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王国:歌剧录音版本(下)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的拜罗伊特(1951-1955)
  随着1945年二战结束,拜罗伊特音乐节也暂时关门。在停演七年后的1951年,被认为消除了纳粹影响的音乐节才得以重新开幕,原来的领导者,齐格弗里德的遗孀温妮弗雷德下台,接替者是她的两个儿子:维兰德·瓦格纳(Wieland Wagner)和沃尔夫冈·瓦格纳(Wolfgang Wagner)。新的音乐节号召力丝毫不减当年,汇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瓦格纳歌唱家和最有能力的新一代指挥家。唱片公司当然不会放过这些历史时刻,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录音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因此音乐节的每年都会留下大量录音。如果你是超级瓦格纳乐迷,不妨慢慢将他们都搜集齐全,也是一大乐趣。
   1951
  1951年的拜罗伊特上演了三部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指环》和二战时被停演的《帕西法尔》。瓦格纳家族邀请了两位指挥家:老牌的克纳佩茨布什和年轻的赫伯特·冯·卡拉扬。这位生于萨尔茨堡的二十世纪超级指挥明星,当时正处于迈入国际舞台的上升阶段,1929年卡拉扬在家乡的音乐节指挥了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随后在乌尔姆市立剧院担任乐长。1934年他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并出任亚琛歌剧院的总监,1937年开始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和柏林国家歌剧院,并在1938年成功指挥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演出,被誉为能与富特文格勒比肩的瓦格纳大师。战后卡拉扬迅速崛起为新一代德奥系统指挥家的领导人物,他1947年录制的《德意志安魂曲》成为经典历史版本。在1954年富特文格勒去世后,卡拉扬统领柏林爱乐乐团长达三十五年之久。
  1951年的《名歌手》由EMI录制,除了战前的演员,拜罗伊特出现了许多年轻歌唱家,饰演埃娃的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后来成为德国最著名的莫扎特与施特劳斯女高音和艺术歌曲诠释者,她1938年首次在柏林登台饰演《帕西法尔》中的花仙子,1944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她的丈夫是EMI著名的制作人瓦尔特·莱格。饰演瓦尔特的是生于纽伦堡的汉斯·霍普夫(Hans Hopf),早期他是一位抒情男高音,1940年代他在柏林和德累斯顿间穿梭演出,1949年加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拜罗伊特音乐节后,他经常出现在欧洲主要歌剧院舞台上,并且在美国大都会登台。男中低音奥托·埃德尔曼(Otto Edelmann)1937年首次登台饰演莫扎特的费加罗,1940年在纽伦堡演唱并参军。战后他在苏联度过了两年监狱生活,1947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并一直唱到1976年,他饰演的鞋匠汉斯·萨克斯非常著名,从1954年起在纽约大都会饰演这一角色长达十五个音乐季。施瓦茨科普夫、霍普夫和埃德尔曼都是1951年富特文格勒在拜罗伊特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领唱,但在拜罗伊特的时间都很短。
  更具有经典意义的《帕西法尔》1951年在拜罗伊特由维兰德·瓦格纳进行了全新的舞台制作,Teldec公司拿到了录制的合同,由制作人约翰·库肖(John Culshaw)和录音师肯尼斯·威尔金森(Kenneth Wilkinson)录下了这次不朽的名演,这也是《帕西法尔》历史上首部全剧录音。和《名歌手》一样,这个录音并不是录自一场演出,而是由彩排和数场演出拼凑而成的。克纳佩茨布什在这里开始他战后拜罗伊特的神话,从1951年到1964年留下了十三部《帕西法尔》的录音(除了1953年)。演员阵容以年轻歌唱家为主:玛尔塔·莫德尔(Martha Modl)饰演孔德里,她学于纽伦堡和米兰,是一位介于女中音与戏剧女高音之间的歌唱家。帕西法尔的饰演者,男高音沃尔夫冈·温德加森(Wolfgang Windgassen)成为继梅尔基奥尔之后最著名的瓦格纳英雄男高音,他的职业生涯主要在斯图加特歌剧院演唱。在拜罗伊特,他一直唱到1970年,饰演了几乎所有重要男高音角色。维也纳男低音路德维希·韦伯(Ludwig Weber)塑造的古奈曼兹几乎无人可及,浑厚的音质、绵长的音乐线条和精确的语气成为经典的诠释。年轻的乔治·伦敦(George London)饰演安佛塔斯,他生于蒙特利尔,1949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登台,1951年同时在拜罗伊特和纽约大都会演唱,他的演唱生涯持续到1967年,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男低音之一。克林索尔的饰演者赫尔曼·乌德(Hermann Uhde)生于布莱梅,1936年在家乡登台饰演《帕西法尔》中的提图雷尔,除了数年在拜罗伊特演出,从1954年和1955年起分别还在科文特花园和纽约大都会演唱。
