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升西藏阿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问题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藏阿里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立足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建设,西藏阿里地区虽然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财政溃乏、人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在目前各项政策的实施中,阿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常常被忽视,本文在分析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阿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自我 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阿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一、引言
  西藏阿里是我国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缩短地区差距和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特殊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十二五”期间,面对中央第五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良好机遇,以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如何增强地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对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里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全地区土地面积34.5万平方公里,约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25%,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全境地区地貌复杂多变,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长期以来,阿里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在全自治区经济总量份额明显偏低。“十一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形成了以特色蓄牧业、矿业、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阿里拥有广阔的生態环境和丰富的生物、水力、旅游资源,同时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不能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必须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发展绿色经济,推行低碳环保,努力提升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提升西藏阿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性
  1.提升阿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阿里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牧业生产不成规模,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跟不上,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丰富,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表现在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阿里地区的发展要走新路,就是要走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必须在加快发展中坚定的走生态经济之路。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极其脆弱,经济要发展,更重要的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要努力建设生态西藏,生态阿里,保护好大江大河源头不被破坏,造福子孙后代,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阿里地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3.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以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结构的优化来衡量的。2010年阿里地区农牧业总产值达到4.7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3.2%,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健康发展,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6.14万人次,旅游总收达6121万元,以硼矿为主的矿产业,“十一五”期间平均年产量8.5万吨。形成了以生态农业、特色畜牧业、矿业、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创造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才能在较高起点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提升阿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具体实施
  针对阿里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缩短与其他地区差距,我们应当立足客观实际,构建阿里地区特色的产业体系,走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高效、快速发展的路子,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加大援藏力度,增加各项财政投入
  阿里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的最终实现,不是自身所能够解决的,阿里地区在历史发展时期受到外力的极大影响,其经济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外力强有力的的推动,必须加大援助力度,采取特殊的发展措施。
  1994年党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由河北和陕西援助阿里地区。20年来,据统计,河北援助阿里地区资金、物资累计共2.5亿元,援建了115个项目。陕西援助资金1.7亿多元,援建了87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使阿里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在“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援助阿里资金将达到5.8亿元。重点实施利民惠民、基础保障、财源建设、环境修复、维护稳定五大工程。
  2.转变援助方式,增强阿里的“造血”功能
  1951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为支援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许多内地干部到西藏工作,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全国支援西藏的力度越来越大,1994年7月中央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要部署。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完善干部援藏与经济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近20年来,河北、陕西援助阿里的人员结构有了较大变化(见表一)。河北省援藏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由第一批的23%增加到第七批的71%,陕西省援藏专业技术人员由第一批的16%增加到第七批的52%。而且涉及建设、水利、医疗、农牧等多个领域。   表一:河北、陕西两省援藏人员情况简表
  增强阿里地区自身“造血”能力,成为多年来河北、陕西两省援藏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2001年以来,两省财政每年拿出近4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阿里地区干部的挂职培训费用,从2007年开始,两省实施了对200名阿里地区干部进行本科学历教育的任务,成为阿里地区“走出来培养、返回去效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根据调查发现(见表二),阿里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无论藏族还是汉族,对援藏方式的选择,有49%的人认为应选派技术人员,可见对援藏专业技术人员的期盼。
  表二:调查对象对现在援藏方式的评价
  3.发展教育,普及科技是提高阿里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和科技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阿里地区教育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在阿里牧区流传这样几句话,有位领导下乡调研时问一位牧民:“你家小孩长大干什么?”该牧民回答说:“放羊,羊长了卖钱、有了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小孩,等小孩长大了继续放羊啊。”还有教育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制度和管理僵化,制约了教育的发展。2011年,阿里地区已实现“两基”目标,数量问题解决了,可质量问题还是个根本的大问题。如今传统的分散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都要兼顾,协调发展才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都需要科学技术做支撑。为了实施阿里跨越式发展战略,真正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必须要转变观念,改变“羊圈”规律,人人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在措勤县调研时有位乡长讲,为了使农牧民掌握一定的建筑技术,他安排10位牧民给建筑队一起干活,可干了三天,觉得累给钱又少,第四天全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因此,必须加强对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建设。
  4.大力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提高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阿里地区必须大力实施比较优势战略,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竞争力。还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优势延伸,立足潜在资源优势,使特色经济规模发展、持续发展。
  第一,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阿里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硼、盐、铜、铁、铅、金、水晶石等。但没有进行有效开发,要充分利用各种资金和技术,进行开发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变上游产品为下游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深挖旅游资源。阿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素以“三围”著称,即雪山围绕的普兰、湖泊围绕的日土、土林围绕的扎达。本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主要由冰峰雪岭、湖泊河流、地质形迹、地热活动组成。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冈仁波齐峰、玛旁雍措、班公湖、扎达土林等。要充分利用陕西、河北旅游大省的优势,以援藏渠道对阿里进行人力、物力、规划等一系产业优势整合,对旅游业进行系统开发,加强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家乐项目,建设景区附属,提升接待水平,促进社会就业和牧民收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阿里地区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全地区年平均气温零下2度至3.1度,年日照时数为3153-341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71-76%,年降水量为69-16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110天,地广人稀,环境污染程度极小。依托资源优势,以提高农牧业生产能力为重点,建设纯天然,無污染绿色产品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善于把比较优势整合为区域竞争化势,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阿里地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恒,彭姣君.干部援藏工作的历程与成就[J].西藏发展论坛,2013,3.
  [2]周亚成.新疆牧区少数民族自我发展能力浅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3,6.
  [3]靳薇.西藏援助与发展[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4.
  [4]赵路.西部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J].中国科技教育,2011,11.
  作者简介:郭运良(1964-),男,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党校工作,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研究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成功案例,总结医学生创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高职高专医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
为了筛选小鼠MAGE-3抗原来源的MHC Ⅱ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从MAGE-3中选取得分最高的5个候选表位.根据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及
江苏省苏州市人社部门将在市区所有定点零售药店安装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市社保中心建立监控中心,通过在药店前端安装监控系统,对参保患者刷卡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背景下河南职业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河南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处在仍处在层次浅、松散性的状态,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设
2016年“敬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后的首个“敬老月”,意义重大.北京市围绕“敬老爱老,全民行动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微课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其中,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微课教学的优勢进行简单阐述,并结合微课教学内容以及制定明确教学目标等方面,分析和研究微课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以此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对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效改进。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资源越发丰富,在此环境下,促使教学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刘禹锡具有中唐诗人参与时政的政治热情,其人生也因此而倍感坎坷:既有家世之痛,也有贬谪之苦,更有老病蹉跎之叹.面对这些痛苦,他总能很好的超脱,达到人生的自足,这和他坚定的
近年来,东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调结构、促转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举措,加快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仅“十二
期刊
如何在电网企业关键业务电力营销领域高效、规范地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从而达到控制电网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是电网企业管理层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