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件码头1100t桅杆吊基础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 :中国水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banana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江苏某公用重件码头为例,介绍额定吊装能力1100t固定桅杆式起重机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不同桅杆吊基础型式的方案对比和研究,为以后超大重件码头的桅杆吊基础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重件码头;桅杆式起重机;桅杆吊基础;高桩承台
  中图分类号:U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7-0089-03
  近些年,随着海洋平台、大型风力发电场、大跨度桥梁等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集装箱桥吊、海上发电模块、海底隧道沉管、桥梁基座沉箱等这些重大件货物的装卸和运输在大型工程建设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大件转运一般采用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其中水路运输是最经济且对重量和尺寸限制最少的运输方式。如何建设满足重大件构件的装卸需求的专业码头是重件码头设计的关键。
  本文以江苏灌河某公用重件码头桅杆吊基础墩设计为例,介绍高桩墩式桅杆吊基础的设计要点,并通过对其两个设计方案的技术分析和比选,从而选出最优设计方案,为以后的高桩墩式桅杆吊基础设计提供了参考。
  1工程介绍
  1.1自然条件
  工程位于江苏省响水县灌河东岸,东濒黄海,距灌河入海口约4km,东距连云港约55km。属于湿润季风气候区,灌河高、低潮位和潮差变化不大,涨落潮平均最大流速约2.1m/s,工程所在地波浪作用影响不明显。
  工程区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沉积(Q4al)的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粉砂。从地表向下依次为杂填土、淤泥质黏土、粉砂夹粉土、粉细砂。其中,粉细砂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约230kPa,可以作为桩基持力层。
  1.2装卸工艺
  该码头工程预为周边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提供海上风机大型基础管桩和大型钢结构等重件出运及原材料钢材进口的公共水路运输服务,并考虑大型重件的滚装出运需求。码头主要货种为海上风机大型基础管桩等重件、钢材。主要货物为:风机单桩(直径约5-10m,长度60-100m,重量约600-1000吨)、塔筒(直径约3-7m,单段长度20-40m,单段重量约20-200吨)、钢材(最大单件重35吨)。
  码头后方陆域设置总装车间、喷涂车间及构件拼接作业区,把重件单节小件筒体进行组装、拼接和喷涂等作业。码头主要功能为满足海上风机大型基础管桩等重件的出运要求,同时兼顾原材料钢材进口。
  考虑到本工程装卸运输的重件规格较多、尺寸大、重量大等特点,采用桅杆吊+模块运输车的运输方案。桅杆吊起重机具有起重量大、运行简单、安全可靠、投资较小、安装运输方便、操作便捷、对装卸货物适应性强等特点。水平运输采用自行式模块运输车,该车具有机动灵活、运输重量大、运输地面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根据运输结构进行多种方式的组合拼接等特点。
  1.3工程概述
  工程建设1个2万吨级重件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5万吨级船舶设计),设计代表船型为2万吨级甲板运输驳,水工结构设计船型为5万吨级散货船。码头长度为206m,宽度为40m,共分为5个结构段。普通码头平台结构段采用高桩排架结构,纵向排架间距为7.2m,每个排架下设置φ1200mm的PHC桩。其中6根直桩,两对叉桩,叉桩斜度为6:1。码头上部结构由现浇横梁、预制纵梁、叠合面板组成。码头中间结构段作为人字形桅杆吊设备基础,并兼顾普通码头功能。
  2桅杆吊基础设计方案
  2.1设计要点分析
  2.1.1选择合适的基础结构型式
  桅杆吊基础的结构型式应根据总平面布置、岸坡和地质条件、重件装卸运输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重力式桅杆吊基础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差较小、岸坡坡度较缓的地区,可采用实体式或者空心沉箱式结构形式。相反桩基式桅杆吊基础适用于地质条件差、水位差大的地区。本工程表层土体以杂填土、淤泥质黏土为主,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且极端高低水位差达到了6.85m,故本工程桅杆吊基础采用桩基承台式基础。
  2.1.2选择合理的基础外形尺寸和桩基布置型式