  《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录制并不像前两部歌剧那样成功,《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的演出都不尽如人意,并且由于技术问题没有录全,但由库肖和威尔金森录制的《众神的黄昏》相当令人满意,效果完美。由于EMI的莱格事先签约了剧中的数位歌唱家,因此这个属于DECCA的录音直到五十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克纳佩茨布什的指挥速度偏慢,是典型的老一代浪漫派瓦格纳风格,厚重无比,个性明显。在演唱阵容中,瓦尔内首次在拜罗伊特演唱布伦希尔德,宽厚巨大的声音和无与伦比的纯正风格奠定了她在这一角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男高音波恩德·阿尔登霍夫(Bernd Aldenhoff)饰演齐格弗里德,他早年在科隆歌剧院登台,1938至1944年在杜塞尔多夫演唱,那时他的剧目集中在威尔第方面,1944年起在德累斯顿开始发展成为瓦格纳英雄男高音。他的音色和瓦尔内非常相配,中音区宽厚,能量感充足,然而过于宽的声音使他在高音区略有些摇晃。他在拜罗伊特唱到1957年。
   1952
  1952年的拜罗伊特上演了全新制作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由卡拉扬指挥。同时邀请了德国指挥家约瑟夫·凯尔伯特(Joseph Keilberth)来指挥《指环》,克纳佩茨布什则负责《帕西法尔》和《名歌手》。凯尔伯特1940年起担任布拉格德国爱乐乐团指挥,二战结束前是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他的风格与克纳佩茨布什完全不同,代表了新的现代风格,节奏严格,强调音乐的流动性,使演出充满了激情,歌唱家们如瓦尔内在他的指挥下,技术的发挥更为充分。与克纳佩茨布什相比,凯尔伯特的《众神的黄昏》用时少了将近三十分钟。   又有一批新的歌唱家在1952年的拜罗伊特登台。汉斯·霍特在《指环》中首次出演了沃坦,比起三十年代在EMI的录音,霍特的音色更加坚实成熟。他在《特里斯坦》中还饰演了库文纳尔。古斯塔夫·奈德林格(Gustav Neidlinger)首次演唱了《指环》中的阿尔贝里希一角,从此成为这一角色无可替代的诠释者,索尔蒂和伯姆的录音都由他演唱这一角色,1972年他还在纽约大都会饰演阿尔贝里希。奈德林格在拜罗伊特一直唱到1975年。在《众神的黄昏》中饰演齐格弗里德的是1933至1939年在拜罗伊特出现过的马克斯·洛伦茨(Max Lorenz),他1929至1944年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演唱,同时还出现在纽约大都会(1931-1934)、科文特花园(1934和1937)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29-1933、1936-1944、1954)的舞台上。他是二十世纪前半期最著名的英雄男高音之一,1952年还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声音宽厚,但已经不是特别稳定,在节奏上更夸张了语气,而音乐并不是特别精确。
  来自智利的男高音拉蒙·文内(Ramon Vinay)在新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饰演男主角,他1938年在墨西哥以男中音登台,后来改为男高音。他是一位出色的演员,音量大,外形俊朗,从1952年起在拜罗伊特唱到1957年,又改回演唱男中音角色。莫德尔演唱了伊索尔德,虽然音色没有瓦尔内那么丰满,但还算完成得不错。
  在《纽伦堡的名歌手》中,克纳佩茨布什发挥了最高水准,整体性明显好于1951年的卡拉扬。歌手阵容变化不大,年轻的瑞士女高音利萨·德拉·卡萨(Lisa Della Casa)接替了施瓦茨科普夫饰演埃娃,这也是她在拜罗伊特唯一一年登台。她的声音比施瓦茨科普夫更加稳定和年轻,有着更完善的声乐技巧。这位被誉为“歌剧舞台上最美丽的女人”以饰演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的角色著称于世,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深得理查的赏识。她的众多唱片中最著名的包括老克莱伯指挥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索尔第指挥的理查·施特劳斯的《阿拉贝拉》,此外她还是最出色的艺术歌曲演唱家。
