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温泉旅游发展策略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温泉旅游 SWOT分析 发展对策 青海省
  目前,关于温泉旅游的研究聚焦于温泉旅游资源评价、市场分析、开发对策以及一些基础理论方面,如温泉旅游的本真性、生命周期等。在温泉旅游发展对策方面,高鹏论述了中国温泉发展现状,提出成立统一的全国性温泉行业协会,树立品牌意识,挖掘文化内涵,运用各种宣传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建议。王亚辉提出举办与温泉有关的节庆活动、增加界面设置、打造品牌、挖掘文化元素等对策。裴若婷以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例,从纵向、横向和关联度三个方面提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思路和对策。在青海省温泉旅游方面,方斌等对青海贵德县扎仓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综合开发利用对策。桑杰本探讨了青海地区著名温泉的特征及临床功效,介绍了青海地区温泉的分布规律。张海云以青海贵德热水沟温泉为例,提出建设温泉主题小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法规建设、提升温泉知名度等对策。赛措吉以青海贵德和同仁地区的温泉为例,从人类社会学视角对温泉的浴疗文化做了别样的文化阐释。
  一、青海省温泉资源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是中国“第一阶梯”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具有三山(祁连山、东昆仑—西秦岭、青南高原)、三盆(柴达木、共和—贵德、西宁—民和)的盆山构造格局,地热资源的生成发展、运移富集和出露规律,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造山带形成断裂对流型地热资源41处,主要分布于北部祁连山低温温热水地热带、东昆仑—西秦岭断裂对流型地热带和青南高原中低温地热带。在沉积盆地有传导型地热资源27处,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贵德盆地和西宁盆地等。青海省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温泉近70处。
  二、青海省温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法,对青海省温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潜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一) 优势
  1. 丰富的温泉资源
  青海省地热资源类型多样且分布广泛,包括浅层地热能、地下热水、干热岩三种类型的地热资源。其中地热水资源近70处,高温温泉(75℃以上)3处,中温温泉(40—75℃)29处,低温温泉(40℃以下)38处。贵德扎仓温泉、大柴旦温泉、药水滩温泉、祁连雪域温泉等享誉西北,成为青海省代表性温泉旅游地。
  2. 温泉品质好
  青海省温泉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温泉品质也属上乘。如贵德扎仓温泉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属于弱碱性碳酸盐泉,对风湿劳损、神经疾病、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处于雪山怀抱中的大柴旦温泉为氯化钠型水,对皮肤病和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药水滩温泉内服对肠胃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外浴对荨麻疹、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故称之为“药水神泉”。青海的温泉水质优良,对多种疾病有特殊的治疗功效,每年吸引着当地和省外甘肃、四川、宁夏等地的藏、回、蒙古、汉族等群众前来治病。
  3.周边环境优美
  青海省温泉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周边环境呈现原生态,温泉旅游融入其中,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很好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如贵德温泉毗邻环境优美的河滨公园,周边有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贵德倚河园等旅游景点。大柴旦温泉位于达肯达坂山下,冬日泡泉可以看见山顶的积雪,因此大柴旦温泉被称为“离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最近的温泉”。药水滩温泉所在的湟中县玛脊峡谷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丰富。青海省的温泉附近还有茶卡盐湖、雅丹地貌、万丈盐桥等诸多景点,都是驰名中外的自然奇观。
  4.民俗风情浓郁
  青海是多民族省份,有几十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0%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温泉旅游在开发过程中,要与民俗风情相融合,体现神秘、神奇、原始、淳朴的特征,让温泉游客盡享泡浴保健功能的同时,领略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劣势
  1. 温泉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
