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26型高铬铸铁采取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Cr26型高铬铸铁自身性能受马氏体含碳量与数量、二次碳化物的影响,采取实验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马氏体的实际含碳量是使基体硬度在脱稳处理过程中出现峰值的主要因素等结论。
  [关键词]Cr26型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组织与性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TG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006-01
  高铬铸铁是指将(Fe,Cr)7C3碳化物作为抗磨相的含铬白口铸铁,具有极强的抗冲击性能与抗磨损能力,在现代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淬火过程中,基体在析出二次碳化物时,会对奥氏体含碳量及稳定性产生影响,使马氏体含碳量与数量发生变化。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Cr26型高铬铸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如表1所示。
  原材料采用废钢,高、低碳铬铁,钼、钒铁和电解镍;熔炼装置为中频感应电炉;出炉和浇注的温度分别为:1480℃-1500℃和1380℃-1430℃;借助实型铸造工艺,通过浇注形成规格为(22×22×120)mm的试块,以此为无缺口冲击样品的加工提供便利。为明确Cr26型高铬铸铁在淬火工艺条件下微观组织、硬度及冲击韧性受到的影响,共采取六套方案:方案一,分别在五种温度环境下保温2h(由950℃开始按50℃标准递增至1150℃)后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方案二,在1150℃环境下保温2h后通过炉冷降温至950℃,最后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试件的宏观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显微硬度采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冲击韧性由冲击试验机测定;显微组织由高分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物相成分由X-射线衍射仪测定。
  2 实验结果和分析
  2.1 实验结果
  2.1.1 力学性能
  经过方案一脱稳处理的试样,其显微硬度与宏观硬度明显提高,并且在淬火温度变化下先增后减,当温度为1050℃时,达到最大值;经过方案二处理的试样,虽然其显微硬度与宏观硬度和方案一的脱稳试样基本相同,但要比在1150℃环境下的脱稳试样高。试样的冲击韧性没有太大的差别,在4.0-4.5J/cm2范围内变化。试样宏观硬度的变化规律和基体显微硬度相同,说明在热处理条件下,由于基体组织发生了变化,所以材料宏观硬度受到影响。
  2.1.2 微观组织
  初生碳化物的尺寸相对较小,只有15-30μm,分布较为均匀;共晶碳化物以细杆状、块状和短棒状等特点弥散式分布;因碳化物的分布,所以基体的割裂作用被大幅削弱,在发生磨损时能为基体提供有效保护,增强材料的耐磨性能。从能谱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基体当中铬元素与碳元素的实际含量都在很高的水平。
  经过方案一脱稳处理的试样,不断析出二次碳化物,当温度提高到1050℃后,析出物质数量不断减少,且尺寸变大,在温度提高到1150℃时,二次碳化物基本停止析出;经过方案二处理的试样,只有少量二次碳化物析出,其颗粒尺寸相对较大。
  2.1.3 物相分析
  热处理态及铸态试样的组成物质相同,即马氏体、碳化物与奥氏体,没有发现其它明显的物相峰。经过方案一脱稳处理的试样,在950℃温度环境下奥氏体物相峰消失,但马氏体却明显增强;在温度升高至1050℃之后,奥氏体开始增强,马氏体则不断减弱;温度为1150℃时,二者增强和减弱作用加剧;经过方案二处理的试样,其马氏体物相峰有较高强度。
  2.2 结果分析
  研究表明,材料硬度受基体成分、初生碳化物以及共晶碳化物影响。在进行热处理时,如果共晶碳化物与初生碳化物可以保持不变,则基体成分一旦发生变化,则必定会对材料宏观硬度造成影响。对基体而言,其强化因素包含以下几种:二次碳化物的数量以及马氏体的含碳量和数量。在中等温度下,脱温试样的马氏体数量和二次碳化物的尺寸、数量都处在中等的水平,但在这一状态下有很高的硬度;在保温环境下有效保温,当温度降至950℃时停留样品的二次碳化物数量达到最少,产生一定量马氏体,而脱温试样在950℃中的二次碳化物数量较多,且尺寸小,存在大量马氏体,但是这两类状态的硬度并没有太大差别。说明除了二次碳化物与马氏体的数量以外,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马氏体的含碳量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最终影响到材料硬度。相关资料也指出,在对钢铁材料进行淬火时,即便碳含量变化十分微观,也会对马氏体硬度变化造成显著的影响[1]。
  经典理论提出,对高铬铸铁而言,其基体通常为过饱和碳与合金元素的奥氏体,从热力学角度讲无法处在稳定的状态[2]。在脱温热处理过程中,奥氏体当中的合金元素与碳不断增强扩散能力,使奥氏体分解而产生二次碳化物,同时在冷却作用下不断转化为马氏体。马氏体与二次碳化物均属分离组织,二者的转化过程对奥氏体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的平衡溶质元素,尤其是碳元素有很大的以来,同样也十分依赖脱温处理的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碳元素的浓度不断变大,对二次碳化物而言,因可析出碳元素明显减少,所以实际析出量减少,使颗粒的尺寸增大;在奥氏体转化为马氏体时,因淬火温度变大,提高了奥氏体自身稳定性,所以马氏体实际生成量减少,当达到最高温度时,马氏体甚至停止生成;对马氏体,其含碳量依赖高温环境下的奥氏体含碳量,所以马氏体的含碳量才会明显增加。基于此,由于受到马氏体含碳量产生的影响,所以材料最大硬度并不会出现于马氏体数量与二次碳化物数量达到最多时的处理状态,而是出现在马氏体数量与二次碳化物数量中等,且马氏体含碳量达到最高时的处理状态。相关资料表明,在對高铬铸铁进行热处理时,其二次碳化物溶入与析出的数量,会对材料硬度产生重要影响[3]。最佳的淬火温度应确保基体可以析出适宜数量的二次碳化物,在平衡奥氏体的同时对合金元素与碳进行溶解,以获取良好淬透性促进奥氏体向马氏体的不断转化。如果实际析出的二次碳化物数量超出适宜的量,则会减少马氏体的含碳量,最终降低硬度。
  另外,高铬铸铁自身冲击韧性并不会受到热处理的影响。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因高铬铸铁并没有较高的冲击韧性,是典型的脆性材料,所以对Cr26型高铬铸铁而言,其碳化物实际含量超过30%时,基体割裂作用会受到碳化物剧烈影响[4]。由于热处理时,无论是碳化物的分布,还是形貌,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所以认为对冲击韧性的影响很小。