   1953
  战后每一年拜罗伊特都会为一部瓦格纳歌剧制作新的版本,1953年轮到了《罗恩格林》。这次由维兰德的弟弟沃尔夫冈·瓦格纳制作的版本获得了很大成功。凯尔伯特指挥了7月23日的演出,由威尔金森操刀的Teldec录音质量极高。温德加森饰演的罗恩格林无可挑剔,瓦尔内饰演了奥特鲁德,新登场的美国女高音埃丽诺·斯泰伯(Eleanor Steber)饰演女主角埃尔莎,这位美国本土出生的伟大女高音1940年首次在纽约大都会登台,以具有穿透力、灵活而悦耳的音色著称,尤其擅长理查·施特劳斯的抒情女高音角色和莫扎特歌剧角色。她的活动范围多数在美国境内,1953年应邀出演埃尔莎大受好评。
  由于克纳佩茨布什认为瓦格纳的两个孙子反传统的制作违背了作曲家的意图,因此退出音乐节,不过他在1954年又重新回到拜罗伊特并一直指挥到去世。克莱门斯·克劳斯(Clemens Krauss)替代克纳佩茨布什指挥了《帕西法尔》,并和凯尔伯特分享了《指环》,克劳斯生于维也纳,在经历了数个不太重要的职位后,于1929年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总监,并开始让乐团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名字举行独立的音乐会。1926年至1934年间,克劳斯多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1933和1934年,他放弃了维也纳的职位,出任柏林国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他与理查·施特劳斯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指挥了多部理查歌剧的首演。克劳斯的《指环》录音有着战后拜罗伊特最强阵容,汉斯·霍特继续饰演沃坦,瓦尔内包揽了后三部的布伦希尔德,温德加森第一次在拜罗伊特出演后两部的齐格弗里德,与阿尔登霍夫和洛伦茨宽厚的音色不同,他的声音特别集中而年轻,开启了新的齐格弗里德时代。文内首次饰演了极富表现力的齐格蒙德。与他搭档饰演齐格琳德的是美国女高音蕾吉那·莱斯尼克(Regina Resnik),这位辉煌的歌唱家可以演唱从女中音到戏剧女高音、古典到浪漫、瓦格纳和现代主义的广泛剧目角色,技巧完美,音色高贵。早在1944至1945年她就在纽约大都会登台,主要以戏剧女高音角色为主,1953年克劳斯暗示她可能会成为真正的女中音,1957年她在科文特首次登台时饰演卡门。莱斯尼克的生涯遍及欧美主要歌剧院,包括斯卡拉、巴黎、萨尔茨堡、维也纳、里斯本、马德里、布宜诺斯艾利斯、慕尼黑、柏林、布鲁塞尔、马赛、斯图加特和汉堡。《帕西法尔》不像《指环》那么成功,文内过于宽厚的音色使得他的声音不够稳定。克劳斯展现了一位超理智指挥大师的风范,所有的细节都有条不紊,速度的选择不偏不倚,既不像克纳佩茨布什那样冗长缓慢,也不像凯尔伯特那样火山喷发,是完全出于控制之下的完美诠释。1953年《指环》的录音由巴伐利亚广播公司录制,不少公司都发行了来源不明的CD,直到2010年才由Orfeo公司用原始磁带进行了数码转制,效果非常不错。令人遗憾的是克劳斯在1954年过早去世,这些录音也就成了他在拜罗伊特的绝响。
  尤金·约胡姆(Eugen Jochum)接替永久退出音乐节的卡拉扬指挥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约胡姆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跟随指挥家齐格蒙德·冯·豪赛格学习指挥。在富特文格勒的推荐下,约胡姆指挥了十二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任汉堡交响乐团指挥。他经常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1949年又担任新组建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指挥,他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录制的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和布鲁克纳最后两首交响曲成为不朽的经典。这位德奥浪漫派交响曲专家显然同时深谙瓦格纳歌剧之道,他棒下的音乐总是那么连绵不绝,充满了内在的张力,速度的变化也十分戏剧性和大胆,同时保持着完美的分寸感。在演员阵容上,瓦尔内的音色显然比莫德尔更适合这一角色。这个1953年的版本成为拜罗伊特历史上的第一个《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经典录音,而音乐节再次上演这部歌剧,已是1957年了。    1954
