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的乌篷船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湿的天空,远望一带微绛色。
  日光裹着香气争先恐后地从窗口涌进,抹去先前的阴沉。在这种柔光中,我来到了周庄。“周庄欢迎您”赫然在目。
  遇见阿婆,是在来往的游人中,在一孔桥洞中。她靠在船篷边,呷了一口茶,望着眼前晃过的憧憧人影。那眼神,被风蚀刻,被雨模糊。“坐船吗?”阿婆身边摇船的年轻妇女已经开始和同行的人搭上话,在一番询价后,我刻意避开了那些年轻人,用手指了指阿婆的乌篷船——一条在朴素中显得古老、像是经过岁月沉淀的船。
  于是船在一只老篙的插扦下,泛起輕缓的縠皱。阿婆侧过身,日光漫过她低遮的草帽,将她消瘦的身形在船板上映出了光影。“老人家,年纪大了,怎么还出来做活呢?”同行的人开始同她攀谈起来。“老房都没了,做点水上营生咯!”她的声线苍老却脆细,带着吴侬软语特有的味道。同行之人又继续追问房屋之事,阿婆继续缓缓地撑篙,笑道:“周庄有了名气,政府需要发展的嘞!拆迁重修都是旅游需要嘛,我们这一代老的,是该做贡献的呀。”她用脖项上悬着的一块手巾擦拭额角沁出的汗,笑得云淡风轻。
  隔岸花分一脉香。阿婆的乌篷船转过不急不缓的弯道,一片杂然而又醒目的花色让人惊讶,美则美矣,却不真实,失去原色本味。“找着地方安身了吗,老人家?”同行的人移向船边,阿婆转过身,眉骨间的褶皱杂着沧桑,“我从小就是这里的人,就算周庄不像从前,我们这群人都还是以前那样,是一开始就没得变了的。”阿婆旋即侧身回去,用篙撑船,划过她摸索了几十载的河道。日光投射下她短小的细影,那是一片真实而不抱怨的身影,即使它亮丽的衣服被周庄更易,即使容颜老去,它却未曾变过,伴着日光流淌,长过河道边老碧的苔痕,长过拱石堆叠的弯桥。
  美当真是凛冽的,“喜怒哀乐”因它,“追寻享受”因它,“闺怨乡愁”也因它……周庄变美了,身后是一群老旧的人,没有或妍或媸之表,却深刻地活着。
  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好像见到了她的祖母,翕动着嘴唇说她还会回来。多年后的今日,我来到周庄,但我并不想哭,只是心中早已五味杂陈。我可能不会与它重逢,但阿婆与她那老旧的乌篷船,却是我心间的那一笔淡描素写。淡淡存在,难以磨灭。
  江苏省泗洪县淮北中学 指导教师:杨园园 赵同宇
  在作者云淡风轻的文字里,有一个虽经沧桑却依然活得云淡风轻的人物,那便是撑着乌篷船的阿婆。已经存在了九百多年的美丽的周庄,如今已渐渐被物质的喧嚣所侵染,但在这位撑船的阿婆身上,却依然可以看见可贵的简单和淳朴——“我从小就是这里的人,就算周庄不像从前,我们这群人都还是以前那样,是一开始就没得变了的。”
  周庄的美丽,不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因为它厚重的人文历史,其中就包括阿婆这样虽经世事风霜却依然保持淳朴简单生活的人。作者的可贵之处便在这里,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周庄对于她的情感触动,恰恰是周庄里朴实美好的撑船阿婆。在她细腻美好的笔下,阿婆与她那老旧的乌篷船,也成为我们心间的一个淡描素写,淡淡存在,难以磨灭。
  【适用文题】最美的风景;留在心底的风景;让我难忘的人……(平子)
其他文献
自古英雄出少年,每一代的少年都有着他们独特的风采。春秋时期,十五岁的甘罗即官拜上大夫;年少的周总理,当被问及读书的目的时,毅然高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教室里、操场上,一个个勤奋而活跃的身影,他们用汗水播撒梦想,用信念加快脚下的步伐。谁的年少时光不美丽如歌?谁的少年时代不具有难忘的回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可爱的少年,走近他们的故事与梦想,在这个百舸争流的奋进时代,一睹他们最好的姿态。 
甲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从前,在骤雨初歇之时,啜一口馥郁的清茶,看窗外那一隅迷蒙的天空。任时光悄然逝去,岁月斑驳的痕迹悠悠地淌过青春的容颜,留下经年之后的一句喟叹。  夜来南风起,秉烛捧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丝一弦,心竟微微地颤抖了起来。读罢全诗,却恍然明了作者发出的“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忧伤。  想来最好的时光,莫过于肆意飞扬的青春时期了吧!  敢鼓起勇气开始一个人孤独的旅程,敢奋不
