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凉:一块“石头”的温度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a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是星期六,天空湛蓝。上午,石凉出现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背一个深蓝色双肩背包。他穿得像个大学生:蓝衬衣束进牛仔裤,黑色运动鞋,短发被一顶墨色灯芯绒帽盖没。
  他面前是众多读者,接过书,写上字,递过去,一气呵成。他在扉页上的签名,像一条不羁的龙。
  石凉并不年轻。朋友们说,很少有人在他这个年龄还能葆有一团真气、一身热气。
  许多镜头对着他。其中一台摄像机后面站着黑衣墨镜的导演,他会将由此展开的签售活动拍摄成当日新闻。稍后,许多话筒伸向他:“我不太会说……”他边用纸巾拭汗,边微笑着解释这个为“档案”节目而出书的签售活动。
  那时,石凉接手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刚好一年时间。节目中心主任陈大力对他说:“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而在此之前,这个人也许是陈道明或王志文。
  2011年11月8日,石凉在自己的博客写下《再见,档案》: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有些宴席散起来是那么的突如其来。
  转眼两年。从2009年初首播的《北京人头盖骨之谜》,到2011年8月19日拍完的《惊魂9·11》,前后一共制作45+36=81期“档案”(甚至多于该数字)。按合同约定的每年52期,目下还有16期尚未制作。“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咔嚓’一声手起刀落,你还没回过神来。”
  他说,有兴趣的观众也不要失望,走掉的只是那个“有点装模作样、走起路来像个不倒翁、骨子里像是个农民”的讲述人。石凉相信“档案”会以新的面孔、新的手法、新的形式和内容抓住老观众,并赢得更多的新观众。
  石凉,是他的第二个名字。
  小时候,卧室里,有一块大石头,酷热的四川,这块被石凉称为“神石”的大石头伴着他长大。后来搬家,“石头不见了”,为了纪念,从此有了新名字。
  有人贬:石凉演员出身,做主持带有明显“演”的痕迹。从演员转型做主持,这合乎程序吗?简直是胡闹!
  有人赞:石凉的举手投足,彰显魅力。只有他才能把良好的学识素养和完美主持结合到一起。换了主持人,没意思了。
  石凉很淡定:“褒贬亦好,照单全收。心意如何,生活即怎样。心下不恼,便是活路。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豁达里寻活路,宽阔了看风景。”
  石凉是四川人,曾在泸州市京剧团学习小生、作为“知识青年”在四川合江县插队落户、内招到泸州气田建设大队车工班。在农村,“白天耕田锄地,栽秧打谷,那是一段特殊的、有趣的经历。”
  在泸州大队,石凉既是工作人员,也是演员,还是低音提琴演奏师。他挤在敞篷的解放大卡车里,每天颠簸上百公里,到钻井队、采气队等油气生产一线,为基层职工演出。在那样贫乏的地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不因为贫乏而降低,却是认真而倾心。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此时的石凉,正随文艺宣传队在一线巡演。在县委招待所的公告栏中,石凉踯躅了很久。距离高考只有两周,没有复习资料,亦没有专职老师辅导,“孤注一掷地走向考场,”石凉说,“有些悲壮。”高考成绩公布,结果并不理想。表面上无所谓,其实很受刺激。紧接着,就自作主张回到车工班,因为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温习功课。
  除去学习,石凉一直在自学英语,并酷爱法国文学。经常地,在深夜,一个人,石凉在随时会熄灭的光下如痴如醉地读巴尔扎克、雨果,“忘了时间,曾经整夜不睡。要知道,政治革命的时代,传阅这些书是要倒霉的。”书在每个同学手中传得很快,“我只要两天,就能读完。”读《九三年》时,石凉被里面伯爵说的话深深震撼,哑口无言,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是导师郑永慧翻译的。
  “做一个好演员须有三样:悟性、阅历、文化。”
  1994年,法国著名大导演布瓦雷正在筹拍一部电影《守护神》,剧中云集了法国名演员,但饰演反派一号的演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个演员一要亚裔面孔,二要精通法语。眼看将要开机,布瓦雷仍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正当着急的布瓦雷无奈地准备专程去中国找这个演员的时候,有人给他推荐了在巴黎打工的石凉。当石凉匆匆地来到布瓦雷面前的时候,布瓦雷用导演犀利的目光审视了面前这个沉静的年轻人十几秒钟后,眼睛大放光彩,一通闲聊后说:“小伙子,这个角色非你莫属!”