  青海省温泉旅游产品依旧遵循传统路线,在洗浴、疗养方面做文章,即使有所拓展,也是在休闲娱乐方面,归根结底没有离开以温泉水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主题较为单一。这种以简单的洗浴疗养为主的开发方式,导致各温泉旅游地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
  2. 温泉旅游品牌效应未凸显
  青海省温泉旅游地大多为个体开发经营,具有明显的家族式、自营式管理特点。这种各自为战的经营管理模式势必会阻碍全省温泉旅游业标准化建设。青海省温泉旅游产品较少,花浴、酒浴、药浴、鱼疗等都是高端温泉旅游地必备的项目,在青海省却较少见到。青海省各温泉旅游地对自身品牌的营销力度不够,游客很难详细了解到青海温泉旅游地的相关信息,致使温泉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知名度不高。
  3.温泉旅游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与传统温泉疗养地不同,现代温泉旅游地不仅要发掘温泉自身的疗养价值,而且要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消费者领略自然界神奇的同时体验温泉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对青海藏区温泉来说,温泉文化所体现的内涵,如心理慰藉、社会教化、社会认同、行为规范、民族和谐、环保及经济功能等,反映了游客的文化需求。但青海温泉在开发中还未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充分融入温泉旅游地,从而导致温泉旅游地千篇一律,难以发挥温泉文化魅力。
  4.配套设施滞后
  青海省温泉旅游地在配套设施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硬件方面,诸如旅游接待设施、购物设施、娱乐设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软件方面,接待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如解说能力、举止规范、紧急情况应变能力等均有待提高。有的温泉旅游地餐馆卫生条件差、旅馆简陋,商店里的货品不齐全。有的温泉旅游地淡季游客稀少,很多餐馆、商铺都关门闭店。
  (三)机遇
  1. 健康体验旅游备受游客青睐   近年来,全球逐渐掀起了一股追求康体疗养的风尚。《2018年全球健康经济监测报告》显示,在过去两年中,全球大健康产业增长了12.8%,市场规模已逼近5万亿美元。而处于全球十大健康行业第九位的温泉旅游业日益受到欧洲和中国在内的亚太游客的欢迎。这一趋势为青海省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 政府大力支持
  近年来,青海省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温泉旅游。如2018年6月通过的《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开发贵德、祁连、大柴旦等温泉旅游资源,增设娱乐设施及场所,推动“互联网+旅游”建设,以贵德等地为试点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城市。这为青海省温泉旅游融入全域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挑战
  1. 市场竞争激烈
  康体保健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各地温泉旅游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与青海省同处西北地区的陕西有华清池温泉、华山御温泉、眉县汤峪温泉、洽川处女温泉等;甘肃有通渭温泉、武山温泉、清水温泉等;新疆有五彩湾温泉、温泉县的“圣泉”“天泉”“仙泉”、古海温泉、沙弯温泉等,这些温泉旅游地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青海地处偏远,旅游适游期短,旅游开发水平低,邻近省份温泉的大力开发势必会对青海省温泉旅游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2.可持续发展困难
  由于温泉水产生周期较长,开采量大将会面临资源减少甚至衰竭的危险。有的温泉旅游地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可持续利用意识非常薄弱,导致地热水的利用效率低,尾水乱排造成环境污染,甚至过度开发使温泉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面临枯竭的现象,温泉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三、青海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
  通过对青海省温泉旅游开发SWOT分析,對青海温泉旅游提出了创新开发模式和具体的开发对策。
  (一)青海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
  鉴于青海省温泉旅游开发水平较低,提出温泉开发的“五个结合”,即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医疗保健与温泉旅游相结合,将文化元素融入温泉旅游地,彰显温泉旅游地的特色,打造温泉旅游的品牌效应。
  1. 生态文化与温泉旅游相结合
  青海省温泉在开发中与周边的生态文化相结合。一方面,在温泉开发中要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温泉旅游地的选址和建设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的完整性,与周边的景区协调发展为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渗入到温泉开发中,重视温泉尾水的梯级利用,对尾水进行消毒净化后可重复利用于灌溉、养殖等多种途径。另一方面,青海温泉在开发中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条件,主打生态牌。青海温泉可与生态旅游景区进行捆绑式开发,打造森林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康体运动项目。
