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3—2015年,在广西国有维都林场对桉树幼林进行了3种不同抚育方式(①全面锄草,②全面锄草+局部松培土,③全面锄草+施肥)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方式桉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明显,并且随着抚育强度的加大,林分营养空间也显著增大,能对林木生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充分改善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生产力;适当提高桉树幼林抚育强度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桉树幼林;抚育方式;林木生长;经济效益
21世纪以来,我国在天然林保护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使得桉树成为绿化山头的首选树种,并且身价倍增。桉树由于具有生长周期短,投资少、风险低、回报快的特点,成为近年工业用材林的重要造林树种,而桉树幼林抚育水平直接影响桉树造林的效益。为找到有效的幼林桉树抚育方式,对维都林场清水河分场2013年种植的桉树林开展了不同抚育方式的试验研究。
1试验地简介
试验在来宾市广西国有维都林场(清水河分场1林班、2林班、3林班)进行。年平均气温为20.2℃,一年内气温低于10℃的天数在15d以内,极端高温在40°以下,年平均无霜期在330d左右,年均降雨量1340mm,年均日照时数1579h。造林试验地前身为桉树采伐迹地,海拔400m,坡度25°,坡向东,以黄壤土为主,肥力一般。
2试验方法
2.1造林、抚育方法
试验林地于2012年冬季炼山并整地,初植株行距为2m×2m,100株/667m2;2013年3月引种维都林场维林园林绿化公司的组培苗进行造林,据统计当年造林成活率94%。在其后的2a内按以下处理方式进行抚育:①全面锄草;②全面锄草+局部松培土;③每年4月和9月各抚育1次,第一次撫育是全面锄草并每株施肥120 g,第二次抚育只锄草。在3个林班随机分组设计,重复3次,每组面积为0.3hm2。
2.2测量方法
2015年7月对每组林地桉树进行检尺,求出其平均胸径和树高;在各林班里选择标准木,然后伐倒,测定其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的鲜重,并随机抽取各部分样品用于测定含水率和计算干物质质量。同时,采用全伐的方法测定各标准木的树根深度、根幅以及根密集区范围,按照根桩、骨骼根(>10mm)、粗根(5~10mm)、细根(<5mm)测出各部分生物量,随机抽取样品测定含水率及计算干物质量。文中数据均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1]。
3测量分析结果
3.1林分生长效应
对不同林班桉树的胸径及树高平均值做方差分析,其结果为:胸径F值为8.21,大于F0.05(2,4)=6.94,树高F值为39.5,大于F0.01(2,4)=18,上述结果说明不同的抚育方式对桉树胸径和树高生长有明显影响。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结果如表1,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不同抚育方式桉树的胸径、树高有较大差异,其生长的高低顺序皆为:③>②>①,这说明加强桉树的幼林抚育管理能够显著促进桉树生长[2]。
3.2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
作为森林群落主体的乔木层,其生物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表示着该树种在群落中的生产力大小。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抚育方式的桉树乔木层总生物量的高低排序是:③>②>①;抚育方式③的生物总量是抚育方式①的1.75倍,是抚育方式②的1.28倍。不同抚育方式桉树的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都是:干>枝>皮>叶;地下部分根桩和骨骼根的生物量占根系生物量的80%,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而粗根和细根一起占根系生物量的20%,主要担负着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
年净生产力是评判林分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从表2中可以得出,不同抚育方式的桉树平均净生产力为17.633t/(hm2·a),这个数值充分体现着速生桉的速生性;不同抚育方式年净生产力的大小排序与总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一致。试验结果充分证明提高幼林桉树抚育的集约程度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生产力,从而缩短桉树生长周期,促进桉树造林经济效益的提高。
3.3林分营养空间的利用
林分营养空间的利用情况是衡量该林分未来生长潜力的关键指标。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抚育方式对桉树营养空间的利用有较大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的3种不同抚育方式营养空间利用程度最高的是③,具体表现在根系发达,根系深而广,冠层厚且大;营养空间利用程度排第二的是②,利用程度最低的是方式①,该结果跟幼林抚育集约程度高低结果一致。幼林抚育的集约程度越高林分的营养空间也越大,能通过地下发达的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为地上部分的树叶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物质保障,光合作用制造的产物除了呼吸消耗,产生的其他有机物又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器官和组织,让整个林分保持较高的生产力。
3.4不同抚育方式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采用不同抚育方式的桉树林经济效益差异明显,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经济效益更为显著,如抚育方式③比抚育方式①抚育成本(含农药费用)仅增加800元/hm2,但其销售利润增加了3609元/hm2,年平均利润率提高了4.60%。
试验结果表明,抚育在桉树造林经营中有比较突出的位置,加强桉树幼林抚育管理,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当地营林成本和销售利润确定适当桉树抚育强度[3]。
4结语
2013—2015年,在广西国有维都林场对桉树幼林进行了3种不同抚育方式(①全面锄草,②全面锄草+局部松培土,③全面锄草+施肥)的比较试验,经过比较分析得出:不同抚育方式桉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明显,并且随着抚育强度的加大,林分营养空间也显著增大,这样就对林木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充分改善了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生产力;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桉树幼林抚育强度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经过3 a的试验证明,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幼林抚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桉树速生丰产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宏源.速生桉树的幼林抚育施肥管理[J].广西林业,2007(5):13-14.
[2] 黄锦芬.桉树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解决措施[J].吉林农业,2014(5):73-74.