  那是他演的第一部戏,在法国。戏里他扮演了“黑帮老大”,和他演对手戏的男一号是法国著名喜剧演员、绰号“大鼻子情圣”的德帕迪约。
  这部由法国大导演、影星们拍的《守护神》公映后,在法国影坛引起了一番轰动,同时,石凉的东方面孔开始慢慢进入法国观众的视野。接着,石凉的片约不断,先后主演《黑狗》《金色藏红花》《双重身份》《春天的孩子》《太平洋珍珠》《曼哈顿善神》等20多部法国影视剧和舞台剧,成了当时法国影坛最受影迷喜欢的华裔演员。
  回国后,石凉碰到导演杨亚洲,他请石凉拍电视电影,看看剧本,石凉接了回国后的第一部戏。没过多久,杨亚洲请他出演《空镜子》中的角色,但时间不巧,正好与石凉答应出演陈胜利导演的《当关》撞车。“虽然还没签约,但还是婉拒了。”问他是否后悔,石凉直言不讳。这是他眼中的原则,毫不动摇。
  石凉常说,做一个好演员须有三样:悟性、阅历、文化。“每饰演一个人物,仿佛重活了一回。”时不时有好剧本,他也说:“演员是一个脆弱的动物,抵抗不了好角色。”石凉曾出演过《缉毒英雄》第一部,看到第二部剧本时,“做演员的‘瘾’又被勾出来了。”尝尝这样的新鲜感让石凉十分受用。
  “四季是人生的衬托,冬天总那么长,可为了等待春天短暂的盛开,就心甘情愿地等待着,一任苦寒。”
  2009年底,石凉加入“档案”栏目。这个被称为纪实性现场电视,立足于全世界档案机构解密的档案素材的节目,从选主持人开始,就颇受争议。节目的宗旨简单明了: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细节,展示勾连现实和历史的时空。
  无疑,石凉是不二人选。当年做导游,石凉带着一队老外逛十三陵,绘声绘色地讲几千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事儿,“那些外国人的表情,一会儿惊诧,一会儿愕然。他们就喜欢听神神秘秘的故事。”也许,“讲故事”的缘正是由此开出花来。   有个流传颇广的故事:“档案”的标志性镜头——石凉每次拿起档案资料都要做一个规定动作:认真地戴上一双白色手套,有条不紊地翻开手中的档案……石凉说,为了这双白手套,他曾和制片人吕军发生激烈争吵。
  在某期开拍前,石凉突然对戴白手套提出质疑,认为戴手套过程太拖沓,影响整个节目的节奏,于是在和导演商量后,临时取消了规定动作。几天后,制片人吕军从拍摄素材带上发现近几期石凉没有戴白手套时,马上打电话和石凉沟通,耐心解释白手套是节目的固定元素,是对珍贵档案的一种保护手段,也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不能轻易去掉。而石凉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形式应服务于内容。”石凉回答得很干脆。
  两个人就因为对节目理解角度的不同,谁也不肯妥协,越吵越凶。一时间,电话两头竟然变成了针锋相对:“你必须戴”、“我坚决不戴”、“不戴就先停机”、“要戴你就找别人吧”。
  从这以后,两个人达成了一致——手套要戴,不只在接触珍贵文件的时候。但在通常情况下,石凉会在节目中刻意说明:“虽然我们没有找到原件,但这里有同样价值的复印件。”“这是对观众的起码负责,绝对不可以误导。”
  “档案”节目组找到过不少“真迹”, 譬如梅汝璈东京审判日记、常书鸿的日记。“为找原件,我们曾跑过大半个中国。原始资料越来越少,现大都收藏在档案馆或私人手中。”
  石凉苦恼,常常怀疑。他不吝惜“贬低”自己,说不太相信别人,总想靠自己将问题得到证实。某个周末,石凉驱车到图书馆,直奔中国近现代馆藏书区,读书,经常忘记时间。在看过译文版后依旧怀疑,便开始翻看最原始的外文资料,“强迫自己逐字逐句看懂并消化”。这是石凉,认真到让人害怕。“你不要以为可以骗过观众。谁在讲故事,谁在背书,你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观众怎么能看不出来?”石凉开始如鱼得水,时常有种要“起飞”的奇妙感觉。
  不料,“左脚还是踩到了右脚”。石凉合同到期,只得离开。“怎么舍得呢?”他说。后来,石凉的博客上开始慢慢涌现数以百计的挽留声音。石凉仁厚,但不得已。他劝慰喜欢自己的观众:“我相信,只要耐心一点,观众慢慢就会习惯新的讲述风格,会越来越喜欢‘档案’。”
