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定位侦查的制度挑战与法律规制——以日本GPS侦查案为例的研究

来源 :中国刑事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15893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刑事侦查中,定位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提高了定位信息的精确度,降低了侦查人员的取证成本,将位置信息的侦查价值予以最大化。科技定位侦查的出现不仅引发了侦查取证从实时收集向事后分析的转变趋势,也使公民隐私权面临着隐形侵权的新型风险。面对以科技定位侦查为代表的分析型侦查行为,传统刑事诉讼规则在法律性质界定和行为规制方式上均呈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滞后性。对此,日本最高裁判所在GPS侦查案的判决中提出了私人领域不受入侵的概念,从而将信息性隐私权纳入强制侦查的判断标准之中。在反思判例造法、附条件令状等传统做法局限性的基
其他文献
既有刑法理论多将利益衡量原理限定为违法阻却的实质根据而未在其他犯罪构成层面展开.利益衡量欲成为一种能够指导刑事案件裁决的实体规则,前提是摆脱抽象引致具体,这需要明
轻罪刑事政策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后者则是前者在新时期得以实现的重要制度载体.以轻罪刑事政策为视角,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