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统:元代散曲的艺术追求与精神实质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读过元散曲的人,都会对它独特的艺术追求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俗。大量元散曲作品的语言都通俗、质朴、泼辣甚至粗鄙。有的作品通篇是市井流行的口语、俗语、方言,甚至夹入了詈词和拆白道字的民间修辞法(著名的如杜仁杰之[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马致远同曲牌之《借马》等)。更大量的作品则是将通俗粗鄙的语言嵌进典雅庄重的诗词语中,如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前几句本很典雅:“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但紧接着
其他文献
在当前网络、手机等电子传媒日益扩张,争夺纸质媒体读者群的情况下,报纸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读者的新期待,纸质媒体既需要以深刻、鲜活的新闻吸引人,更要有鲜活的版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追求高雅的艺术欲望更加强烈。同时也对艺术的要求有着不同的看法。学习艺术更是在不同年龄之间进行着。学习钢
目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给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相对而言,经济危机给进城农民工带来的影响更为沉重.更为巨大,更难于承受。总结其原因,首先,是我国受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