  3 总结
  (1)基体显微硬度和材料宏观硬度均遵循线性变化,同时伴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材料硬度先增后减,热处理对冲击韧性基本没有影响;
  (2)脱稳处理温度越高,基体马氏体与二次碳化物的数量越少,但共晶碳化物及初生碳化物基本保持不变;
  (3)对高铬铸铁基体而言,其强化因素包含以下几种:二次碳化物的数量以及马氏体的含碳量和数量;而马氏体的实际含碳量是使基体硬度在脱稳处理过程中出现峰值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史磊,张凤营.热处理工艺对Cr26型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铸造,2017(04):408-410,417.
  [2] 李红宇,刘宝存.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轧辊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6(05):57-58.
其他文献
[摘 要]预加氢其作用就是除去原料油中的杂质以保护重整催化剂。本文对预加氢催化剂其基本特征与主要反应进行了分析描述。  [关键词]预加氢 催化剂 主要反应 脱砷  中图分类号:TE6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004-01  一、预加氢催化剂的组成  1、活性组分  最常用的加氢催化剂金属组分是Co(钴)-Mo(钼)、Ni(镍)-Mo(钼)、Ni(镍
期刊
[摘 要]某电厂#2锅炉型号SG420—13.7/535/535 M418型,是上海锅炉厂生产的超高压自然循环汽包炉,四角切园燃烧,一次中间再热,中间贮仓式负压制粉系统,在运行中出现对流过热器出口烟温偏 差大最高接近200℃,右侧最高到1050℃,左侧不到900℃,严重影响锅炉主汽温度,并造成排烟温度升高,局部过热器管壁超温。在运行中采用校正二次风档板位置,调整反向二次风配比,校正燃烧中心,成功调
期刊
[摘 要]35KV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电力系统故障发生,一旦发生电力故障,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可能对所管辖的整个区域的电力设施和企业经济运转造成重要的影响。本文讲述了变电站继电保护裝置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0
期刊
[摘 要]目前矿井水综合处理利用率低、处理成本高,主要是由于所用混凝剂以及投加量不合理。针对这一现实以及矿区严重缺水状况,进行了矿井水资源化的混凝试验研究,认为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酸胺(PAM)配合投加时混凝效果最佳,最佳投药量分别为15mg/L、0.2 mg/L。最佳混凝pH值为 7。  [关键词]矿井水 浊度 混凝 混凝剂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煤炭储量十分的丰富,在日常所消耗的能源中煤炭的消耗量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下,煤炭的消耗量不断的增加,同时所排放出来的SO2、烟尘等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時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环保部分对近几年因排放的污染物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统计,其额度是很惊人的,因此对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燃煤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用处广泛的油气资源。但是想要把油气资源从偏僻的矿区运输到繁华的都市区域,输送油气资源的管道就必须翻山越岭、穿树跨谷,必须穿越一些复杂的环境,这些路途中运输管道会面临许多安全威胁。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油气管道;安全;管理 
期刊
[摘 要]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普及率越来越高。但由于数控机床技术复杂,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数控机床的有效利用。本文主要是从机床故障分类、故障诊断步骤和原则进行相关探讨,寻求更好的数控机床管理方法。  [关键词]数控机床 故障 诊断 维护  中图分类号:TE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016-01 
期刊
[摘 要]要想避免电力系统中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过电压,必须要一点接地,但因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安装工艺缺陷、二次回路的绝缘被破坏等,导致二次回路的多点接地,甚至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或误报警等,引发停电事故。本文就对电流二次回路两点接地引起母差保护误动故障的处理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电流二次回路;两点接地;母差保护;误动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将从该技术的相关理论与特点入手。同时,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结合其应用优势,对机械设计中三维CAD技术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讨论。而后,本文将通过对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问题的分析,提出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对策和应用前景。望本文研究内容,能够为我国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三
期刊
[摘 要]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与质量。但是,互联网也同时带来了很多网络安全隐患,木马、病毒、黑客等,常常使用户的信息遭受到泄露和攻击。目前,通过很多网络信息管理方法,如,防火墙、代理服务器、通道控制机制等来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但仍然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挑战,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和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