  1954年的拜罗伊特上演了四部歌剧,除了每年必有的《帕西法尔》和《指环》以及去年刚制作的《罗恩格林》以外,维兰德推出了新制作的《唐豪瑟》。新的舞台设计对于过去的观念完全是颠覆性的。抽象的灯光布景代替了实体布景道具,创造出古希腊神话式的神秘气氛。半个世纪后人们还认为这一版《唐豪瑟》是维兰德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对后世的歌剧制作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影响。实际上早在1945年拜罗伊特就打算推出新的《唐豪瑟》,甚至准备好了所有的服装和道具,但由于战争不得不推迟,这一等就将近十年。指挥人选最终选定为凯尔伯特和约胡姆,其中凯尔伯特留下了录音。荷兰人格蕾·布鲁文斯坦(Gre Brouwenstijn)作为拜罗伊特的女高音支柱之一1954年首次在音乐节登台饰演伊丽莎白。她有着温暖而光芒四射的音色和出色的戏剧本能,舞台形象也非常动人。二战结束后,布鲁文斯坦在维也纳、巴黎、阿姆斯特丹、斯图加特、柏林、伦敦都相当活跃,在拜罗伊特,她只唱了三年,饰演了弗莱亚、齐格琳德、古特鲁妮、埃娃和伊丽莎白。生于柏林,二十九岁的新星迪特里希·菲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饰演沃尔弗拉姆,在此之前他于1947年开始了职业生涯,先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然后在莱比锡和柏林举行艺术歌曲独唱会大获成功。1951年在萨尔茨堡演唱了马勒的《旅行者之歌》,指挥是富特文格勒。在《唐豪瑟》的演出里,他的“晚星颂”宛如一首舒伯特的歌曲。菲舍尔-迪斯考后来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男中音,无论在歌剧还是艺术歌曲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尤其是他录制了数量巨大的艺术歌曲,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赫尔塔·维尔菲尔特(Herta Wilfert)是在尼尔森之前仅有的既唱维纳斯,又唱伊丽莎白的女高音。即使她并没有赢得国际声誉,但在瓦格纳领域她还是相当成功的,除了在拜罗伊特,她在意大利和法国的瓦格纳歌剧演出中也多次出场。
  瑞典女高音波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sson)1954年首次在拜罗伊特登台,饰演《罗恩格林》中的埃尔莎和《女武神》中的奥特琳德。这是她漫长瓦格纳角色的开端,在立体声时代,她是布伦希尔德的绝对权威诠释者,在索尔第和伯姆的版本中都是不可取代的人物。她非常注意保护自己嗓音的状态,这使她保持了很长的演唱生涯,在演唱戏剧性角色的同时还演出莫扎特歌剧以维护正确的演唱技巧,她的音色有着强烈的聚焦感和充沛的能量。
   1955
  《漂泊的荷兰人》在历史上进入拜罗伊特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音乐节开幕后二十五年的1901年才首次亮相。由于这部歌剧在瓦格纳的作品中显得那么年轻和浪漫,人们对于它能否属于拜罗伊特表示怀疑,直到1955年还在讨论这部歌剧是否能成为音乐节的保留剧目。7月22日的演出终于让拜罗伊特在战后第五届音乐节凑齐了瓦格纳十部成熟的歌剧。由于1954年立体声进入商业录音领域,单声道立刻就变得黯然失色。拜罗伊特当然不会错过最新的技术,1955年,音乐节诞生了历史上首个立体声《尼伯龙根的指环》和《漂泊的荷兰人》全剧录音。DECCA和Teldec的技术团队都来到拜罗伊特,威尔金森再次实现了这个神话,创造了几乎无可挑剔的音响效果。Testament终于在2006年让这两套录音重见天日,而且还单独发行了由莫德尔饰演布伦希尔德的《女武神》和《众神的黄昏》。《漂泊的荷兰人》由克纳佩茨布什和凯尔伯特分享,前者7月22日的巴伐利亚广播公司单声道录音效果显然不敌后者在8月7、15、19三天由DECCA录制的立体声录音。克纳佩茨布什的诠释显得十分厚重,而凯尔伯特则偏火爆,两者阵容差别在于埃里克一角,凯尔伯特版本中的鲁道夫·鲁斯蒂希(Rudolf Lustig)显得比较吃力,远不及克纳版本中的温德加森那么自如。与1953年克劳斯的版本相比,立体声《指环》全剧版的主要人员变动不大,除了齐格琳德由布鲁文斯坦饰演以外基本相同。凯尔伯特的指挥热情似火,数年拜罗伊特的历练已经让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955年的拜罗伊特迎来了战后首位非德奥系统的指挥家:安德列·克吕依坦(Andre Cluytens),在此之前只有托斯卡尼尼和萨巴塔这两位非德系指挥被邀请过。这位生于比利时的法国指挥家不仅在音乐厅和录音棚十分活跃,还是精通歌剧的高手,在1932年就成为图卢兹歌剧院的指挥,上演剧目包括《鲍里斯·戈杜诺夫》《罗恩格林》《厄尔纳尼》《唐豪瑟》《奥赛罗》《女武神》等,1935年又担任里昂国家歌剧院指挥,上演了更多瓦格纳歌剧,1947至1953年出任巴黎喜歌剧院音乐总监。