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公认的胚胎毒性阳性物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丙戊酸钠盐(VA)进行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试验,旨在建立有效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评价方法。方法配置胚胎培养液(EM),收集胚胎并用EM冲洗备用。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 h(2 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染毒组阳性物(其中,ATRA工作终浓度为1.00,0.20,0.04,8.00×10-3,1.60×10-3,3.20×10-4,6.40×10-5,1.28×10-5,2.56×10-6,5.12×10-7 mg·L-1,且DMSO的终浓度均≤0.1%;VA工作的终浓度为2.00,1.00,0.50,0.25,1.25×10-1,6.25×10-2,3.13×10-2,1.56×10-2,7.81×10-3,3.91×10-3 g.L-1),同时设置EM(全拼及中文意思)空白对照组及0.1%DMSO溶剂对照组。分别在24,48,72,144 hpf,观察卵凝结、眼睛、体节、尾部延伸、心脏、血液循环、孵化率、致死率、尾部畸形、体位、自主活动等评价指标胚胎的发育情况,记录畸形及死亡的胚胎数目。统计得出计算药物的EC50和LC50,计算及得出致畸指数(TI=LC50/EC50),并与已有的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斑马鱼胚胎发育早期(24~48 hpf),畸形多发生与于眼睛、体节、心脏及血液循环。而发育后期(72~144 hpf),骨骼畸形及自主活动度下降显得更为明显。在72 hpf,发现两种药物对胚胎孵化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144 hpf,ATRA浓度≥6.4×10-5 mg·L-1时开始出现明显的畸形,浓度≥1.6×10-3 mg·L-1时发生了出现严重的致畸作用,TI=10.35;VA浓度≥3.13×10-1 mg·L-1时开始出现明显的畸形情况,浓度≥1.25×10-2 mg·L-1时发生出现严重的致畸作用,TI=5.72。且两种药物致胚胎致畸率及死亡率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两种药物均得到阳性结果,且与已有的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结果一致。结论采用两种阳性药物成功的建立了有效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评价方法。
其他文献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网络安全人才问题上主要依托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实践证明,基于该建设工作体系,世界各国逐渐走出了一条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人才成
目的:研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 inase/s igna 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组织NF-κB和C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
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响应十八大的号召,从三个方面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其一,合理国土规划,优化空间格局;其二,转变消费方式厉行资源节约;其三,注重生态修复促进
根据摩擦磨损试验数据拟合Rhee磨损公式的各系数时,因未考虑试验时试样受挤压变形对接触面积的影响,从而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在高速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填充PTFE摩擦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湿地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过去50年期间,三江平原土地利
<正> 一、前言 血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从胎儿到老死终生不变,而且血型具有高度遗传性,目前在理论上已经证实它的遗传度为100%。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血型与气质。
为了解工业毒物对女工的生殖危害,对重庆市的制药、农药、化工、机械4种行业中的6个企业的已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接触组女工出现月经经期异常、周期异常、经期不适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