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芴酮类不对称有机小分子给体光伏材料的设计和性能

来源 :分子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gn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基于9-芴酮(FN)的D-A-A’构型的有机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TPAFNPI和TPAFNDI.2种结构均采用三苯胺(TPA)作为给电子单元,三键作为π桥,并引入不同的末端吸电子单元邻苯二甲酰亚胺(PI)和靛红(DI)进行端基修饰.这种D-AA’结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同时也弥补了在9-芴酮上引入氰基的缺点,三苯胺(D)的扭转结构还可以避免由于过度聚集而形成较大的相分离分寸.通过调控末端吸电子单元有利于改善电子云分布,从而促进分子内的电荷传输,还有利于获得更低的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能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材料的光电性质进行探究,并将其作为给体材料与富勒烯受体(PC61BM/PC71BM)共混制备成本体异质结器件.结果显示,TPAFNPI和TPAFNDI均具有较窄的带隙,分别为1.75和1.72 eV.2种材料与PC71BM混合后分别获得了1.05和1.01 V的开路电压,而靛红由于具有更强的吸电子性,从而使TPAFNDI具有更窄的带隙和更强的光吸收特性,其短路电流密度可达到11.46 mA·cm-2,光电转化效率为3.37%.
其他文献
高能量密度是电池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也是规模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之一。使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是研制高比能电池最直接的方法。然而,高能量密度材料通常具有不稳定的界面化学,极大地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例如,高镍正极材料1和金属锂负极2对空气环境的敏感性,以及二者在电化学循环中的性能衰减行为,都显著受到其界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期刊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衣食住行中的"住" 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建设日新月异,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当前居民对居住区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刚性需求上,而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升华,居住区整体环境的人性化程度已成为购房群体在选房买房上的重要考量因素。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营造轻松、自由、艺术、静谧的生活氛围,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
学位
目的:探究肺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肺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量(FEV1)、FE
为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家校社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方式创新的需求,教育新基建从智慧校园、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各方面助力,且在共享优质资源、重塑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教育新基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提高投融资市场成效,构建教育专网,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如何规划软硬件建设,重视平台资源使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如何补足人才供
镁合金因其低密度被视为最轻的工程结构金属材料,但因较差的塑性变形行为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增强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已经成为当前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在拉伸载荷下石墨烯对金属镁变形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嵌入能够明显提升金属镁的强度和杨氏模量,并对其塑性变形阶段的第二次应变强化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指出,石墨烯镁基(GR/Mg)复合材料和纯镁的塑性变形行
低电导率是限制有机热电材料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文章设计合成了一种高电导率有机热电材料,4-{2,7-双[4-(4-氟苯基)]-9-(4-磺酰基丁基)-9H-氟-9-基}丁基亚硫酸钾(FPD-PF2),其本征电导率达到23.4 S cm-1。通过旋涂FPD-PF2制备的热电薄膜的载流子迁移达到4.9 cm2V-1s-1,功率因数达到65.5μW m-1k-2,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以■三唑稠环为基本骨架,以C、H、O、N、F元素作为能量修饰基团和改性基团设计出一系列含能分子结构,运用Gaussian软件在B3PW91/6-31G(d,p)基组水平下进行构型优化,得到最稳态结构,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目标化合物的生成焓、理论密度,获取其爆速、爆压等能量性能,预测撞击感度等安全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得到能够兼顾能量水平与安全性能的新型含能化合物3-硝基-7-三氟甲基-[1,2,3,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碳纳米管(CNTs)增强丁腈橡胶(NB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运用恒应变法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能。分别建立了纯NBR和CNTs/NBR复合材料的三层模型,并对顶层和底层的铁摩擦副施加剪切载荷,研究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由于CNTs表面存在很强的吸附力,抑制了NBR分子链的迁移率,使得CNTs和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增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