[3] 谭勇正,周荣兵,牙璋,等.桉树幼林的抚育管理[J].广西林业,2006(5):37-39.
关键词 桉树幼林;抚育方式;林木生长;经济效益
21世纪以来,我国在天然林保护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使得桉树成为绿化山头的首选树种,并且身价倍增。桉树由于具有生长周期短,投资少、风险低、回报快的特点,成为近年工业用材林的重要造林树种,而桉树幼林抚育水平直接影响桉树造林的效益。为找到有效的幼林桉树抚育方式,对维都林场清水河分场2013年种植的桉树林开展了不同抚育方式的试验研究。
1试验地简介
试验在来宾市广西国有维都林场(清水河分场1林班、2林班、3林班)进行。年平均气温为20.2℃,一年内气温低于10℃的天数在15d以内,极端高温在40°以下,年平均无霜期在330d左右,年均降雨量1340mm,年均日照时数1579h。造林试验地前身为桉树采伐迹地,海拔400m,坡度25°,坡向东,以黄壤土为主,肥力一般。
2试验方法
2.1造林、抚育方法
试验林地于2012年冬季炼山并整地,初植株行距为2m×2m,100株/667m2;2013年3月引种维都林场维林园林绿化公司的组培苗进行造林,据统计当年造林成活率94%。在其后的2a内按以下处理方式进行抚育:①全面锄草;②全面锄草+局部松培土;③每年4月和9月各抚育1次,第一次撫育是全面锄草并每株施肥120 g,第二次抚育只锄草。在3个林班随机分组设计,重复3次,每组面积为0.3hm2。
2.2测量方法
2015年7月对每组林地桉树进行检尺,求出其平均胸径和树高;在各林班里选择标准木,然后伐倒,测定其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的鲜重,并随机抽取各部分样品用于测定含水率和计算干物质质量。同时,采用全伐的方法测定各标准木的树根深度、根幅以及根密集区范围,按照根桩、骨骼根(>10mm)、粗根(5~10mm)、细根(<5mm)测出各部分生物量,随机抽取样品测定含水率及计算干物质量。文中数据均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1]。
3测量分析结果
3.1林分生长效应
对不同林班桉树的胸径及树高平均值做方差分析,其结果为:胸径F值为8.21,大于F0.05(2,4)=6.94,树高F值为39.5,大于F0.01(2,4)=18,上述结果说明不同的抚育方式对桉树胸径和树高生长有明显影响。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结果如表1,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不同抚育方式桉树的胸径、树高有较大差异,其生长的高低顺序皆为:③>②>①,这说明加强桉树的幼林抚育管理能够显著促进桉树生长[2]。
3.2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
作为森林群落主体的乔木层,其生物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表示着该树种在群落中的生产力大小。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抚育方式的桉树乔木层总生物量的高低排序是:③>②>①;抚育方式③的生物总量是抚育方式①的1.75倍,是抚育方式②的1.28倍。不同抚育方式桉树的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都是:干>枝>皮>叶;地下部分根桩和骨骼根的生物量占根系生物量的80%,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而粗根和细根一起占根系生物量的20%,主要担负着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
年净生产力是评判林分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从表2中可以得出,不同抚育方式的桉树平均净生产力为17.633t/(hm2·a),这个数值充分体现着速生桉的速生性;不同抚育方式年净生产力的大小排序与总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一致。试验结果充分证明提高幼林桉树抚育的集约程度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生产力,从而缩短桉树生长周期,促进桉树造林经济效益的提高。
3.3林分营养空间的利用
林分营养空间的利用情况是衡量该林分未来生长潜力的关键指标。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抚育方式对桉树营养空间的利用有较大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的3种不同抚育方式营养空间利用程度最高的是③,具体表现在根系发达,根系深而广,冠层厚且大;营养空间利用程度排第二的是②,利用程度最低的是方式①,该结果跟幼林抚育集约程度高低结果一致。幼林抚育的集约程度越高林分的营养空间也越大,能通过地下发达的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为地上部分的树叶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物质保障,光合作用制造的产物除了呼吸消耗,产生的其他有机物又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器官和组织,让整个林分保持较高的生产力。
3.4不同抚育方式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采用不同抚育方式的桉树林经济效益差异明显,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经济效益更为显著,如抚育方式③比抚育方式①抚育成本(含农药费用)仅增加800元/hm2,但其销售利润增加了3609元/hm2,年平均利润率提高了4.60%。
试验结果表明,抚育在桉树造林经营中有比较突出的位置,加强桉树幼林抚育管理,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当地营林成本和销售利润确定适当桉树抚育强度[3]。
4结语
2013—2015年,在广西国有维都林场对桉树幼林进行了3种不同抚育方式(①全面锄草,②全面锄草+局部松培土,③全面锄草+施肥)的比较试验,经过比较分析得出:不同抚育方式桉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明显,并且随着抚育强度的加大,林分营养空间也显著增大,这样就对林木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充分改善了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生产力;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桉树幼林抚育强度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经过3 a的试验证明,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幼林抚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桉树速生丰产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宏源.速生桉树的幼林抚育施肥管理[J].广西林业,2007(5):13-14.
[2] 黄锦芬.桉树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解决措施[J].吉林农业,2014(5):73-74.
[3] 谭勇正,周荣兵,牙璋,等.桉树幼林的抚育管理[J].广西林业,2006(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