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养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来源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学特征,以期为深入研究其分泌睾酮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为无菌取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的双侧睾丸,置于盛有适量PBS的培养皿中;用尖镊撕去附睾及白膜,用吸管吹打至曲细精管与间质组织分散;加入10倍体积的胶原酶,37℃下消化10~15 min后移入10 mL离心管,待曲细精管及间质组织沉降后移出上层细胞悬液;取一滴细胞悬液,加入适量台盼蓝混匀后用红细胞记数板计算细胞数目,调整细胞密度至3×105个/mL;将细胞接种在直径35 mm的塑料培养皿中,常规条件下培养;当细胞开始贴壁时,小心吸去旧液,加入新鲜培养液(D-MEM+10%小牛血清+1%双抗+1%谷氨酰胺)培养,定时观察;当培养细胞80%汇合时,弃去培养液,用PBS缓冲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 h,PBS洗2次;用异丙醇油红法略加改进后进行脂质染色,苏木精复染;另用95%乙醇和PBS缓冲4%多聚甲醛(9∶1)室温下固定细胞40 min,PBS洗2次,1.4%甲基蓝染色后进行观察.本实验每次所获细胞悬液量均为3 mL,细胞密度为1.76×106个/mL,平均每侧睾丸可获间质细胞5.28×106个,其中活细胞、死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88.94%、12.06%.在体外,间质细胞贴壁性状良好,不需特殊粘附分子.接种后一般8~10 h后即发生极化,胞质铺展,伸出突起.培养约14~15 h后即开始贴壁.镜见贴壁细胞透明,基本无颗粒,轮廊不清,增殖的细胞相互连接成单层膜状.细胞化学:甲基蓝染色显示,间质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位于胞质中央;核仁1~2个,清晰可见,一般位于核的边缘部;其胞质轮廊为多角形,一般有3~4个突起,遥抟中可见有多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结构.油红O脂质染色显示,这些空泡状结构为脂质小滴,呈红色或红褐色,大小不一,圆形悬浮状存在,聚集于胞质两极或散布于核的四周.本实验结果表明,间质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脂滴,推测这些脂质是为其雄激素分泌功能提供必备前体物质而存在的.
其他文献
王以铭副局长推荐并亲自翻译的一文在本刊第五期全文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全国计量行业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响.一股对该文学习、讨论的浪潮不断涌动,并迅速扩散.
目的 研究牙齿移动与牙根吸收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年龄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70例安氏Ⅰ类中等面角的病例,共70张头颅侧住片,其
期刊
目的 探讨环形间断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时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对 54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用环形间断缝合方法止血的 9例病人手术时间少于子宫切除
期刊
目的:对儿童外阴阴道炎症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我科室的儿童外阴阴道炎症病人共88例进行研究,并把她们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B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基础上
植被措施是广东省水土流失区最常用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以石马河小流域为例对不同植被治理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野外监测与分析对比 ,表明不同类型和结构的植被群落与减
目的:针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实施护理措施提升疗效.方法:采用我院科室就诊的102例患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疗程,如解除病因、讨论护理诊断、制作护理方案,对皮肤护理、病情监测等.
目的:探讨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LBL/ALL患者90例为T-LBL/ALL组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我们都知道,黏土矿物是上世纪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吸附材料,由于它对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并且具有较强的修复与净化环境的功能,因此,其对水体当中存在的污染物可以起到吸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