克吕依坦特别精于德奥音乐,历史上首个立体声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就是由他在1957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录制的。他给管弦乐团注入了更细腻的色彩,同时和蔼可亲和开明的态度在拜罗伊特大受欢迎,指挥了1956年至1958年新版的《纽伦堡的名歌手》、1957年和1965年的《帕西法尔》、1958年的《罗恩格林》,1965年再次指挥了维兰德新制作的《唐豪瑟》,连克纳佩茨布什都对他指挥的《帕西法尔》大加赞赏。克吕依坦的音乐继承了从蒙都以来的法国中性风格,理智中不失浪漫,宽松而不失热烈。很可惜他在1967年就过早去世,否则必将有更辉煌的业绩。与1954年的演员阵容相比,唐豪瑟一角由温德加森替代了文内。温德加森的成功演唱更稳定了他在拜罗伊特男高音中的领导地位,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他演唱了所有重要角色,我们在1962年的立体声《唐豪瑟〉中还能听到他英雄式的歌喉。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于穴位内注射少量药物进行治疗,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我们对穴位内注射菌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系在人体进行,受试者
期刊
印度是南亚的蚕丝生产大国,地处热带,全年都能养蚕。2000年产桑蚕丝14432吨,约占世界总产丝量的18%,居世界第二位,当年还生产柞蚕丝278吨,蓖麻蚕丝1309吨,如按蚕丝总产量计,桑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日为一位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十二指肠镜和透视下成功放置胆道支架。78岁的患者陈某,经检查提示的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下端梗阻,并引起重度黄疸(总胆红素45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从而为小儿的护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某院儿科收治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
钢琴是“乐器之王”。几乎所有的作曲家都创作过钢琴曲,甚至还有专门为钢琴创作的作曲家,如肖邦和格什温。  假如从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B. Cristofori)1710年制造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钢琴开始算起,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已逾三百年;假如从语言学家赵元任1913年创作出中国第一首钢琴独奏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开始算起,2013年正是中国钢琴艺术百年华诞。百年来,中国钢琴艺术在作品创作、演奏、教育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接受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急救与护理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某院三个院区的急诊科共72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0例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表达差异性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性,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治疗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35例以
亚历山大·鲍罗丁(Alexander Borodin)被认为是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中最有天赋的作曲家,以及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天赋,丹尼尔·贾菲(Daniel J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