快的系统。10—12岁,是发展运动协调性和速度素质的宝贵时期。12—14岁,应加强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全面发展一般力量。15—16岁,可以采用较大重量的负重练习发展力量。17—18岁,可以进行大强度的力量训练和专项耐力训练。大量事实证明,只有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进行科学训练,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2.结合专项重视专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少年儿童是我国竞技体育力量的后备军,是希望和未来,对他们一定要用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实施训练,不能过早、过度地从事某些专项素质练习,而对其他素质熟视无睹,这样会造成运动成绩停滞不前、伤病过多甚至“早衰”现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所以,必须本着科学原则,结合少年儿童的成长进行训练。随着他们年龄和训练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选定专项之后,全面身体训练必须与专项特点和需要相结合。另外,要系统培养儿童少年田径专项运动的专门能力,这是获得高水平运动成绩必须具备的专项运动技能。例如短跑运动员在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跳远运动员在最快助跑速度下的准确踏板与快速有力的起跳能力,投掷运动员在最后用力过程中爆发式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等等。
  3.重视道德意志品质、良好的训练作风的培养
  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实践证明,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不但要具备高度发展的运动训练水平,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在田径教学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少年儿童的组织纪律性,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责任心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德,以及对田径运动的热爱和高度的事业心。同时,要注意多年的、有计划、系统的运动心理训练。竞技体育中,心理因素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它对运动员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作用。因此,必须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就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另外,大负荷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所以顽强拼搏的训练作风是优秀运动员培养与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要从小养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刻苦认真的顽强训练作风。这是科学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总之,少年儿童的田径训练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少年儿童是国家体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教练员要本着科学的原则,结合少年儿童特点,科学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大为.对运动负荷的再解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
  [2]赵志英.对训练负荷属性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逐渐在教学过程中被运用。教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综合素质。阶段式动态分组实验与互动渐进学习方法属于新型学习方式的一种,根据课程知识的由浅入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保证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阶段式动态分组实验与互动渐进学习方法进行具体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阶段式动态分组实验;互动渐进;学习方法  传统教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不再把粮食安全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环节,而是综合考虑生产、市
整合与健康相关的检验检测资源,是推进健康事业发展的有力探索,是践行“大健康”理念的具体体现。盘锦市搭建的大检测平台从准确定位、融合职能、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强化管
中两处提到了“人文”的概念,一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彰显了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同等重要性;二是“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强调了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因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就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
摘 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两者融合能够最大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健康,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道路的人才。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规划,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培养和高职思政教育结合的途径,希望高职院校在培养出一批社会主义人才的同时,加强其工匠精神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创新、敬业,
综观话本小说史,话本小说选本作为话本小说文本产生的特殊方式,其数量约是话本小说的1/4.明代只有一部选本,占明代话本小说的1/21,清代约15部,占清代话本小说的15/48,可见清
语文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而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往往不能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已
摘 要: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倡导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感知信息文化,培养信息道德,促使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对于个人的学习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针对“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话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学信息技术;应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新型学习方式,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本文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当前我国已经完成了西气东输的巨大工程,因此我国的各个行业和人们越来越重视石油和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