前些日子,身在瑞典的朋友告诉我,中部北部死了很多昆虫,特别是蜜蜂,所以苹果李子等树都很少结果,可以预料到是收获很少的一年。我开玩笑说凛冬已至。他说是在春天冻死的,即使是五月的时候也特别冷,昆虫们纷纷飞进屋中避寒,窗台下有好多尸体。  这样的春寒与不友好似乎极其少见,毕竟,春天在严寒冬天的身后姗姗走来,总是希望的象征,花朵从枯枝中复苏,带来生命,“把春天开成花的河流”。严寒与死亡,似乎在春的面前,都
友情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幾乎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之间总是要相互帮助,一起成长,喜悦一起分享,痛苦一起承担。如果没有体验过友情,那么人生总是缺少了些什么。古人对于友情有着深刻的理解,讨论了很多关于朋友的哲理。这期我们选择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共同积累一些古人的友情典故。  好朋友和坏朋友  孔子对于友情有深刻的认识,《论语》开篇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相处快乐,是因为相互可以砥砺德行,促进
顾莹是一名致力于保护和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2016年,为了拍摄藏羚羊,顾莹在可可西里“潜伏”了十几天。这天,顾莹发现了一头垂死的藏羚羊,它在迁徙途中穿越青藏公路,被疾驰而过的汽车撞伤了后肢,等顾莹发现的时候,它已经奄奄一息了。顾莹站在藏羚羊身后五米的地方,拍了一张“全身照”,当她想再拍一张藏羚羊的面部特写,记录下藏羚羊濒临死亡时的眼神时,却突然停下了。  “我要不要拍呢?”顾莹犹豫了。“为什么不
手势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被我们忽略的语言。  手势的语言,有时带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愁怅。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爷爷和奶奶从未吵架过。他们亦如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含蓄内敛,我从未见过他们有超出常人范围的行为,哪怕是语言。  直至那一个四月倒春寒的早晨。阳光,已成了一种实质,暖溢着。奶奶睡着了,静静地躺在藤椅上,面朝着阳光。可风丝毫不留情面,依旧刮得热烈。爷爷走过去,轻柔地拾起一件风衣,一只手握
黎江,七十年代人。供职于清华大学粉体工程淄博研发基地。曾有各类体裁作品散见全国刊物及海外纸媒。著有随笔散文集《给力年代》等。现居山东淄博。  小靳哼着歌在制冰车间转悠了一圈,和几个新来的小姑娘没头没脑地说笑了两句。有个大龄女工瞅见他在冰淇淋生产线偷吃了几口甜料,讨厌!谁让你吃的?女工喝道。小靳回应那女人一个狡黠而古怪的眼神,然后扭过脸笑着快步跑出。  小靳窜到隔壁的入库室,正好看见同事秋生斜靠在长
49岁时,她年富力强,走进这个家,帮助一对夫妻带大了五个儿女;79岁时,她孤苦无依,这对夫妻执意把她接回家里,精心服侍;后来,夫妻两人相继过世,但他们的孩子对老人仍然不离不弃……  59年前,同为军人的万基和冯若夫夫妇因为要照顾五个孩子,商量着请一个保姆。无儿无女的安徽老乡赵湘南于是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孩子们亲切地称她“姨娘”。  20年過去了,赵湘南步入了古稀之年,万基和妻子商量后,对孩子们说,
每一年的中考结束时,亦是《作文与考试》初中版收获的季节。多年来,下旬刊始终承担着除了作文板块之外的其他语文知识点的点题重任。纵观这些年的点题轨迹,无论是点题数量还是质量,都呈逐年递增的大热趋势,尤其是在分值比较多的“现代文阅读”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板块的点中份额越来越突出。紧扣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关注中考语文时事热点,这一直是《作文与考试》初中版下旬刊热切追求的办刊宗旨,而每年的中考语文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