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教学法是近年来很值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借助分层的思想能够让教学内容有更好的规划,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给予学生差异化的评价与指导,这样才能够让更多学生得到进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思考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教材的难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大,如何能够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这是值得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分层教学法是近年来很值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借助分层的思想能够让教学内容有更好的规划,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给予学生差异化的评价与指导,这样才能够让更多学生得到进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探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针对教学内容的分层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育内容是一个大的整体,这其中由各类知识点及教学内容填充,课本的深度与难度都在循序渐进的加强,教学内容中很多章节的知识点都有联系与衔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做有效分层能够让知识的讲授更清晰,逻辑连贯性更强。同时,有效的分层也能够将相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过往所学的知识。在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各个章节的重点及章节间的衔接,要在做好分层的同时也让知识点形成交互,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巩固,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新的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中数学课本中最主要的两大板块是代数和几何,代数部分的难度和复杂性都在增加,很多知识点间的衔接也很明显,因此,在对于教学内容的整理上如果能够把适当的章节穿插着讲,相信效果会更好。例如,《统计》和《概率》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章节,然而,很多知识要点间却有良好的衔接,某种程度上,“统计”是“概率”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知识发生交互,这不仅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巩固,也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效率。几何部分的内容也需要做好分层,针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一种最直观的分层就是将几何内容分为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两个部分,教学中做好类似的归纳分层工作无疑能够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二、针对教学评价的分层
传统教学模式中容易出现对所有学生都要求一致的倾向,老师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对于教学内容有良好的掌握,最好学生们都能拿100分,这显然是很不现实也很不切实际的。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是必然的,对于所有学生都提出同样的要求,学生明显会达不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要展开分层评价,既要以好的学生作为学校的榜样,同时也要让学生首先以自己为超越对象,能够不断在自我水平上有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很大的进步。
在《三角函数》这个章节的学习中,教学基本完成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随堂小测试,我让学生们合上课本,将几种常见的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总结出来。收到学生的作业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这项测试完成的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能够完整的归纳出课堂中重点讲到的几种函数的全部性质,并且能正确画出图像,有的学生明显做不到,很多性质都写的不正确也不全面。在给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会综合衡量学生的个人能力,会很大程度参照学生过往的水平,对学生的测试结果分层评价。对于那些在过往水平上有明显提高的学生,无论他们这次的测试成绩高下,我都会给予肯定,因为从作业中能够明显看到他们的进步,这是应该表扬的。对于那些在平时水平上有退步的学生,即使交出的作业还不错,我也会给予提醒,告诉他们学习应当用心,不然会继续退步。分层评价才是对于学生客观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有进步。
三、针对学生的分层
学生由于个体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也会存在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理解与接受起来很轻松,对于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也能很好的完成,然而,也存在一部分学生理解上有较大障碍。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间展开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帮助每个学生进步。
在《空间几何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首先我会统一给大家讲解解学习的要点,并且给大家展示各种几何体的实物图,待同学们对于基本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后,我会给学生们布置课堂任务。我会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会给学生分配一个空间几何体,小组内的成员要独立归纳总结出这个几何体的相关特性。小组的分配是有讲究的,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会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于过往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分配到一个小组,给他们的课堂任务难度相应也会大一点,对于知识点还有待加强的学生则分在另一个小组,分配的图画也会相应简单一点。可以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各自独立处理自己的几何体,允许小组内讨论。等同学们都归纳总结完毕之后再来进行课堂讨论,同学们都能看到别人的成果,从中也能意识到自己在知识点的掌握上仍然存在的不足。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分层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与提升。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是很值得采用的教学模式。首先,对于学生群体的分层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让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小组内进行学习讨论,这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其次,对于教学内容分层可以让知识点更细化,层次更分明,最后,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分层评价,这才是对学生最客观的评价,才能督促学生不断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殷凤莲.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7
[2]刘孟秋.高中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6
