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hai10m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结回流方式,Siewert Ⅱ型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五步法"操作步骤:第1步,显露心下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结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步,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结;第3步,离断左肺下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步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下静脉;第4步,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结);第5步: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清扫。

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8.6±10.3)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

结论

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安全可行,可使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水平达到左肺下静脉。

其他文献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损伤结构的隐匿性,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的最佳时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性,缺少相关规范。为及时反映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新理念、规范其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与实用性,制订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诊疗临床循证指南》。本指南针对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及分
中国石油新一代测井软件CIFLog自2011年发布以来,从最初的单井处理解释到多井和水平井的多级跨越,现已成长为装机量大、年处理井数多、全部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井行业重器。软件原创性应用了井下密闭取心饱和度值(点)与“电阻增大率—饱和度”通解方程最优特解(线)为约束的裂缝含气饱和度定量计算科学方法,以及基于岩石矿物组分最优化处理的高精度孔隙度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裂缝储层油气饱和度计算和致密储层低孔隙度计算等世界性难题。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非常规推进,我国测井科技正朝着"发展一个学科、构建
高级实践护士(APN)近年来在欧美国家的创伤救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伤APN参与创伤中心的管理和临床实践,有助于改善创伤救治环节衔接、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和节约医疗成本。但国内目前还无创伤APN培训模式,且无资格认证制度。笔者对国外创伤APN的类型及职责、培养方式及作用等进行概述,并探讨对我国创伤APN培训开展和认证制度建立的借鉴价值。
组织修复与再生是最古老的医学问题之一。再生医学成为学科,还是随着近年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发展经历了从提高认识、组织团队、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临床应用等多个环节,取得的成就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笔者系统回顾参与的重要实践活动,包括战略规划、科学研究、临床转化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提出中国现代创伤修复与再生医学发展的思考,期望作为资料对该领域后续研究有一
肢体软组织损伤复杂,常伴有血管损伤,处理不当便会带来严重残疾、截肢等灾难性后果。肢体软组织损伤的评估标准多,但是缺乏统一。而准确的伤情评估是治疗的基础,也是临床难点。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争议:针对同一伤情,行Ⅰ期修复还是Ⅱ期修复仍有不同意见;采用传统阶梯修复方式还是穿支皮瓣修复方式也有争议。笔者就软组织损伤的特点及评估、治疗理念和治疗要点进行讨论,为肢体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