  2. 历史文化与温泉旅游相结合
  青海省历史悠久,温泉旅游地建设应紧密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增添人文气息与历史氛围。青海省已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大部分属于远古人类活动遗迹。因此,周边温泉旅游地可以将遗址元素融入其中,如在场馆内展出遗址中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复刻品,播放遗址科普宣传片,搭建模拟遗迹场景供游客参观,出售含有遗迹元素的钥匙链、贴纸、摆件、手机壳等纪念品,让游客全方位感受远古遗迹的独特魅力。青海的贵德温泉不仅与上古神话有关,而且与历史上的唐蕃和亲有深厚的渊源。清朝贡生邓寿和民国时期贵德县长姚钧都曾撰诗与华清池温泉相媲美。因此,在温泉开发中可将这些历史文化与诗词文化展现出来,让人一睹贵德温泉深厚的文化底蕴。
  3. 民族文化与温泉旅游相结合
  青海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温泉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首先,温泉旅游地在建筑设计环节可以参考当地的民族建筑风格并加以融合,将牧区的“帐房”、农业区的“庄窠”、青南地区的“碉房”风格融入温泉旅游地,带给久居高楼大厦中的游客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温泉旅游地可举办相应的节日庆祝活动,如藏族热贡六月会、贵德梨花艺术节、玉树赛马节、格萨尔文化艺术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土族波波会等,让游客了解民族文化。再次,温泉旅游地可以在温泉地开设民族特色餐厅,供应当地特色民族美食,如土族的酩酼酒,回族的馓子、盖碗茶,藏族的糌粑、风干肉,撒拉族的油搅团、麦茶,蒙古族的手把肉、烤全羊、酸奶等,使游客感受舌尖上的民族文化。最后,温泉旅游地可建设购物一条街,售卖土族盘绣、藏族唐卡、回族剪纸、面花,蒙古族铜器、角雕等民族特产,提升温泉旅游地的民族氛围,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
  4. 宗教文化与温泉旅游相结合
  将宗教文化与温泉旅游相结合,能增添温泉旅游的人文底蕴,为生活在世俗文化中的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藏族人的观念中温泉是神圣的,将温泉与水神信仰、地方神信仰联系在一起,发挥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各温泉旅游地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宗教文化,如贵德温泉和玉树达那温泉位于藏族、土族聚集区,佛教文化浓郁,则可以在温泉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建造仿佛教风格建筑、提供僧侣斋饭、于走廊房间等地悬挂包含佛教内容的字画,在温泉池旁立石介绍佛教典故等将佛教元素融入其中。
  5.医疗保健与温泉旅游相结合
  温泉旅游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温泉的保健疗养功效。藏医是青海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对于保养身体、抗拒病毒、治疗疾病都有着独到的效果。温泉旅游地应推出相应的藏药理疗服务,理疗服务分为外用、内服两类。在泡浴方面,要设计多样化的泡浴模式,如扑打浴、足浴、交替浴、深水浴、浅水浴、冲浴、泥疗等方式,充分发挥温泉的医疗保健功效。在内服方面,可采用饮泉疗法、吸入疗法、肠浴疗法等,让游客在温泉旅游中达到保健疗养的目的。
  (二)青海省温泉旅游开发对策
  本研究从择优开发、营造优良环境、打造温泉旅游品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及温泉资源可持续利用五个方面提出适合青海省的温泉旅游开发对策。   1.择优开发
  温泉旅游開发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秉持“择优开发”理念可以有效地过滤 次级温泉资源,从时空格局优化配置温泉资源。青海省温泉重点开发地区为:一是“环夏都西宁旅游圈”内的温泉,温泉水质优良,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且该区为青海首府西宁市所在地,客源市场较大。二是柴达木盆地,该区的大柴旦雪山温泉、祁连雪域温泉等温泉水质优良,还有盐湖、风沙地貌等瑰丽奇绝的自然风光。三是果洛州地区,该区有西海温泉等资源质量较高的温泉,自然风光独特,民族风情浓郁。三江源地区是中华水塔所在地,为限制开发区,而以可可西里为代表的生态保护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加之自然条件恶劣,故暂时不宜进行温泉旅游开发。
  2.营造优良环境
  温泉旅游的核心是温泉洗浴,但周边优美的环境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各温泉旅游地在规划布局中,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使温泉融入并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位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不远的尖扎温泉可以在附近大面积种植桦树、青海云杉等长绿树种,进而在小范围内营造森林小气候,使温泉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青海温泉在开发中要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力度,规范管理温泉旅游地的生活垃圾,加强温泉尾水的梯级利用,改善温泉旅游地的形象。
  3.打造温泉旅游品牌