  桅杆吊基础的平面尺寸需要满足重件水平运输车的行驶要求,也应满足装卸船所需要的桅杆吊变幅水平净外伸距离。基础的外形也受桅杆吊诸多机构和预埋件位置、大小的影响,例如主副钩防风拉索、臂架前撑支座、后拉索支座、卷扬机、司机室埋件等。桅杆吊基础应考虑水平运输车辆的轮压和桅杆吊钢索臂架的拉压荷载下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桩基布置可以根据局部受荷不同而灵活布置,桅杆吊基础厚度也需要根据受力特性和重要埋件埋深要求采取局部加厚措施。如果桅杆吊基础兼做码头平台,还需要满足设计船舶的停靠和系缆要求。
  2.1.3确定桅杆承台间以及和拉锚承台的组合方式
  受桅杆吊臂架底端作用点间距、桩基布置形式、抵抗水平力方式、使用要求等因素影响,桅杆吊各基础承台之间可以采用多重组合形式。当桅杆吊人字臂架底端间距较大时,可以考虑将桅杆吊基础承台做成两个分体式墩台,两个墩台之间可以用框架或整体墩台结构进行连接,以增强基础的整体抗水平力的能力。同样,拉锚承台和前承台也可以做成分体式结构,结构需要满足桅杆吊各种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要求。
  2.2设计方案介绍
  由于地质条件差、存在较大水位差,所以桅杆吊基础将采用桩基承台式基础。桅杆吊基础需要兼作码头平台,基础横向宽度和码头平台宽度相同,纵向宽度由工艺和结构计算综合确定。考虑到本工程的实际需求,根据桅杆吊基础承台外形和组合形式的不同,提出了两个设计方案。
  2.2.1方案一(整体式基础)
  桅杆吊前臂承台由于兼作码头平台,故采用与码头平台同宽的高桩墩台结构,平面长宽为40×32m,墩台前20m宽范围设置5排桩,桩基排架间距为7.2m,每个排架设置5根φ1200mm桩基,其中1根直桩;4根叉桩,叉桩斜度均为6:1。墩台后20m宽范围设置6排桩,在前臂支座受力点附近桩基加密布置,桩基排架间距有6.0m、5.4m。每个排架设置5根φ1200mmPHC直桩。上部为厚2.5m和3.75m现浇钢筋混凝土墩台。桅杆吊后拉锚承台长宽为30×23m,承台下共设置5排樁,桩基排架间距为5m,每个排架设置6根φ1000mm灌注直桩。上部为厚3.5m和5.5m现浇钢筋混凝土墩台。   桅杆吊前臂承台和后拉锚承台之间采用整体式联结墩台进行连接。联结墩台沿码头前沿方向排架间距为10m,每个排架设置4根φ1000mm灌注直桩。上部承台为2m厚的钢筋混凝土实体墩台,和前后承台连接处设置限位装置(见图2)。
  2.2.2方案二(分离式基础)
  桅杆吊前臂承台和后拉锚承台结构与方案一相同。桅杆吊前臂承台和后拉锚承台之间采用钢撑体系进行连接。钢撑体系由钢横撑、联系撑、支撑底座等组成。钢横撑由3根φ1300×22的Q345钢管组成,钢横撑用2根φ800×16的钢管采用焊接连接成整体。钢横撑和前后承台采用法兰连接。垂直于钢横撑长度方向设计两座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由基础横梁和3根φ1000mmPHC直桩组成。钢横撑和基础横梁采用钢带压锚连接,下游侧钢横撑上部设置1.5m宽的人行钢栈桥(见图3)。
  2.3结构受力对比
  对两个方案分别建模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2所示。方案一整体式联结墩台仅设置单向限位装置,故前承台和联结体系仅能传递相互挤压力,不传递拉力。当桅杆吊前臂承台受船舶系揽力作用时,仅依靠前承台结构提供抗力。方案二分离式钢撑体系采用法兰埋件与前后承台铰接连接,既可以在桅杆吊重载工况下承受较大压力,又可以在系揽力工况下联结前后承台而承受拉应力。因此,方案二在受力分析上更能发挥钢撑材料的抗拉压强度较高的优势,还减轻竖向荷载自重,可以减少桩基数量及降低桩基承载力要求。
  2.4经济性比选
  根据沿海港口水工建筑工程相关定额及编制规定,材料价格选用工程所在地近期单价。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工程费用计算结果见表3。
  对比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仅比较前后承台中间的联结系统,方案二比方案一工程费用减少206.1万元,费用下降幅度达57.7%。若对比整个桅杆吊基础的总费用,则方案二比方案一费用下降幅度为7.3%。
  3方案优缺点对比
  综合以上技术经济分析结果并考虑施工等因素,方案一、方案二的优缺点对比总表见表4。
  4结语
  在地质条件差、存在较大水位差的区域建设重件码头时,桅杆吊基础建议采用桩基承台式基础。为了节约成本,一般情况下桅杆吊基础承台会兼做码头平台。故桅杆吊基础设计时应考虑水平重件运输车辆的轮压荷载、桅杆吊钢索臂架的拉压荷载以及设计船舶荷载。桩基布置可以根据局部受荷不同而灵活布置,桅杆吊基础厚度也需要根据受力特性和重要埋件埋深要求采取局部加厚措施。
  桅杆吊基础承台可采用整体式或分离式结构,根据这两类方案的受力特点和经济性对比,推荐采用分离式的钢横撑体系,此方案通过钢管体系将前后承台水平连接,可以充分发挥钢结构的抗压力能力,仅需要较少桩基支撑其自重即可,从经济性和施工等方面分析,分離式均有较大优势。
  参考文献:
  [1]  JTS 167-4-2012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JTS144-1-2010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S 167—2018 码头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4]  谢秋俊,宋思敏,张伟.某大水位差重件码头设计方案探讨[J].中国水运,2015,(7):255-256.