  采访结束,下楼梯,走出茶楼石凉突然站住,与我握手,他用了用力。“短短两个小时,我把半个人生回顾了。”
  有时去回忆,常常要感恩,总是在期待。石凉说,人生有多少大事呢?多数时候是平淡、寡味。四季是人生的衬托,冬天总那么长,可为了等待春天短暂的盛开,就心甘情愿地等待着,一任苦寒。可是在这苦寒里,得寻那半杯冰雪泡茶,赏那清梅独自开。
  彼时,他舒展眉心,仍是那有情有义之人,有如小蛇一样游在混沌的日子里,只要你用心,就能感受到。人世间的日子九成以上是无聊的,而这一成的情谊,就是用来点缀这生活,在时间的荒野上,孜孜以求,散发微芒。“在喜气安稳的似水流年中变老变淡,如果能这样过一生,其实已经是福祉。”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传统武术标准化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论题。文章通过分析“标准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对目前武术的标准化进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初步厘清了传统武术走标准化的目的及
说到培养,你想到是各式各样的早教班,还是一台价格不菲的学习机呢?也许,我们只需要一些简单的道具,就能锻炼宝宝的各种能力.rn道具1:玩具电话rn适宜人群:6个月~3岁rn提升的技
天热时喝碗热乎的中药对有些人来说是受罪.其实并非所有中药都要趁热喝,清热药就建议凉服.rn服用中药的温度可根据功效而定.中医讲究“热者寒之”,即治疗热病时需要用寒药治
乙型病毒性肝炎(H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HB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本文介绍了人体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C)在急性和慢性乙肝病毒感
芭蕾,让女孩更美丽  1.增强孩子的韵律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舞蹈演绎方式。4、5岁的孩子初练芭蕾舞,除了练习基本功之外,还要不断地与音乐接触。通过让孩子感受韵律,再加入基本的舞蹈动作,让孩子学习和领悟到芭蕾舞的雏形。对于低龄的孩子,芭蕾舞曲多是一些简单明确的音乐节奏,训练过程中会反复出现,这样可提高孩子的感觉能力。而芭蕾舞练习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
有人觉得维生素属于保健食品,什么时候吃效果都一样.但其实,服用时间会对维生素的吸收有影响,有的适合空腹吃,有的饭后吃效果更好.rn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它们的吸
实施双语教学日益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未来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着力的方向之一.我校研究生院从2003年起选择部分公共课程进行了硕士研究生的双语教学改革试
摘 要:基于要在学校体制下培养优秀运动员,并从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与文化素质修养的关系中寻找路径这一目的,做了一些调查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文化学习能力略高于普通运动员;在素质修养上找出了总体样本中均数得分最高的九项;寻找出不同运动等级之间在素质修养方面存在的较显著差异,尤其是优秀运动员认为最重要的前十个素质项目。这些研究为从素质修养上选材提供了可参照的具体而详实的
虎跳峡可能是我命中注定绕不开,必须去走去看的一个所在.无论我怎么走,它都会在我必经的每个路口等着,我的生命注定跟这里有一次,甚至几次在这里休息或停靠的机会.rn虎跳峡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