[3]缪亦男.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D].首都师范大学,2005
[5]张杰亭.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思考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教材的难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大,如何能够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这是值得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分层教学法是近年来很值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借助分层的思想能够让教学内容有更好的规划,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给予学生差异化的评价与指导,这样才能够让更多学生得到进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探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针对教学内容的分层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育内容是一个大的整体,这其中由各类知识点及教学内容填充,课本的深度与难度都在循序渐进的加强,教学内容中很多章节的知识点都有联系与衔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做有效分层能够让知识的讲授更清晰,逻辑连贯性更强。同时,有效的分层也能够将相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过往所学的知识。在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各个章节的重点及章节间的衔接,要在做好分层的同时也让知识点形成交互,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巩固,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新的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中数学课本中最主要的两大板块是代数和几何,代数部分的难度和复杂性都在增加,很多知识点间的衔接也很明显,因此,在对于教学内容的整理上如果能够把适当的章节穿插着讲,相信效果会更好。例如,《统计》和《概率》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章节,然而,很多知识要点间却有良好的衔接,某种程度上,“统计”是“概率”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知识发生交互,这不仅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巩固,也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效率。几何部分的内容也需要做好分层,针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一种最直观的分层就是将几何内容分为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两个部分,教学中做好类似的归纳分层工作无疑能够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二、针对教学评价的分层
传统教学模式中容易出现对所有学生都要求一致的倾向,老师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对于教学内容有良好的掌握,最好学生们都能拿100分,这显然是很不现实也很不切实际的。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是必然的,对于所有学生都提出同样的要求,学生明显会达不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要展开分层评价,既要以好的学生作为学校的榜样,同时也要让学生首先以自己为超越对象,能够不断在自我水平上有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很大的进步。
在《三角函数》这个章节的学习中,教学基本完成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随堂小测试,我让学生们合上课本,将几种常见的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总结出来。收到学生的作业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这项测试完成的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能够完整的归纳出课堂中重点讲到的几种函数的全部性质,并且能正确画出图像,有的学生明显做不到,很多性质都写的不正确也不全面。在给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会综合衡量学生的个人能力,会很大程度参照学生过往的水平,对学生的测试结果分层评价。对于那些在过往水平上有明显提高的学生,无论他们这次的测试成绩高下,我都会给予肯定,因为从作业中能够明显看到他们的进步,这是应该表扬的。对于那些在平时水平上有退步的学生,即使交出的作业还不错,我也会给予提醒,告诉他们学习应当用心,不然会继续退步。分层评价才是对于学生客观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有进步。
三、针对学生的分层
学生由于个体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也会存在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理解与接受起来很轻松,对于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也能很好的完成,然而,也存在一部分学生理解上有较大障碍。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间展开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帮助每个学生进步。
在《空间几何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首先我会统一给大家讲解解学习的要点,并且给大家展示各种几何体的实物图,待同学们对于基本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后,我会给学生们布置课堂任务。我会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会给学生分配一个空间几何体,小组内的成员要独立归纳总结出这个几何体的相关特性。小组的分配是有讲究的,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会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于过往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分配到一个小组,给他们的课堂任务难度相应也会大一点,对于知识点还有待加强的学生则分在另一个小组,分配的图画也会相应简单一点。可以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各自独立处理自己的几何体,允许小组内讨论。等同学们都归纳总结完毕之后再来进行课堂讨论,同学们都能看到别人的成果,从中也能意识到自己在知识点的掌握上仍然存在的不足。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分层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与提升。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是很值得采用的教学模式。首先,对于学生群体的分层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让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小组内进行学习讨论,这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其次,对于教学内容分层可以让知识点更细化,层次更分明,最后,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分层评价,这才是对学生最客观的评价,才能督促学生不断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殷凤莲.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7
[2]刘孟秋.高中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6
[3]缪亦男.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D].首都师范大学,2005
[5]张杰亭.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