  打造温泉旅游品牌是凸显产业特色,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总览珠海御温泉、南京汤山温泉等国内著名温泉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们的成功在于科学定位品牌、找准目标市场、打造特色产品、进行高效营销等。因此,青海省温泉旅游地在开发过程中也应把这几个方面作为抓手。根据温泉的资源品质及开发条件进行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市场,打造特色温泉旅游产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宣传大力营销,与周边景点进行捆绑开发,打造青海温泉旅游的品牌效应。
  4.加强温泉旅游配套设施体系
  旅游配套设施是青海温泉旅游发展的短板。青海温泉旅游地要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提升温泉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完善温泉旅游地直达车、配套旅行社的规划线路等,为游客提供顺畅的旅行体验。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住宿条件,改善温泉旅游地的服务形象。打造特色娱乐和购物场所,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趣味活动,才能有效带动温泉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与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提升温泉旅游地的竞争力。
  5.保障温泉资源可持续利用
  温泉旅游开发建立在温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因此,保障温泉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目前青海还没有成立统一的温泉旅游管理协会,将来应成立温泉管理机构对全省温泉进行统一管理。作为监管者,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政策,如温泉开发管理条例、温泉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将监管深入到温泉旅游产业开发运营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各温泉旅游地建立地下水位、出水量和水温监测系统,实施长期监测动态管理。作为经营者,在温泉旅游地规划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在淡季关闭部分温泉池,或在每个工作日中分时段开放温泉池以节约温泉资源等。
其他文献
【正】今年八月是我进疆四十周年.四十年前我还是个不暗世事的十六岁的少年,如今我已是两鬓霜染抱孙子的人了.
每一个父母都会对孩子施加影响,进行管教,这是父母履行职责所不可缺少的。在父母的传统观念里,孩子是属于"我"的,把孩子纳入"我"的一部分,应该听"我"的话,应该按"我"的要求做
构建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设置"两业三品"的课程模块,是促使"高校+企业"的"双元"模式,促使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训合二为一的有效途径。理论和实践双轮驱动,"知行合一"培养人才,既
【正】1995年6月7日,从新疆和田市传出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工商银行新疆区分行行长钱志泓向当地党政宣布,全力支持和田市开发4万亩荒地的资金投入.今年开发荒地5千亩,投入资
以郑万铁路黄家沟隧道标准断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产状岩质隧道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围岩力学响应、变形特性以及锚杆力学特征,阐明不同于传统松散介质的层状岩质隧道失稳模式
The Various models established by many scholar in the near years areclassifi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m.
Tree spars,as appropriate supports for cable yarding systems,have to beverified for the strength before any real operation.This paper gives theoretical analysis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是行为达到可罚程度才成立犯罪的理论。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凸显了刑法谦抑主义理念,为微罪出罪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刑法犯罪成立之罪量要素的设
为了探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研究的动态,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对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以2009-2019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编辑出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仍旧沿用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忽略信息需求者内在要求的话,将会给编辑出版带来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