其他文献
目的:确定牛肝菌多酚的细胞抗氧化活性评价模型。方法:基于人结肠癌细胞Caco-2、人肝细胞L02和人肝癌细胞HepG23种细胞,检测黄牛肝菌多酚的细胞抗氧化活性,确定适宜的细胞抗氧化评价模型。采用适宜细胞模型测定红牛肝菌、黄牛肝菌和黑牛肝菌多酚的细胞抗氧化活性,并与牛肝菌的多酚提取率、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3种细胞模型均能检出黄牛肝菌多酚的细胞抗氧化活性,而在检测多酚浓度范围、灵敏度方面存在差异,Caco-2、L02和HepG2模型检出限分别为0.025,0.1
为了得到纯度高、特异性好的抗大豆球蛋白多克隆抗体,用溴化氢活化的琼脂糖4B纯化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后的抗体,此免疫亲和层析过程节省时间且操作简单。经凝胶过滤层析的大豆球蛋白,溶胀后的填料与大豆球蛋白配基以共价键的形式连接,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杂蛋白随流动相流出,再利用洗脱液将抗大豆球蛋白的目标抗体特异性地洗脱下来,用紫外检测仪检测非特异性洗脱峰和特异性洗脱峰。通过SDS-PAGE鉴定,多抗血清中的其它蛋白组分被非特异性洗脱掉,经浓度测定,特异性洗脱的蛋白质量浓度为0.3 mg/mL,间接ELISA显
摘 要:智能化船舶现阶段发展之中,已成为船舶研发和船舶设计的最新方向。国内外大部分专家与学者都曾多次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以及设计。智能船舶采用数据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最新技术,并与以往船舶技术充分融合,达到更加经济安全、生态环保的效果。围绕智能船舶的发展,阐述了智能船舶的重要作用,并简要分析了其背后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智能船舶;通信导航;航线监控  中图分类号:U66 文献标识码:A
皮克林乳液作为一种新型分散体系,是由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固体颗粒定向吸附于油水界面而形成的稳定系统。Pickering固体颗粒通常由淀粉、壳聚糖、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等无机物加工得到。近年来,皮克林乳液的高效开发及其在食品领域的扩大应用,其稳定剂研究热点逐渐由无机态转向绿色安全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有机态固体颗粒。纳米淀粉颗粒(SNP)是以天然或改性淀粉为原料,由酸解、沉淀、研磨、超声等物理化学方法制得的纳米级尺度的有机颗粒,具有独特的纳米效应,以及来源广泛、可生物降解等优势。与传统
摘 要:简支T梁桥是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型,T梁以其自身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着,但它还存在截面形式不稳定、运输和安装较复杂等缺陷。因此,合理运用T梁架设方法对其进行快速、经济、安全的安装是目前值得总结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大跨度引桥T梁履带吊双机抬吊安装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以便在类似项目中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T梁;抬吊;软基  中图分类号:U61 文献标识码:A
为揭示保鲜效应与蜡质变化的关系,以1.2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与1 g/L乙烯利分别处理的冷藏香梨为试验材料,定期测定香梨表皮蜡质含量及组分变化,以及果实硬度、失重率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利可加速果实的软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增加及纤维素的降解,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增强,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提高,并使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提前,抑制了香梨失重率增大;同时,乙烯利使香梨表皮总蜡质含量增多,主要是因某些特定长链物质含量增多,使其蜡质组分物质
摘 要:在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下,我国对水运智能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企业处理业务的方便性和便捷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构建一款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的企业动态监管系统。首先,针对系统开发需求,在保证系统架构设计水平的基础上,完成系统核心功能的开发和实现,为促使水运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持,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有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n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一步具体落实好交通强国试点工作,推动交通
期刊
干燥工艺是影响挂面产量、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工序之一,是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温度、相对湿度是挂面干燥工艺的主要可控制因素,也是影响挂面干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小麦面筋蛋白是使小麦粉面团具有弹性、延展性、成膜性等加工特性的基本因素。面筋网络结构是面粉与水混合发生水合作用后,在和面、压延、醒发、干燥、等过程中,经过解聚、聚合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逐步形成的。因面筋特有的弹性、延伸性和成膜性,故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特性。本文依据相关研究资料,重点综述挂面干燥过程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蛋白质结构及特
为挖掘与分析2010—2019年间国内外抗食物过敏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采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的748篇抗食物过敏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9年间,抗食物过敏相关主题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速平稳。当前,抗食物过敏领域的研究热点以食物过敏机理的深入探索和新型预防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为主,相关机理研究正逐步深入,大致表现为从机体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和免疫细胞的靶向探究到信号通路及整个胃、肠道微环境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