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盛世无法持续的背后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一句话:“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个大变局的实质在于,它开创了两千年大一统的农业帝国的政治局面。对于大一统的农业帝国来说,统治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是外来政治实体的对抗,而是王朝在时间上的延续。只要能够保证内部的平衡、稳定与秩序,保证人和土地的结合,文明就可以得到生存、发展与繁荣,出现所谓的盛世。用孟子的话说,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反,如果统治者对百姓横征暴敛、竭泽而渔,所带来的往往是王朝的速亡。因此历代明智的统治者都会以轻徭薄赋、量入为出这种低成本的统治策略为基本国策,在与民生息的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开支,避免采取过度的对外扩张和大兴土木,并尽量通过政治的教化而不是军事的强压来维护社会秩序。这就是所谓“仁政”的内涵。中国历代的那些封建盛世,往往被认为就是实施仁政的结果。
  然而历史的悖论是,再伟大的封建盛世也都是短暂的,再实施仁政的封建王朝也无法摆脱盛极而衰的宿命。那些无法持续的古代盛世,折射出来的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国之道中的特殊困境。
  古代盛世无法持续的一个原因是王朝政治的周期性衰败。从历史上来看,形成盛世的前提之一,是君王与官僚的自我约束,这需要有“明君贤臣”。所以明智的统治者一定是强调“为政以德”的。然而在中国古代,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王权之下没有分封等级制下那种能与王权相抗的贵族,有的只是官僚与百姓,而二者毫无疑问都是臣民。在这种制度下,君王固然被要求有道德的自律,臣民也只能寄希望出现所谓的明君。被推崇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理学,其重心就在于“格君非”。道德的约束永远是软性的,在现实的政治中,古代君王可以随心所欲地剥夺任何人的生命与财产,只要他愿意的话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止他。权力的傲慢往往会导致封建统治者的自我放纵,使得所谓的道德自律成为一纸空谈。对于古代官僚来说也是如此。在现实的政治运作中,被期望成为“贤臣”的古代官僚,在贪念的驱使下会有为自己谋私利的冲动。以道德的自许始,以腐败的结果终,这一幕几乎在所有的封建王朝都重复上演过。
  古代盛世无法持续的另一个原因是人口的周期性膨胀。土地占有相对平均、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这是形成古代盛世的前提。古代盛世的结果往往是士民繁庶、人丁兴旺,而盛世所带来的人口增加又必然会带来土地的紧张。加上由于禀赋、机会、权力等因素的差异,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贫富分化。在土地是主要社会财富的古代,贫富分化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土地向特定人群不断集中。当土地集中由于人口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剧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农民就会失去土地而变成流民,由此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社会的失序。为了应对失序的社会,封建王朝不得不打破过去奉行的轻徭薄赋、量入为出的政策,开始实施强征,而强征又必然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于是封建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可能发生。在天下大乱中,封建王朝的鼎盛最终成为追忆。动荡与破坏导致人口下降,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得以缓和,旧的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人们也就开始期盼着新一轮盛世的出现。
其他文献
川藏公路简称“川藏线”,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主要依靠逶迤在横断山区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曾经,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的路程,靠牦牛运输通行,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从1950年4月开始,经过11万军民的“劈山治水”,艰苦修建,川藏
期刊
广州萝岗荔枝。  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古代的雅士曾给它起过很多的别名,其中“水晶丸”一称,我觉得最为贴切、形象。  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汉初,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人民始知荔枝为何物。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
期刊
为庆祝建台50周年,位列日本四大民营电视台之一的“日本电视台”(NTV)把过去曾拍摄成电影的《鹿鸣馆》翻拍成了电视剧在荧屏播放。该剧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写的同名作品,讲述的是日本明治时期在推行欧化政策的大背景下,在作为社交场所象征的鹿鸣馆中发生的爱恨情仇。这就把日本人已有些淡忘的“鹿鸣馆”又推到了众人的关注点上。鹿鸣馆贵妇人慈善会。  豪奢的浮华交际场  鹿鸣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
期刊
农历十月一日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俗称“寒衣节”“秦岁首”“十月朝”等,民俗节日也各不相同。  汉魏之后,民间有“十月朝”“十月朔”的节俗名称。正朔、正朝是夏历正月初一的称呼,古时候的十月初一,不仅是冬季的第一天,同时也在一段时间内被当作一年的开始。《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今北人此日设麻羮、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秦朝以“十月一日”为岁首,也就是秦的元旦,北方,尤
期刊
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告,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此后,加拿大、意大利等国也纷纷表示了与中国建交的意愿。  《人民日报》报道了江苏省盐城县一位名叫董加耕的知识青年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事迹。据统计,本年动员30余万名知识青年下乡落户。  北京举行了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演出了《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红岩》等剧目。
期刊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坟堡盐垣,为自贡八大盐垣之一。 摄影/ 孙明经/ 陈星生供图  我国盐业资源十分发达,有海盐、井盐、池盐、岩盐四种,各有不同制法。其中,最为杰出的是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钻井汲卤,用天然气煮盐的自贡井盐。自贡之名取自于自流井和贡井两处井盐场,是以盐而兴、以盐而建的城市,也因此而得了“千年盐都”的美誉。自贡在历史上有过多次的辉煌,尤其是在近现代,每次遇到大规模战争,在民族存亡之
期刊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而城门,是这座城市最为跃然于世的巨制之一。那一座座灵动威武的身姿,雄奇挺拔的造型,被称作人类中世纪城市建筑史上的绝唱。  作为曾是世界存世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由四道城池组成——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而不管哪一道城池,城门总是闪烁着最为耀眼的光芒,请读一读它们流芳百世的英名吧!  宫城城门:午门、神武门、西华门、东华门;  皇城城
期刊
关于中国式时间问题,近年来虽多有探究,但一到下笔时,反觉如入黑洞一般。一个民族的文化样态或精神样态,其实与其时间样态是一致的。或者说,一个民族的时间样态,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或精神性格。西方大哲也无不被时间问题所困绕,在面对日常世俗时间的同时,也无不在探索关于时间的本质。结果到最后,又无不把时间与心灵或精神,放在一起谈。  比如,亚里士多德断言:“如果没有心灵,时间就是不可能的。”奥古斯丁以为:“
期刊
提起11月11日,当今中国很多年轻人会脱口而出:“光棍节”。可很少有人知道或在意,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而告终。虽然中国并没有直接参战,也成为一战的战胜国之一。因为当时北洋政府由段祺瑞执政,皖系,亲英美,所以也就成了协约国。这年冬天的巴黎和会,协约国在一起讨论怎么处置战败的同盟国,中国也受邀参加,但是北洋政府知道自己
期刊
钢铁的每一次延伸,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古罗马神话中,火神伏尔甘是诸神的铁匠,他象征着力量、刚毅与强硬,也是钢铁的神袛。虽然古代人类很早就锻造并使用铁器,但是钢铁改变世界的历史,实由近代工业革命而始,钢铁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新材料。  19世纪二三十年代,铁路发起了对公路和水路的挑战。采矿工程师乔治·史蒂芬森先是制造了一辆蒸汽机车,将几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河边。1829年,他的
期刊