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核病和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从外周血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L型(MT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溶血离心滴片法IK抗酸染色(IK染色)及溶血离心培养法(培养法)检测结核病组(156例)、肺癌组(147例)和非结核病/非肺癌对照组(42例)外周血中的MTB及其L型,用TaqMan-PCR技术分别检测上述各组标本的单个核细胞、全血及血浆中的MTB DNA.结果 IK染色结核病组、肺癌组和非结核病/非肺癌对照组的MTB阳性率分别为1.3%(2/156)、0.7%(1/147)和0(0/42),培养法分别为0.6%(1/156)、0(0/147)和0(0/42).IK染色MTB-L阳性率分别为41.0%(64/156)、32.7%(48/147)和7.2%(3/42),培养法分别为25.6%(40/156)、39.5%(58/147)和0(0/42).结核病组、肺癌组的MTB与MTB-L检测结果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87、44.35、57.41、76.68,均P<0.01).培养出98株L型菌中,人型81株,牛型17株,返祖为原菌型者44株.结核病组单个核细胞、全血TaqMan-PCR阳性率分别为77.6%(121/156)和68.6%(107/156),均高于血浆的阳性率的20.5%(32/156,X2值分别为112.96、82.18,均P<0.05),肺癌组单个核细胞、全血阳性率分别为59.2%(87/147)和48.3%(52/147),均高于血浆阳性率的12.2%(18/147,X2值分别为70.53、21.68,P均<0.05).两组各血液成分(除外血浆)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7.50、48.30、44.37、11.31,P均<0.01).结论 结核病、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TB-L播散;溶血离心培养法检测外周血中MTB-L简便易行;TaqMan-PCR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和全血标本中MTB DNA的阳性率高于血浆的阳性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蝶形透明敷料用于气管切开造口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急性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蝶形透明敷料覆盖,对照组采取白色医用胶布覆盖造口.对比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无创通气、耐受情况,造口处局部皮肤反应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平均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蝶形透明敷料是一种气管切开造口处良好的敷料
目的 促进截肢患者早日掌握假肢使用方法 .方法 对3例截肢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干预,同时针对假肢装配,使用方法 进行强化性训练.结果 3例截肢患者残肢创面均全部愈合,残肢端呈圆柱状,残肢肌力为5级,残肢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装配双侧大腿假肢后均取到满意的似肢使用疗效.结论 通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假肢装配及假肢使用训练后,双侧人腿截肢患者均能取得满意假肢使用效果,具有较高的独立生活能力,从而促其早日回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证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与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82例脑AVM患者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同时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分析AVM声像特点,测量供血动脉砌,比较脑AVM切除前后数值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畸形血管的残存.术中或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脑AVM是否全部切除.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伴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行为特点.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六地区9495名儿童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K-SADS-PL)和DSMⅣ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凡符合ADHD和ADHD+ODD诊断标准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从筛查阴性者中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儿童.结果 (1)单纯ADHD组、ADHD+ODD组CBCL各行为
目的 研究胰腺癌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2(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岛甲基化模式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3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6例慢性胰腺炎和7例正常胰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抽提上述标本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岛区域,测序明确该区域CpG位点甲基化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
目的 探讨组织培养加药物敏感性测定在指导表浅膀胱癌术后丝裂霉素(MMC)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发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1例.男3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岁.TNM分期:Ta 10例、T1 31例.病理分级:G1 9例、G2 22例、G3 10例.采用经尿道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保留膀胱.肿瘤标本依次行三维组织培养和改良噻唑盐(MTT)法药物敏感性测定.生长抑制率>70%为高度敏感,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复杂颈静脉孔区(JF)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2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高颈部、JF及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 对C1~C4段高位颈部进行解剖,观察研究其对增加颅外暴露的作用及效果;做迷路后乳突切除,暴露外半规管,轮廓化乙状窦和颈静脉球;充分轮廓化面神经垂直段,研究面神经移位的必要性;随后做外侧枕下颅骨切除,磨除后内侧1/3枕髁,尽可能磨除全部的颈静脉结节.结论 改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